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当代相声的第一流派,侯派相声的发展浓缩了当代相声发展史。通过侯派的发展看,推动当代相声兴衰变化的关键要素有三:一是高雅化之力。当代相声渐趋高雅,表演风格日渐美化而具“学究气”。高雅化使相声获得了文人支持和高端市场而一举成功,但也逐渐失去底层观众而日渐衰落。二是政治化之力。政治推动当代相声至最高潮而显赫一时,也使其艺术观念畸形化、创作工具化及艺术手法扭曲,失去了根本而致日后衰败。三是新媒体之力。新媒体推动当代相声风靡全国、家喻户晓,但也使之沦为滑稽快餐。电视媒体促使当代相声演化为喜剧小品,最终偏离了传统相声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相声的演出场所经撂地场子、茶馆和园子、电视台三个阶段的变化,推动了艺术的流变。撂地场子促进了相声形成,世俗化环境使早期相声趋于低俗,场子的复合性也使相声成为“综合性艺术”。茶馆和园子环境较为高雅、观众高层化,提高了相声地位并扩大其影响,促使相声文明化和美化,并逐渐转化为“语言的艺术”。电视作为视觉媒体,使相声吸纳大量戏剧元素,采取表演性结构,使之回归了“小喜剧”。  相似文献   

3.
《人生与伴侣》2010,(5):22-24
长期以来,相声行业就是一个属于男人的天下。但偏偏就有那么一个女孩,不仅说起了相声,还把相声说到了很多曲艺演员梦想的春晚舞台上,这个80后女孩儿,师从冯巩后开创了“酷口相声”,和搭档白凯南合作4年就登上了“春晚”舞台。并且获得了央视“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曲艺类节目评选三等奖。这个一笑有着甜甜酒窝的女孩贾玲,用自己的“酷口相声”证明女人不但可以说相声,还能把相声变得更酷!  相似文献   

4.
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与相声语言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格赖斯所创立的会话含意理论及其所补证的新原则作了阐述,并把该理论放置于中国相声的语境中,分析各种准则与相声语言的联系,并试图总结出相声语言应遵守的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5.
相声最初混杂于众多说唱艺术形式当中。清朝末年八角鼓艺人张三禄第一个采用"相声"一词,并将其搬上表演舞台。之后相声经过朱绍文、"相声八德"等几代艺人的加工创作,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迅速发展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从外部因素分析看来,多重的文化背景是促成相声艺术产生的直接因素。其中,幽默诙谐的满族文化赋予了相声幽默的灵魂和乐天的气息;纷杂多彩的市民文化为相声的创作提供了故事素材和叙事场景;北京城独特的地域文化、天桥和茶肆酒楼等为相声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空间与渠道。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曲艺,相声在走上电视屏幕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声的艺术生命在于讽刺。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其强大的社会效应要求电视的节目内容必须遵守宣传政策和文艺政策,由此相声的内容转向歌颂。作为电子媒介,电视相声在传播方式上不同于剧场相声,因此对演员的要求也不同。电子媒介的属性与相声艺术属性的矛盾导致了电视...  相似文献   

7.
相声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典范,现代相声仍是当今娱乐主流.然其开创者究竟为谁尚存争议.现在公认:张三禄因是最早的相声艺人而被认定为创始人;更多的认为"穷不怕"广收门徒、创建了完善的相声派系、倡导组建了相声行会,才是真正的现代相声"祖师爷".但两人都没有发展出成熟的现代相声艺术和意识,缺少成功的典范作品,名难其实.而"相声八德"则以成熟的艺术形式和自觉的意识真正开创了现代相声时代.  相似文献   

8.
曾经听过这么一个相声,说一个人回家,在楼梯口,看到相声演员朋友六七岁的小女孩在哭,于是有了如下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相声艺术作品具有独创性,并且有明确的创作过程和首次表演者.而这三者都可作为著作权的客体.由于历史原因,相声业者重视行业内的自我保护,却忽视著作权的法律保护.相声是表演艺术,相声作品的著作权与表演权密不可分,应当按照著作权法律制度的要求保护创作者、表演者、广播者等相关权利人与著作权相关的人身权利和经济权益,这也是相声艺术自身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相声作为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其修辞格的运用与书面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区别。通过对双关修辞在相声作品与书面文学作品中的运用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相声双关修辞既显示字面意义又揭示强调意义、表达上直接鲜明、形式上灵活多样的特点,为欣赏和创作相声作品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作为电视艺术的独特节目形式,以歌舞、相声、小品、魔术、杂技等诸多类型杂糅交织,加之除夕夜约定俗成式的守候,将根植于国人民族记忆中,最具集体无意识的"狂欢"用晚会的姿态展现,成为了文化与媒介结合下最为成功的中国式新民俗符号。进入新世纪后,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在时代感、社会性、民族性、人文性等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开掘,形成了民俗与文化下多声部的和谐共振。  相似文献   

12.
这几年,相声又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相声有的可"炒"了,相声的可炒决不仅停留在几年前无休止地争论相声滑坡与否,而是可炒的面实在太广了.相声最值得炒一炒的是,相声年轻了!  相似文献   

13.
相声“包袱”构拟与语用“合作原则”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语用学关于“合作原则”和“会话含意”的理论,解释了部分相声“包袱”构拟的内在机制,从而使人们对构拟巧妙、抖起来很响的相声“包袱”获得理论上的认识,并提高实践上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相声是北京人传统娱乐的一种,时代更迭,老北京人好这口儿,新北京人对相声也没忘情。每逢周末,北京各大茶馆、剧场座无虚席,放眼望去,80%都是学生和白领模样的年轻人。您再往台上瞅,一张张面孔都透着那么青春,别瞅太仔细了,没准还能发现青春痘。谁说相声在衰落?看看网络上相声论坛里热闹的讨论,听听这震耳欲聋的笑声和欢呼吧,咱也甭解释啦!作为北京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相声宝刀未老,越来越多懂相声、爱相声的年轻人加入了传承的队伍。相声非但没被E时代淘汰,反而在新环境中优游自如、根深叶茂。相声的魅力何在?  相似文献   

15.
论老舍的相声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的相声创作既有批评社会世俗的,也有歌颂社会新风的,显示出其强烈的正义感与敏锐的视角。他常常运用谐音、贯话、夸张等手法,更好地表现出相声的笑的艺术的特点。老舍拓展了新中国的相声艺术,为新中国的曲艺事业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赵松涛年龄:30岁爱好:相声、快板创业项目:相声、快板等文艺表演创业年限:4年我国曲艺艺术博大精深,相声是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也是最受欢迎的曲种之一。然而,随着各种类型的娱乐形式层出不穷,与中国的京剧等艺术形式一样,相声也面临着深刻的生存危机:基本功扎实的后起之秀不继、  相似文献   

17.
“文哏”相声是运用传统文化,以“说”为主,进行知识性、趣味性批解的相声艺术,包括四大名著为代表的经典小说类的批解、历史典故类的批解、诗词歌赋类的应对、蒙学及儒学经典类的批解等内容.“文哏”相声从人物身份、贯口到故事情节的设定都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分析其程式化的形成与内容特点对于相声的历史发展、文化价值和当前的相声创作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旨在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制造一种幽默的效果,让观众在欢乐的气氛中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意义。积极修辞是相对消极修辞而言的,是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力图把所说或所写的思想感情表达得生动、形象、鲜明、准确,一般用于抒情、表意、写景、状物的口语或文章中。本文罗列一些相声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分析积极修辞在相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那子 《北京纪事》2013,(10):58-61
王自健,1984年生人,白领出身,北京民间相声团体“相声第二班”班主。年纪轻轻的他,已是京城相声界响当当的“小王爷”。  相似文献   

20.
以符号和意义的关系为主要线索,德勒兹在《普鲁斯特与符号》对《追忆逝水年华》进行了独特的解读:《追忆》最为关键的不是记忆与时间,而是符号与真理,从符号与意义的隔离到两者趋近统一,再到两者实现最终的统一,符号的等级由社交符号、爱情符号到感觉符号逐步上升,最终符号与意义的统一在艺术的符号中得到最终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