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是英国近代宪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强大的王权保证了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形成;势力日益增长的议会是对王权的制约力量之一,并渐渐成为贵族争取自由的平台;经历了宗教改革之后的教会退出政治舞台,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英国宪政的各种根源在都铎王朝时期已经有了各自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的成因和特点陶飞亚,鲁娜十三世纪中叶,封建的议会制度在英国产生,它标志着英国议会君主政体的确立。在这种政体下,君主虽然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不享有无限的权力,作为等级代议机构的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君主和议会共同统...  相似文献   

3.
早在十八世纪初,英国就已成为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内阁只对国会负责而不对国王负责,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当时的旧选举法规定,只有土地贵族、金融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才能被选入国会。1832年,英国虽然有过一次议会改革,颁布了新的选举法,但仍旧保留了选举人的财产资格,规定地主或房主一年收入十镑以上者,而租地经营者一年收入为五十镑以上者才有选举权。这次议会改革,只使大工业资产阶级参预了政权,而土地贵族在政治上的势力仍然很大。至于中、小资产阶级乃至工人农民及所有的劳苦大众根本没有选举权。可见,这个君主立宪制实质上仍然是土地贵族、金融资产阶级和大工业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所以,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争取议会改革便成为英国人民同统治阶级斗争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1830——1832年,英国进行了第一次议会改革,这次改革打破了土地贵族在议会的垄断地位,为工业资产阶级推选自己的代表进入下议院开辟了道路。然而,这次议会改革并没有消除土地贵族在下议院的寡头统治,大多数选区,特别是乡村选区的代表仍旧牢固地掌握在地主贵族手里。在工业革命末期以来,英国无产阶级汹涌斗争的形势之下,以工业资产阶级为主要力量的中产阶级与土地贵族之间的关系是既有妥协,又有斗争的,这就形成英国资产阶级议会民主改革与反改革斗争迂回曲折的漫长历史。在第一次议会改革以后三十多年的斗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英国贵族院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族院是英国议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以来,英国政府对贵族院进行了几次重大改革,改革后的贵族院更民主、更具代表性.贵族院由盛转衰的历史体现了英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和英国政治制度渐进性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6.
1450年英国爆发玫瑰战争,各种力量相互角力,议会也涉身其中。在战争期间,议会数次召开,制定出诸多法令,做出很多判决。但是,仔细观之,各次议会所做的判决、法令却相互抵触、矛盾,究其原因,此乃议会为贵族派系操控所致。由玫瑰战争的具体史实可见:中古英国的议会仅仅是政治斗争的平台,重大的政治变更不是由议会的权能决定而是武力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英国1867年改革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7年英国进行第二次议会改革。保证改革得以完成的重要因素首先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齐心的合力推动,同时贵族阶层主动作了让步。改革的完成,不仅导致了选举权的扩大,还对政党制度的完善以及英国民主政治近代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探讨英国1867年改革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对于当代民主法治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的。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把斗争矛头首先指向国教会,并借用宗教改革思想——清教作为自己革命运动的旗帜。本文试图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特点以及由此给英国革命所打上的保守性的印记,略陈管见就教于史学界。 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中世纪反封建运动,德国农民战争以及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都有相似之处,即都是在宗教外衣下进行的,这是绝非偶同的。人所共知,天主教是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罗马教皇是整个欧洲封建势力的总代表,教会僧侣是披着宗教  相似文献   

9.
英国近代议会制的困境和政治上的倒退逆流岳爱成一英国素称“议会之母”。议会制在英国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与悠久的历史传统。英国议会最早起源于中世纪的封建等级会议,它在长期反对君主暴政的斗争中提出了一系列限制王权和监督政府的要求和设想,为近代议会制的创立提供...  相似文献   

10.
议会与代表的理念和制度源起于中世纪欧洲,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化和政治冲突,议会逐渐在英美成为一种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实体,随着18世纪产业革命以及美法大革命的推波助澜,议会成长为一种代表人民的民主机制。本文尝试通过政治思想的历史演进,说明议会与代表观念的演变及其存在的主要争议,并就卢梭、史密特等人对议会政治与代表的诘难,反省这一制度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相似文献   

11.
论西方宪政中的弹劾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弹劾制度肇始于英国,与议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紧密相连,其理论基础是"议会至上"理论和"分权与制衡"学说。继英国之后,美国、法国及意大利等国亦纷纷仿效此制,但由于各国政治制度的运作程序、文化背景和观念形态诸方面略有差异,因而决定其在被弹劾的对象、行为、弹劾案的提起、审理机关和处理结果等方面各有不同。尽管如此,它作为议会监督政府和司法机关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经历了理论上的挑战和事实上的冲击之后仍保留至今,并对维护西方国家的宪政制度、抑制权力腐败和滥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中世纪后期,英格兰议会出现了一系列涉及大宪章的请愿活动,涵盖公共请愿与私人请愿。这些活动对于大宪章在议会乃至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有生动的揭示。事实上,大宪章是国王与臣民通过议会请愿实现政治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这种沟通交流充满张力,体现了双方出于自身利益需要所进行的政治博弈。一方面,请愿者广泛地使用大宪章,并结合各种策略来强化诉求的合理性,以实现维护自身权益的目的。另一方面,君主对请愿诉求的回应并非消极被动,而是会根据自身的利益需要和具体情况加以处理,并表现出总体的支持态度。整体来说,大宪章请愿活动所展现的政治互动机制具有合作共赢的特点,体现了以议会和大宪章为代表的制度和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突出作用。此格局的出现是中世纪晚期英格兰国家从传统的封建君主制向集权君主制转变的历史需要。  相似文献   

13.
秦国早期的母系氏族残余及其婚姻状况对其后世政治势力演变和商鞅变法都有较大的影响。秦国的母系氏族残余、婚姻关系混乱,形成了独特的母系贵族势力强大的局面。这与六国一脉相承的公族势力恰好相反,母系贵族势力往往一朝而衰,形不成能动摇君权的顽固势力,因此变法顺利实现,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建立,秦国逐步走向强盛,继而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14.
德意志帝国是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产物,在其成立时的政治架构特征具有联邦主义色彩,随着帝国统一的日益巩固和力量的强大,逐渐向中央集权主义方向发展,并最后导向专制主义。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帝国内部也出现向民主化和议会政体转变的迹象,然而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德意志帝国政治长期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依然是一个以容克贵族势力为主、资产阶级参与统治的“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德意志帝国是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产物,在其成立时的政治架构特征具有联邦主义色彩,随着帝国统一的日益巩固和力量的强大,逐渐向中央集权主义方向发展,并最后导向专制主义。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帝国内部也出现向民主化和议会政体转变的迹象,然而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德意志帝国政治长期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依然是一个以容克贵族势力为主、资产阶级参与统治的“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5.
约曼是英国农奴制瓦解后形成的一个农民阶层,是中世纪英国农村生产关系和阶级结构发生变革的标志.约曼凭其雄厚的经济势力和大胆的经营精神,成为改造传统中古农业体制的动力之一.富裕约曼经济是英国农业资本主义产生的温床.(一)约曼(yeoman),中文常译为自耕农,这一用语在英国源远流长,但十五世纪以前它不指自耕农.在中世纪英国,主要的农业生产者是维兰(Villein,即农奴),他们有独立的经  相似文献   

16.
在英国革命前期,克伦威尔积极参加并领导了革命.他参与起草了"大抗议书";在两次内战中,先后率军战胜了王党军队;曾两次清洗议会中的长老会派势力;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废除了君主制,成立了共和国,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做出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德意志帝国是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产物,在其成立时的政治架构特征具有联邦主义色彩,随着帝国统一的日益巩固和力量的强大,逐渐向中央集权主义方向发展,并最后导向专制主义。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帝国内部也出现向民主化和议会政体转变的迹象,然而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德意志帝国政治长期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依然是一个以容克贵族势力为主、资产阶级参与统治的“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8.
土地的公共权利是公地的基本特征。在英国,这种权利从中世纪末期到近代早期逐渐衰弱。与此同时,公地面积也在削减,议会圈地运动只是其消失的最后一个环节,而土地的公共权利则依然存在于公地消失之后。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的财务法院、英国普通法、英国议会和美国的联邦民主制是英国和美国政治史上四种重要的政治制度。财务法院实现了国家统治者对地方治理者承诺长期回报以激励其良好治理行为的统治意图;英国的普通法和议会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成功地保证了在政治生活中不同利益主体享有实现他们目的的平等机会,保护其私有财产与投资;美国联邦民主制的成功揭示了,民主若要成功,仅有选举是不够的,它还需要一些可供选择的具有良好民主声誉的候选人,需要建立从地方到联邦的各层次的民选机构,通过各层面民主的激励,来推动民主的发展。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在历史缘由和功能上类似的重要政治制度,如科举制、奏章制度等。所有成功制度发展的背后都有一些普通准则,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对大国的成功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试论11-12世纪英国封建集权君主制程汉大在中世纪早期,欧洲大陆各国普遍经历过一段相当长的王权式微、贵族割地自雄的封建分裂时期,从西班牙、法兰西到德意志、意大利,几乎无一例外。其中,后两个国家的分裂割据局面持续近千年之久,直到19世纪中叶才建立起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