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喻理论的认知本质与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存在于语言之中,又存在于生活之中,对于隐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与把握。隐喻是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思维的主要途径,它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起着主要和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将隐喻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到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隐喻作为语言系统中的语言现象,它与常规语言现象共享同一语言系统。不同的是他们的思维理解过程。文章基于隐喻的相似性、语境性特点,结合隐喻思维尝试性探讨隐喻能力及隐喻能力的构建对语言习得的作用,以期为语言习得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隐喻不仅是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参与到人类的认知过程,并植根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通过对比分析一些常见植物隐喻现象来探讨英汉植物词汇隐喻意义的异同,并分析英汉民族认知思维上的差异。这种认知比较分析有利于丰富人们对不同语言文化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语言现象,也是思维现象,还是文化现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体验是隐喻的基础;同时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工具,隐喻又具有文化性。因此。了解隐喻的认知基础及其文化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使用它。  相似文献   

5.
英汉隐喻共性与个性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可以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共性.但是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模式导致了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存在着差异.在此,将对英汉隐喻生成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并探讨产生共性及个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隐喻的认知与思维方式及隐喻理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隐喻研究的发展、传统的修辞观到现代的隐喻认知观探讨隐喻的认知本质和思维方式以及对隐喻的理解。认为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可以体现不同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所以隐喻理解需要额外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7.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文化模式。文章从自然现象的联想不同、宗教信仰的联想不同、颜色词联想不同等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存在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模式,它受社会文化背景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从隐喻与语言、文化、思维密不可分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英汉两种文化中隐喻表达和理解的共性,以及中西文化差异在隐喻中的体现,通过大量的实例指出相似的文化背景会形成相似的隐喻,而不同的文化因素也会映射在隐喻中,进而影响到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作为语言修辞手段之一的隐喻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语言的共有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隐喻在语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英语语言精华的习语也蕴含着大量的隐喻.因此,把概念隐喻理论和英语习语教学结合起来,研究习语中的隐喻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学习者了解英语习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及交际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手段。在英语教学中运用隐喻思维,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英语语言深层意义的理解,提高记忆英语词汇与阅读英语篇章的效率,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汉英文化的异同,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1.
"模因论"和"认知隐喻"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关文化和语言值得重视的两个概念。模因是由Dawkins依据进化论提出来的文化信息存在和传播的一种状态,模因是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是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思维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英汉经济语篇为研究对象,基于自建语料库、运用共时对比、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归纳共享的隐喻模式,分析隐喻对理解抽象经济概念的作用,挖掘两种语篇中隐喻异同的深层次文化根源。研究表明,概念隐喻普遍存在于两种语篇中,相似和相异的的隐喻模式分别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和差异性。这种思维共性和差异性的深层次根源分别在于文化的趋同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对英、汉经济语篇的学习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学习者如能在学习经济语篇时有意识地运用隐喻思维,将零散的语言现象通过隐喻组织起来,形成语义网络,找出规律性,可以从宏观和整体上很好地把握语篇的脉络,更好地理解隐喻的意义,深入地了解某一时期的经济、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以隐喻为基石的隐喻能力研究成为隐喻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概念化的隐喻,是语言的自然属性。隐喻在词的构成、语义转化、字词搭配及文化学习等各领域都有生动形象的体现。因此,语言的这一特点给我们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带来诸多启示。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是其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把隐喻理论应用到英语词汇教学中并通过一定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和能力,既要避免在教学中直接传授学生词的隐喻意义,又要充分发挥隐喻思维隐喻联想的发散性特征,引导学生通过相似性联想对词义进行猜测,以帮其掌握目标语的隐喻方式,提高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共性.但是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在此,我们将对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不同所导致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存在的这些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指导,对英语和汉语在语言层面体现出的隐喻思维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隐喻式思维普遍存在于两种语言之中,而且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同时,通过对英汉隐喻思维差异的比较,说明了隐喻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带有民族烙印,对隐喻意义的诠释离不开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6.
英汉"喜悦"隐喻认知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隐喻理论把隐喻仅仅看作是一种普通的修辞想象.现代隐喻理论明确地把隐喻看作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进行对比研究,目的是从英汉两种文化的角度来支持隐喻的现代认知理论,进一步证实和发展当代隐喻理论,即抽象概念主要是通过隐喻来理解的,而概念隐喻,至少是情感概念隐喻存在着认知的普遍性和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隐喻为学习者打开了学习语言、了解文化和领悟观念的一扇窗口。透过这扇窗口,可以发现人类思维的方式和规律,以及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本文重在探讨教师如何利用这扇窗口,通过隐喻的语言方式,从语言、文化和观念三个不同层面引导、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同一社会的文化、隐喻思维和语言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探讨隐喻、思维和文化三者的关系,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使用现象的异同及其根源,指出隐喻教学是文化教学的一部分以及在隐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同一社会的文化、隐喻思维和语言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探讨隐喻、思维和文化三者的关系,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使用现象的异同及其根源,指出隐喻教学是文化教学的一部分以及在隐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隐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隐喻的认知研究、隐喻与文化间的关系和隐喻的语篇功能及隐喻能力的培养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