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中国少年劳动党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一个进步党派,经过一个演进和发展的过程,从孤星社时期的文化斗争,到铸魂学社时期的抗日救亡活动,再到正式组党时期的民主政治活动,构成了一个清晰的演变脉络.中国少年劳动党从文化活动走向政治斗争、从结社到组党的历程,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政治斗争日趋激烈的重要表征,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国当时政治斗争的情形.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许多封建王朝都进行过迁民,而秦始皇和汉武帝统治时期所进行的大规模迁民活动,尤其引人注目。他们所实行的迁民措施,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及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融合,都产生了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本文试图对秦皇汉武统治时的迁民问题加以探析,不妥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1850-1890年间德意志移民到达美国后,积极活跃在美国的经济生活中,并通过具有自主性、技能性、群体性特点的经济活动使自己成功的融入了美国社会.他们这种成功的经济活动不仅为其同一时期德意志移民的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后来的德国移民顺利融入美国提供了一种正确的模式,值得为移民问题困扰的其他移民集团借鉴.  相似文献   

4.
美国移民政策动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外来移民对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移民政策因而成为美国社会机制的一个重要层面。美国移民政策的制定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相关,政策动因各具特色。基于提供平等人权与促进经济发展两个根本动因,美国确立了鼓励移民的立国思想。此后,美国的移民政策经历了自由开放、限制与选择、限制松动、全面改革几个时期以及21世纪初的局势突变阶段,其动因特点分别为经济动因至高无上、种族主义兴风作浪、政治动因十分突出、政治与经济动因并重、国家安全成为重中之重。这一演变反映了美国移民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法律评价活动在法治时代的位置是法治时代特征的重要表现.然而在社会转型期,法律评价活动的位置却极为尴尬.只有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才能准确把握法律评价活动在法治时代的重要位置.法治时代法律评价活动的主题是实现法律评价活动的现代化.即把法律评价活动从政治统治工具转变为约束政府权力的利器,实现从对政治权力的依赖型向约束型转化,从而能使法律评价活动成为人们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观念领域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坚实保护力量.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政治的互动:论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古斯都统治时期是古代罗马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此时文化发展的政治性表现为:一方面,政府大力扶持作家的创作,提倡文化活动;另一方面,文化活动则把政治作为主题.文化活动在树立奥古斯都个人的权威,确立罗马对世界的统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实质上是政权庇护的结果,同时也是罗马取得世界霸权这一政治事件的文化反应.  相似文献   

7.
夏增民 《南都学坛》1999,19(2):13-15,24
廷议制度是秦国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保证,而博士制度是将其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的表现,是把六国政治精华吸纳入行政体系的制度创新,是统一后新统治模式的尝试和政治运行模式的重大转折。反映了秦始皇“文治理国”的构想,是文化统一的重大举措。但由于政治形势的变换,秦始皇又不得不回归单一法家行政决策模式,并因此引起秦国的速亡。  相似文献   

8.
贵州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彝族至少在东汉朝时期就开始在贵州生存繁衍,随着各个时期移民的进入,彝族和移民在资源竞争的背景下既产生了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的冲突,也在互动之中彼此包容、尊重,促进了各民族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人口流动主要有以下原因: (1)政府组织移民。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为巩固政权,加强对统治区管理,特别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开发。在管理开发边疆过程中,常常采取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如战国、秦汉时期,为防匈奴的南下,秦始皇派蒙恬领兵30万出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绵延万里的长城,并在河套地区建城设县,  相似文献   

10.
元朝时期,中国西南边陲的乌江流域因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地理区位,长期成为无数外来移民入迁定居之地。在元朝政府强制遣送和政策吸纳等综合性行政策略的共同推进之下,大批中原人口通过各种途径陆续移迁到乌江流域地区生产和生活。这不仅强化了中央王朝对乌江流域等西南边疆的政治统治,而且更有效促成了乌江流域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1.
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即已逐步展开度量衡制统一,并非等到统一六国以后才开始统一度量衡制。里耶秦简简8-109+8-386既是秦统一衡制的重要物证,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度量衡发展史的重要历史文物,该简反映了秦在统一六国过程中,在新占领地即已开始统一衡制的史实。里耶秦简简8-109+8-386还为我们更加全面了解秦朝推行度量衡制统一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反映了秦地方机构如何具体开展衡制统一,即由官府传送度量衡标准器,逐县厘定。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建于秦汉时期,先秦只是萌芽或是雏形,并未形成制度。实际上,官吏考核制度建于先秦时期,西周已较为规范。先秦时期的官吏考核制度,其考核目的、对象明确;考核内容、尺度具体;考核方法多样;奖惩措施严格,它是秦汉以后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发展、完善的渊薮。由于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先秦时期的官吏考核制度有其时代局限性,应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3.
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事业刚刚完成,有很多重要的政务需要君臣协同处理,皇帝出巡,既无充足的时间,也乏充分的理由。更重要的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出巡时,曾下令伐木赭山以惩罚敢于兴风作浪的湘山之神湘君,如果禁伐树木诏发布于二十六年,二十八年以后将失去法律效力。岳麓书院藏秦简中的秦律令抄录于秦末,说明这条诏令直到此时仍然具有法律效力,也证明其发布时间应该在秦始皇二十九年的出巡期间。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6世纪-公元3世纪吴地的居民变迁与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元前 6世纪到公元 3世纪 ,在吴地先是越灭吴 ,后是楚灭越 ,再是秦灭楚 ,接着汉灭秦 ,居民发生了多次置换与变迁 ,文化模式也随之屡屡更迭与转型 ,最终汇入汉文化的洪流之中 ,成为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区域类型  相似文献   

15.
刘邦进入关中以后,"承秦之制"着手重建政治体制,其中包括了最重要的财政体制。经过汉初的努力,西汉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地方财政体制,比秦更加完善、完备。两汉财政机构,特别是财政职官体系,实际上代表着统一的封建王朝初期财政职官体制状况,也成为封建社会中期和晚期财政职官体系的雏形。《汉书.地理志》作为我国第一部正史地理志,它为我们研究西汉史提供了许多重要史料,其中记载了大量地方财政职官的设置情况,如铁官、盐官、工官、服官等。研究《汉书.地理志》所记职官,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西汉财政职官的组成、发展概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半两钱从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由秦国铸造,早期工艺原始,钱币上的文字古朴苍莽,钱体形状、大小不一。秦王朝建立后,中央统一铸币,铸造工艺改进,半两钱钱文规范,钱体规整,制作精好。秦朝后期由于社稷动荡,半两钱出现变小变轻的现象。汉承秦制,西汉早期也铸造过半两钱,但整体风格已无秦半两之霸气,钱体较薄,钱文笔划较平浅。  相似文献   

17.
战国晚期秦国初步完善了以精耕细作、防旱保墒为中心的农业技术.但出土秦简与相关资料反映当时泰国农业的发展仍主要通过农田面积的扩展来实现,秦政府着力推广的主要是铁农具、牛耕等能够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并不能认为这一期间集约化技术的采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孟子是我国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代表。他在"民本"理念的诸多方面直接沿袭了孔子的许多思想,立足于"仁政王道"治国方略的基础上把"民本位"的观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他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消极性,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很有前瞻性的,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区域建制发展史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建制是中央政权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置的一种特殊地方行政建制。中国至少自秦王朝就开始设置民族区域建制,历代承袭,绵延未绝。这一制度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是中华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成果。开展和加强民族区域建制发展史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当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字是汉代经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清末形成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理论的基础就是今文、古文的字体问题.汉代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学者都对文字进行了积极的整理,每一次文字整理都对经学研究形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同时经学研究也对文字整理有积极的影响.我们通过汉代的文字整理可以观察汉代经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情况,也能够让我们重新审视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理论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