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血糖水平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的心电图临床特征分析。方法连续选择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93例,男性319例,女性174例,平均年龄58.3±18.4岁。根据入院2小时OGTT水平分为三组:A组(<7.8mmol/L,n=158),B组(7.8~11.0mmol/L,n=172),C组(≥11.1mmol/L,n=163),观察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到心肌缺血发作的次数、性质及时间。结果 B组心肌缺血发作877次,平均5.1±2.5次,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493次(56.24%),其中夜间发作204次(41.35%);C组心肌缺血发作1011次,平均6.2±1.8次,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641次(63.39%),其中夜间发作322次(50.26%);A组心肌缺血发作411次,平均2.6±1.3次,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130次(31.79%),其中夜间发作36次(27.65%)。 B、C两组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无痛性心肌缺血比例及夜间发作比例均显著高于A组( P<0.05),但B、C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血糖水平越高,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无痛性心肌缺血比例及夜间发作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血尿酸的变化及与血压、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351例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血尿酸≥416mmol/L为界限,大于该值为高尿酸血症,血胆固醇≥5.72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血甘油三酯≥1.71mmol/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结果高尿酸血症者120例,占34.1%,(70—79)岁、(80—89)岁、〉190岁高尿酸血症者分别为28.7%、43.1%、66.7%(P〈0.05),且随年龄增长血尿酸也呈增加趋势(P〈0.01),高尿酸血症组的收缩压、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均为P〈0.05)。结论老年人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且随年龄增加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和血尿酸的值均增加,高龄老人高尿酸血症与血压、血脂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sCD40L介导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粥样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102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与共62例老年健康男性,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sCD40L、MMP-1的血清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查IMT厚度及粥样斑块的类型。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组SDP,FPG,TC,UA,sCD40L,MMP—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62例中15例有斑块(25.8%),糖尿病组102中73例有斑块(71.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32.54,P〈0.05)。糖尿病组MMP-1水平及危险程度不同,其动脉斑块检出率亦不同(X2=16.88。P〈0.05)。以颈动脉斑块分型与危险程度之间作秩相关分析,二者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Kendall’staub=0.521,P〈0.05),随着MMP-1水平及危险程度的增加,颈动脉斑块类型亦增加。DM组患者外周血sCD40L与MMP-1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血浆sCD40L和MMP-1水平的增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扩大,而且使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变差,增加心血管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血糖状态下血小板活化程度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老年IFG、IGT、T2DM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FPG、TG、TC、HDL—C、LDL—C、HbA1c等,同时送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和CD62P。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超测定肱动脉反应性充血舒张度(FMD)和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变化度(NTG)。结果①T2DM组、IGT组、IFG组的FMD较NC组显著下降(P〈0.05),而T2DM组的NTG与IGT组、IFG、NC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②T2DM组、IGT组、IFG组的CD61和CD62P较NC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内皮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经存在了,两者互相促进,在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患者早期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共同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老年人体质指数、血脂、脂联素以及胰岛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6月到12月东莞市南城街道体检的健康老年人57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年龄、身高、体重、血脂、胰岛素、脂联素和HbA1c等数据,并计算BMI、TG/HDL、LDL/HDL。使用SPSS软件分析各参数与BM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BMI老年人的TG、TG/HDL、HbA1c和胰岛素均高于正常组,HDL和脂联素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TG/HDL、HbA1c、胰岛素、HDL-C和脂联素预测高BMI的AUC分别为0.630,0.633,0.599,0.745,0.599和0.617(P0.05),TG/HDL、HbA1c、胰岛素和脂联素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87,5.94%,9.52μU/ml和4.59mg/L。TG/HDL、HbA1c和胰岛素升高是高BMI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97,1.947和5.427;而脂联素降低是高BMI的危险因素,OR值为4.049。结论老年人BMI与血脂、脂联素和胰岛素水平均有相关性,应该监测和调控老年人血脂及脂联素水平,降低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临床护理干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不良心理、遵医行为、临床疗效及再次入院率,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其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5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并随访观察12个月内的不良心理、遵医行为及再次入院率。结果①干预前,两组不良心理、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及吸烟百分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症状积分、FEV1/FVC值、FEV1(L)值及FEV1(%)值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干预后,干预组的不良心理发生率(9.1%)、吸烟率(7.3%)及再次入院率(5.5%)显著低于对照组(46.6%,56.7%,37.5%)(P〈0.01),不良心理明显好转率82.1%(23/28)显著高于对照组6.7%(1/15)(P〈0.01);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及合理运动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下降(P〈0.01),FEV1/FVC值、FEV1(L)值及FEV1(%)值均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EV1/FVC值、FEV1(L)值及FEV1(%)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心理情绪、提高遵医行为及降低再次入院率。可显著改善肺功能及提高临床疗效,是稳定期COPD患者康复与保健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南京市红十字医院门诊新发现的50例早期糖尿病患者予饮食控制、运动指导及胰岛素的强化治疗。血糖达标3个月后观察胰岛素用量、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胰岛功能情况。结果血糖达标3个月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空腹C肽、餐后2hC肽明显升高(P〈0.05),血脂亦有改善。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迅速控制高血糖,解除高糖毒性,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双黄连粉针剂不同剂量给药后有效成分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唾液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大鼠静脉注射双黄连粉针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的血液、唾液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MULTI97V10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 双黄连粉针剂高、中、低剂量(740,555,370 mg·kg-1)给药后有效成分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高、中、低剂量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0.79±0.12)h,AUC=(1.30±0.13)mg·h·mL-1,Vc=(0.21±0.036)L,CL=(0.19±0.019)L·h-1;t1/2=1.52±0.14 h,AUC=(1.22±0.20)mg·h·mL-1,Vc=(0.36±0.04)L,CL=(0.16±0.030)L·h-1;t1/2=(0.34±0.021)h,AUC=(0.22±0.004)mg·h·mL-1,Vc=(0.33±0.027)L,CL=(0.66±0.014)L·h-1。高剂量给药后黄芩苷唾液浓度范围为:0.11~0.78 μg·mL-1,中、低剂量给药后唾液样品中未检测到黄芩苷。结论 通过高、中、低剂量及相应的AUC对比,AUC随剂量增加不成比例增加,说明双黄连粉针给药后黄芩苷在体内呈非线性药动学消除过程。另外,黄芩苷向唾液中分布的浓度较血液低的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糖水平与IL-6和TNF-α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35例初诊T2DM患者27例血糖控制良好(HbA1c〈7%)T2DM患者及20例糖耐量正常的健康对照者的IL-6和TNF-α水平,同时监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体重指数(BMI)等。结果初诊T2DM组血清胰岛素、各炎症因子及血糖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血糖控制良好T2DM组TNF-α和IL-6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相关分析显示IL-6和TNF-α与性别、BMI和空腹胰岛素等均不相关,但与空腹血糖(r=0.38,P=0.03)呈显著正相关,与总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r=-0.19,P=0.04)。结论人类空腹血清IL-6和TNF-α水平在T2DM病人中明显升高,其与血糖浓度有关,与肥胖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Mo(Ⅵ)于0.05mol/LHAC-0.5mol/L,NaAC(PH=4.6),3.5×10(-5)mol/L1-(2-吡啶偶氮)-2一萘酚(PAN),0.16mol/LKBrO3形成良好的导数极谱波。峰电位Ep=-0.71V(VS.SCE),峰电流与mol(Ⅵ)的浓度在2.0×10(-8)-1.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5.0×10(-9)mol/L,用多种电化学手段研究极谱波的性质及反应机理,实验表明为具吸附性质的催化波,应用该法测定污水,自来水及回收试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NF-κB在糖尿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NF-κB在糖尿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三组: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组(DM组)、NAC治疗组(NAC组)、对照组(C组)。分别于4w、8w、12w、16w检测血糖、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于相应时间分别处死大鼠并分离和摘取主动脉,采用SP免疫组化或凝胶电泳迁移率(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方法测定主动脉内皮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①DM组、NAC组的血糖及HbA1C水平显著高于C组。②DM及NAC二组的TC、TG在4w、8w无显著变化,TC、TG在12w、16w时显著高于C组。③在12w、16w时,NF-κB结合活性在DM大鼠主动脉较对照组明显增强,NAC组较DM组减弱。④HE染色在DM组于12w、16w时出现AS的早期病理改变,而在NAC和C组未发现AS的病理改变。结论①DM大鼠大血管存在NF-κB的激活,并启动下游靶基因粘附分于ICAM-1的表达,进而导致DM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因此NF-κB的激活可能是导致DM大鼠AS的始动因子之一。②高血糖是NF-κB不适当激活的又一因素,因此早期有效的控制血糖是防治DM鼠AS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达美康缓释片在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达美康缓释片(30~60)mg/日,一次服用.观察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体质指数等指标,疗程8周。结果经达美康缓释片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治疗前,而餐后30分钟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治疗中无严重低血糖反应。结论达美康缓释片能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能增加早期时相的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法直接分离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方法,研究了缓冲溶液种类、物质的量浓度、pH值、电压等对分离的影响,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波长215 nm,分离电压18 kV,5 mmol.L-1硼砂-10 mmol.L-1磷酸二氢钠缓冲溶液(pH=7.0)中,三聚氰胺在5 min内得到了较好的分离.该法用于测定市售样品得到较满意结果,线性关系良好,R2为0.996 9,回收率在89%~126%之间.  相似文献   

14.
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测定饮料中色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法直接分离测定饮料中日落黄、胭脂红、柠檬黄的方法,研究了缓冲溶液种类、浓度、pH值、电压等对分离的影响.在波长247 nm,分离电压15 kV,pH=10.0,10 mmol.L-1NaH2PO4-10 mmol.L-1Na2B4O7缓冲溶液中,日落黄、胭脂红、柠檬黄在8 min内得到了较好的分离,用于测定市售饮料中三组分含量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特点。方法住院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检查。腺苷总量为140μg/(kg·min),6min匀速静脉泵入,腺苷泵入3min时静脉推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核素显像925MBq,1h后进行心肌断层显像,若异常,次日行静息心肌显像。结果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7.0%和64.2%。前降支病变48例,心肌核素前壁低灌注41例,回旋支病变33例,侧壁低灌注27例,右冠脉病变38例,下壁低灌注37例,右冠脉病变较前降支或回旋支病变的心肌核素显像阳性率高(P〈0.05)。结论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CBP治疗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34例晚期老年肺癌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方案治疗2~3周期,按照WHO标准进行评价。结果34例中CR0例,PR14例,NC12例,PD6例,总有效率(RR)为41.18%(14/34);初治组RR为57.14%(3/7);复治组RR为40.74%(11/27)。两组R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晚期老年肺癌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时分别采用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7%)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联合诺和锐30或诺和灵30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患者用药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及安全性。结果经联合治疗后,两组老年T2DM患者血糖控制均有显著改善,诺和锐30组较诺和灵30组血糖控制更好、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结论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加用诺和锐30较诺和灵30可以更有效且安全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