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百年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及其与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相联系的角度 ,重点考察了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四个主要问题——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 ,科学发现的模式 ,科学理论的评价 ,科学发展的模式等。考察结果表明 ,只有深刻地把握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问题 ,才能真正理解西方科学哲学的嬗变 ,展望 2 1世纪科学哲学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科学哲学从逻辑经验主义向历史主义演变的过程中,批判理性主义起了纽带的作用。波普、库恩、拉卡托斯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进程中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本文从比较和分析的角度出发,从科学的划界问题、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发展模式三方面分析了三位科学哲学家的批判与继承关系,并试图对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进程作一描述。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的科学与哲学之辨,是自西学东渐以来中国文化选择过程中的必然结果。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对此问题的认知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即20世纪初期科学与哲学的划界;20年代科学与哲学的对立;三四十年代科学与哲学的分界与会通等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科学划界问题是20世纪哲学的四大主题之一。围绕这一问题,西方哲学各个流派都提出了自己的划界标准,因此而引发的大讨论至今未休。各流派虽标准不一、观点迥异,但都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科学划界问题提出了发人深省的、可供借鉴的宝贵建议。文章在简要概述各流派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及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比较、借鉴诸划界思想,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科学哲学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判定密不可分.围绕二者内在的关联,文章从科学划界问题、科学发现模式、科学理论评价和科学发展模式四个在科学哲学争论中起核心作用并反复出现的问题切入,探讨科学哲学对西方心理学演进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及心理学对这些问题的反响.传统科学哲学为心理学的科学理性扫清了道路,现代科学哲学的人文理性将继续清扫心理学道路上的理论崎岖.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三次转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宏观审视和微观考察、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分析了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所经历的三次转向,即社会-历史的转向、文化的转向和后现代的转向,从而具体揭示了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理论轨迹和基本倾向,指出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转向表明,西方科学哲学实现了从传统科学哲学到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牛顿是近代科学之集大成者,他的成就与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科学划界标准。而牛顿同时也是生活于英国17-18世纪真实的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整体性必然体现在牛顿的科学活动中。因此,科学划界并不应被看做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它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化,这种时代性,正是科学划界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科学哲学中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宝胜科学和非科学的划界是西方科学哲学书的一个基本问题。科学哲学家们在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时,首先要回答什么是科学?什么是非科学?划分科学和非科学的标准是什么等等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才能在科学哲学这块领地里...  相似文献   

9.
近年伪科学现象再次盛行,重新思考科学哲学中的科学划界问题,对于增强公众辨别科学与伪科学的能力,自觉抵制伪科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伪科学的流行既有科学、伪科学的因素,也受公众和社会文化的影响。科学划界标准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从绝对标准到相对标准的演进过程,即从逻辑主义的一元标准到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从划界标准的消解到多元标准的重建。运用科学划界标准,有助于把握科学与伪科学特征,辨别科学与伪科学。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非科学划界标准探析●尹家经毛洪文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问题,是自培根,尤其是康德以来认识论的重要问题,也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目前全国范围内反对伪科学活动的日益深入,这一问题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一提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与非科学划界...  相似文献   

11.
科学分界问题是西方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 ,本文试图对西方科学哲学各流派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作一梳理 ,探析科学分界问题演变的历史轨迹 .  相似文献   

12.
自然主义科学哲学把科学看成是一种自然现象,强调通过科学家的实际工作来探讨科学研究的方法,即按照自然过程去认识和把握科学的发展历程。自然主义科学哲学的主张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主流倾向。文章力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自然主义科学哲学的观点给与分析评价,从而为我国科学哲学的研究确定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3.
马修.阿诺德的文学批评观与文化哲学思想,经由辜鸿铭、张歆海、吴宓、梅光迪、郁达夫、郭沫若、朱光潜、闻一多、梁实秋等众多接受个体,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文化思想的发展与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三个阶段;影响的方式则有直接与间接的区别。考察马修.阿诺德在中国既被大规模接受、又被激烈抵抗的独特文化遭际,可以给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文化现代化建设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降,科学隐喻的地位在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诸多子课题中逐渐凸显出来,相关研究在20世纪后半叶形成了一种具有转向性质的运动。文章在梳理科学隐喻凸显的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科学隐喻转向的成因、内涵、影响及其意义,对转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隐喻分析作为一种有前途的研究范式,必将对科学哲学的深入发展作出积极而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思维智慧特质的学理形态.19世纪末期,它以哲学名称、学科生成、论域研究的多重成熟,超越了曾经的道术之学、义理之学.回顾20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取得了哲学之"史"的文本繁荣,却忽略了哲学之"学"的文本建设.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包含着"哲学"与"哲学史"两个论域.哲学是哲学问题范畴所构成的现实学理体系,哲学史则是哲学问题范畴发展的逻辑进程."学"是"史"的本体,"史"是"学"的逻辑进程.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文本著述有"多史少学"的倾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工作应着力于增强"学"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西方哲学最大的进步是提出了生活世界的问题。胡塞尔(Edmund Husserl)、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哈贝马斯(Jrgen Habermas)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这一问题。这一视角对唯物史观的重新解读起到了夯实基础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生产与生活、生活与生产双重关系的系统分析,认为重新理解生活世界,理解历史的生活动因,对于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历史过程的能动性根源,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理解社会有机体的全面生产及其内在和谐,具有根本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