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答句是相对于问句而存在的,本文以正反问和选择问为参照,分析两类问句答句的生成机制,是答句研究的一部分。文章认为,正反问、选择问答句的生成是以两类问句的语义备选值为参照的,该值对答句形成选择限制,现实交际中答句出现背离问句备选值的情况,那是受到答句主体、背景知识、交际情景及认知能力和经验相关因素的影响,如主体对答句策略的选择等。正反问、选择问答句的生成必须结合问句的语义备选值和主体的策略选择,问句的语义备选值为答句生成提供基本的依据,答句主体的最终选择涉及各种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2.
刘再雄 《阴山学刊》2003,16(2):49-51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中心内容之一。在目前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基础上 ,从句法的时间顺序象似性 ,句法的行为感知顺序象似性等方面对句法象似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顺序象似性进行探讨 ,可发现句序在很大程度上与时序、动作次序和感知顺序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AI艺术在智能算法的技术框架下衍生,经历了从计算机艺术到人工智能艺术的动态发展历程,机器生成与人脑认识呈现出相似逻辑。人工智能的底层算法、模拟感知、类脑语义搭建了AI艺术的技术基础,由此型构了AI艺术虚拟化身、共情感知和艺术创意的生成逻辑。在跨媒介的艺术传播语境中,AI艺术是生产、流通、持有衍生至虚实深度重叠的高维交互空间,观众对AI艺术的感知、理解、互动、记忆,趋向共感知性的综合审美体验。AI艺术重塑人机关系和协作模式,具有自主性、平等性、过渡性特点。进一步厘清离身认知与具身认知、情感互动与智性感知等问题,将为AI艺术突破创造力边界、实现自我进化提供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4.
作为集"并列"与"空缺"于一身的特殊句式,国内外学者对于动词空缺句的生成机制至今尚未达成共识.英汉朝动词空缺句的共有句法特征之一是,句中处于并列层级的两个句法体之间存在共享成分,该特征为跨界移位概念的引入提供了支撑.由此可见,动词空缺句具有全新生成模式,在英汉朝动词空缺句的生成过程中可以验证该模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也可以在同一生成框架下对其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7,(2):93-98
存现句遵循汉民族对于空间事物最习惯的由背景到图形、由参照物到目的物的感知顺序。而移位句则更象似于我们感知位移运动时"位移主体+位移行为+位移处所"的时间顺序。更为重要的是,VP如果带有趋向补语,处所NP1到底是位移起点、经过点还是终点则主要是由位移事件的核心——趋向补语所表达的位移路径的理想认知模型来决定;而其中表示位移终点的处所NP1最有利于移位句的成立,从而也就最能够保证存现句可逆关系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英语和汉语中的存在句为语言依据,探讨以这两种语言为母语的人在认知空间“目标”与“背景”的过程中是否具有不同的认知倾向。文章首先概要描述英、汉语存在句的基本句法和语义特点之后,然后针对“在认知‘目标’和‘背景’时英、汉语母语者有不同的先后顺序倾向”的观点,提出了否定性的实验证据,对今后进一步的实证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7.
情感在历史思考这一心理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情感因素和历史思考中的认知因素存在内部相互关系.在历史意义生成中存在一个前认知范畴,它超越了将之转化成认知结构的任何一种可能性,它同时为历史意义生成最终实现的观点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基于认知语言学原理来探讨英汉无标记被动句存在的理据。无标记被动句产生是人类在认识事件过程中突出受事者的结果,也是为了满足表达事件不同变化过程的需要,不同的思维过程对无标记被动句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频谱感知技术是认知无线电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实现已授权频段的次级动态接入和共享的前提。提出基于用户集合势估计的合作频谱感知方案,旨在通过GEEF(gerschgorin exponentially embedded families),SPEEF(sam-pled power exponentially embedded families)等算法估计出用户的集合势,即适合参与合作频谱感知的最优用户个数,再从全部合作用户中筛选出相应的频谱观测数据生成全局检测统计量,通过与判决门限进行对比,最终对授权用户状态做出判决。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频谱感知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用户使用微博时感知有用性及感知易用性功能认知、信任社会认知为中间变量,探究用户微博互动对其网络购买态度的影响,最终构建微博互动与网络购买态度研究模型.通过定量分析得出用户利用微博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有助于促进其形成良好的网络购买态度,与此同时用户使用微博时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正向显著影响其网络购买的态度、信任社会认知会正向显著影响用户网络购买的态度,并且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刘庆元  吴满华 《云梦学刊》2005,26(3):122-124
传统意义上的存现句研究仅仅集中在句内结构研究,包括名词短语的确指性和动词的一致等问题。存现句在语篇构建中的启、承、转、合等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将存现句置入语篇中,才能更好地挖掘其潜在的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12.
存现句是从功能角度归纳出来的类别,属于句类范畴.存现句中,不论是一价动词前还是二价动词前的处所和时间词语,也不论其与动词是否具有语义上的选择关系,都可以看成主题.从语用角度对存现句进行分类,标准单一,能够贯穿始终,与存现句的性质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陈永莉  娄开阳 《殷都学刊》2008,29(1):106-108
本文运用预计度的概念来探讨汉语句子语序的规律,认为汉语句子的语序遵循预计度高的句法成分居前的原则,并通过与英语的比较来解释此规律是由汉族人的认知模式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N1 在 处所 V N2"句式出发,讨论介词短语"在 处所"与N1,N2,以及单音节动词V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在空间系统上把"在 处所"次范畴化为施事定点、受事起点、受事终点、受事原点;从认知语法中引进时间顺序原则,分析处所范畴与动词的强制性论元之间的时序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何冬云 《学术探索》2012,(5):163-165
语言中的时间状语与动词之间的关系既是一个语法问题,也是一个认知问题。合乎语法正确的句子,不一定是合乎交际意义的句子。为此,通过分析"有界时段"(DTP:Defined Time Period)和"无界时段"(NTP:Non-defined Time Period),从认知角度讨论二者,即时间状语与动词之间的合理搭配问题。  相似文献   

16.
米勒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能力出发,以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路径探讨意义问题,对意义的形成的心理机制和过程进行分析,形成了独特的意义心理说。意义心理说主张,意义作为心理建构的结构蕴涵于心理之中,并且以心理结构的组织方式呈现。这样的意义理论彰显了意义的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来”在“(PP/VP)+来+VP”句式中的功能纷繁复杂,以往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个性的挖掘,进而不断地分裂出新的属性。而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那些分布于不同旬法环境中的“来”,虽表现不同,但其本质上还都保留了“位移”这一核心特征,因此在属性上仍可统一处理为动词。  相似文献   

18.
尝试从中西文字的理据性差异入手,分析中文文字在形义理据及视觉的形义认知感受方面较之西方拼音文字所具有的优势和魅力,并尝试通过文字的形体结构分析如何通过文字的形义视觉认知感受进行诗意的语言呈现。这将有助于对语言及文字进行更为深层次的研究,同时也为更深层次的跨语言的翻译与沟通研究开拓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姚红 《云梦学刊》2003,24(2):93-94,128
元认知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中学生元认知能力包括元理解能力、元记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中的元认知能力。探讨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对解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