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班昭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辞赋作家.班昭的<女诫>一书,作为中国女训书的代表,影响十分深远.后世的女训书一般来说都由此立论,很少能出其范围,在女训著作中具有极高的代表性.因此,对班昭<女诫>的研究,可以具体剖析传统女训著作对当代社会的正面和负面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2.
班昭之《女诫》历来被人大加批驳,认为其是束缚女性的颈绳,把女性进一步推向苦难的边缘。然今日以历史的眼光,通过重新解读文本,分析班昭所处的家庭环境、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对班昭的女性观将会有个较客观的认识。我们认为《女诫》是为反对外戚专权,专为宫廷贵族妇女而作的。  相似文献   

3.
元代汉人、南人的女童教育差别不大,都是以女红为主的家庭教育,父母和外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部分望族和儒士之家的女童能够依照司马光《书仪》《朱子家礼》的要求,幼时习诗文诵读,七岁始读儒家经典,十岁左右始习女工,十二三岁始习歌舞等艺术。这些女童所读经史以朱子集注勘定的《论语》《孝经》《小学》为主,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受元代社会世俗化的影响,歌舞书算等技能教育受到普遍重视。与注重女红和辞章为中心的女童技能教育相比,元代女德教育则较为缺乏。受当时浓烈的贞节观念的影响,刘向《列女传》、曹大家《女诫》和《礼记》等颇有影响,但少见有读《女孝经》《女论语》者。许熙载《女教》就是根据当时不重视女教的情况,结合两个女儿的教育,辑定经史中有关女教的文字而成的新女教书,对元末明初的女童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女诫》被视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女性教育要籍。班昭创作《女诫》不是偶然的,《女诫》的问世有其复杂的背景,主要表现为:东汉时儒学女性观已基本形成,朝廷政治斗争异常残酷,社会习俗对女性要求相对宽松,儒学世家良好家风影响深刻,马皇后和邓皇后“德冠后宫”的成功经验等。这些因素促使了班昭对女性生存策略和女性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女诫》的内容、产生原因及其影响进行了阐述,并从世风、作者家庭环境及作者本人的因素着重论述了《女诫》产生的原因。班昭的《女诫》集儒家妇女观之大成,它的问世是泛儒时代的产物,是与她那个唯儒独尊的家庭分不开的,是班昭心理扭曲和对社会主体曲解的结果,成为古代礼制残害妇女的一个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6.
《女诫》是我国第一部按着儒家妇女观制定的妇女教科书。作者是东汉的班昭(女),又称曹大家。她写的《女诫》七章,极力宣扬“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和奴才哲学等反动的儒家妇女观,规定出一整套妇女思想和行动的“戒条”,是禁锢劳动妇女千年的精神枷锁。  相似文献   

7.
班昭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女性史学家和教育家。她所写的《女诫》一书,历来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女性劝诫要籍。尽管其中不无糟粕,但深入考察她的男女有别、夫尊妻卑的伦理观、谦恭柔顺的女性观和委曲求全的家庭观,实际还有着明显的历史进步作用和维护家庭稳定的功能。特别是某些一以贯之的中华妇女道德传统,至今仍有其强大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8.
《吕氏春秋》为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对于这部书,不少学者视之为杂拼、杂凑,与同时代产生的《荀子》《韩非子》等古籍相比,《吕氏春秋》颇不被重视。《汉书·艺文志》首列杂家,并且阐述了杂家的特点是有益于王治。从此,《吕氏春秋》有了自己的学派归属,这部著作独特的编选标准和编排方式,也印证了班固关于杂家特点的认识是正确的。自《汉书·艺文志》之后,历代目录书籍的诸子类中均著录杂家,杂家作为独立一家的地位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9.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生于光武帝时期,死于安帝时期.享年70有余.班昭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女子.文学作品有著名的《针缕赋》、《大雀赋》、《东征赋》,其中《东征赋》被收入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她的《女诫》.是中国古代女子教育的重要文献.她又是《汉书》作者之一.她亦参预过东汉朝廷的政务决策.总之,班昭在文学、教育、史学、政治领域都有值得研究的成就与影响.我这篇文章,不是全面研究班昭,而只是从中国史学史和东汉政治史角度.对她的成就、影响与同仁试作讨论.  相似文献   

10.
《尔雅》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尔雅》編纂的年代还不很清楚,它是我国第一部故訓汇編是可以确定的。它虽然不是专为解經而編纂的辞书,但自从《汉书·艺文志》把它附于“六艺类”的《孝經》之下,以后編书籍目录的都不敢不列之于經部。至唐开成鐫刻石经,它更和《易》、《书》、《詩》、《三礼》、《三传》、《論語》、《孝经》同时上石,而列为十二經之一了。当然,把它划归經部,未必合适,但由此也可以  相似文献   

11.
对于《文选序》中“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理解历来存在分歧,这也影响到学界对萧统选文标准、文学兴趣等方面问题的看法。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澄清。《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曾任萧统东宫通事舍人,他对萧统的学术观点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小序》是《诗经》诠释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历代《诗经》研究者都对此十分重视。然而,《小序》对《诗经》许多诗篇,尤其是对《国风》的解释,却是对《诗经》本义的歪曲。宋代学者对《小序》发难,也多半是由于《小序》歪曲了《诗经》的本义。“二南”原本无非是一些男女恋歌诗、婚礼赞歌、妇人思夫歌、祭祀歌、描写劳动场面的诗歌,而《小序》却把它们解释成赞美文王、后妃等人的诗歌,而赞美后妃的序占了“二南”的三分之二。“二南”之《小序》有维护周代宗法制的色彩,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二南”之序对诗歌本义的曲解,拉开了《诗经》经世致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净明忠孝道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净明忠孝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派,其思想中大量的理学化倾向,也反映在其美学 思想中。将净明忠孝道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得出净明忠孝道 的美学思想有以下四点:“净”、“明”的审美心态论,“忠”、“孝”的审美核心论,“ 正”、“敬”的审美实践论,“阴”、“阳”的审美辩证论。  相似文献   

14.
北魏静轮天宫为寇谦之改革北天师道的标志性建筑,是寇谦之新的成仙理论的具体实施。它是在继承和发展先秦以来神仙观念的基础上,结合汉武帝柏梁之流的建筑理念加以创制而成的。而太武帝灭佛,则与魏太子拓跋晃奏停建造静轮宫有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诂经精舍文集》是阮元编选的唯一一部有关诂经精舍诸生经史文赋之作的结集,入选文章都由其"亲为点定",其中删繁就简,首尾排序,颇有抉择。考察入选文章,可知阮元意在引导诂经精舍诸生于治经研史上摆脱"庸近",树立治经宗尚汉人训诂的门径;于诗歌文赋方面,也与经史研究相配合,提倡"小学辞赋同源共流"的文风。  相似文献   

16.
关于《金楼子》的成书时间 ,迄今尚无定论。文章就陈振孙的“湘东王时”说、王鸣盛的“元帝即位后”说和余嘉锡的“此书当作于未平侯景之前”说提出了不同看法。从萧绎撰写《金楼子》的具体情况和《金楼子》内文的年代记载以及萧绎著书宗旨等方面考辨 ,文章得出《金楼子》全书各篇写作时间先后不一 ,全书最终绝笔于承圣三年 (5 5 4 )的结论 ,从而为研究《金楼子》的思想史价值和文献学价值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7.
昭明太子萧统年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年谱按年记录昭明太子萧统一生的事迹与主要创作活动,在勾稽索隐、考订辩证方面,较之以前的同类著作,如周贞亮《梁昭明太子年谱》等,资料更为丰富,分析更为细密,并对诸如《文选》的成书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萧纲赋考论     
现存萧纲赋按内容可分为述志赋、抒情赋、咏物赋、宫体赋、游戏逞才赋五类,其中宫体赋最有特色。萧纲宫体赋的描摹程式是由咏物到咏女性,写作倾向上只为描摹而描摹,不动感情。由此推理,萧纲对赋的理解相当通脱,题材无所约束,描写无所顾忌,符合其"放荡为文"的文学观。《悔赋》作于侯景乱中,是萧纲少有的严肃主题的作品,萧纲借此痛定思痛、批判现实,表达勘定战乱、中兴国家的信心。《悔赋》与宫体赋主题截然不同,这对于反思宫体文学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乾隆皇帝之元后富察氏孝贤皇后,出身名门,一生恭俭贤淑,颇受好评;但关于孝贤皇后之死,正史、野史众说纷纭。经系统地研究和考辨,笔者推断出孝贤皇后崩逝之根本原因在于其长期身心受损,旅途劳累、微感寒疾只不过是其死亡之导火索,而乾隆帝"舟中夜宴"或许也进一步加快了其死亡步伐。  相似文献   

20.
"淫诗"说作为朱熹《诗经》解释学的新成就是发展着的思想观点,因为他就"淫诗"作者的定位上存在着前后的不一致;又是自相矛盾的观点,因为"淫诗"所包含的诗篇只涉及变《风》而未及于"二南"正风和《雅》诗中符合"淫诗"标准的篇章。若仅以《诗集传》时的"淫诗"观为标准,《卫风》中有"淫诗"十篇,整个变《风》中有"淫诗"四十篇,《召南》中的《野有死麕》,《小雅》中的《菁菁者莪》和《隰桑》也理当是"淫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