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论证"中庸"是一种理智,是深化认识的结果,并讨论"中庸"与做人之道及领导艺术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2.
伦理学需要一种执中用和的研究方法与智慧.中庸不仅是一种实质理性和价值理性.而且是一种形式理性和工具理性.作为形式理性和工具理性,中庸要求用适度、适当与合理的方法去研究道德现象,寻求道德真谛,确立作为实质理性和价值理性的道德应当.以中庸的方法研究伦理学,要求我们必须超越单纯知识主义的藩篱而将德性与问学作一有机的整合,必须超越过分细微的趋向而使广大与精微实现合理的聚合,必须超越现实主义的观瞻而具备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辩证结合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持久竞争优势来自于环境与能力的协调平衡,取决于组织内外各种力量的和谐共生。竞争优势外生论和竞争优势内生论均没有正确理解竞争演变的复杂规律。只有建立在适度、和谐的中庸逻辑基础上的竞争战略,才能正确理解事物间复杂的对立统一和转化,正确把握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存在相互转化关系,才能创造和维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中庸>,已经摆脱了先秦以来天命思想的束缚,将其和人性放在一起.天地中间立的是人,使人有了归属感和参照体.同时它要求人求"道",要通达,在受教中达到这一旨归.在此,人的主体意识已经萌发.  相似文献   

5.
儒家的"中庸"之道,认为"允执其中"、"时中"、"权",这是高明的统治者把权力运用得恰到好处的一个"政治秘诀","无过无不及"的主张充分显示了政治策略上的辩证法思想,而"致中和"则是解决政治矛盾的总体思维.当然像"明哲保身"之类的训务,则反映了"中庸"之道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6.
沙莲香 《河北学刊》2008,28(1):121-124
在方法论上,"中庸"为社会行为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在"全球化"的境况下,这是当前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不确定因素层出不穷的社会中,尤其值得爱惜的文化资源。本文从"中庸"包涵的"关系"说、"中庸"的关系选择功能、"中庸"对直觉功夫的养成等来说明"中庸"何以为国人行为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看,"中庸"是潜层的心理模式,是解开中国人"谜团"的"键",在民族性变迁中属于难移的"秉性"。本文立足于中国儒家思想传统的析判,寻求"中庸"理论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共谋",提出"中庸"所蕴涵的关系互动思想(包含博弈思想)、"中庸"所蕴涵的柔和温情的民族性格之于直觉天性,构建了与西方科学对话的平台;但"中庸"所蕴涵的关系说不同于布迪厄的关系主义,"中庸"培植的直觉天性也不同于现象学所提倡的直觉本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不同于西方哲学范畴和印度哲学范畴.中国哲学范畴的基本特征是本体论、认识论、修养论的"三位一体"性,即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往往都同时具有这三个方面的意义.这一特征在<中庸>中有比较充分的体现.<中庸>作者站在生存论的反思的立场上,从人的自明的情感本真状态的反思中确立起了天道与人道、认识与修养统一的"中和"本体.理解中国古代哲学范畴这一基本特征,对把握中国哲学的内容、历史发展及其精神实质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庸原意是指对道的恰到好处的把握.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和哲学原则,中庸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庸与三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庸的所谓中,就是第三者;承认二分又承认中庸,也就在事实上承认了一分为三。世界本来便是三分的。由于二分法的先入为主,人们总习惯于称“中”为“中介”,视之为两极之间起联系作用的居间环节,或者是事物变化过程的中间阶段;还相信中介环节是暂时的,必将向两极分化而最终归结为二元的天下。待到二分法不足以解释一切现象时,亦有人主张一分为多。其实三就是多,多必归于三。三分法有一维、二维、三维的形态。  相似文献   

10.
"中庸"是孔子提出的具有伦理道德色彩的一个概念,它不仅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全部,而且到以子思为代表的孔子后学更是将"中庸"思想提高到本体论的高度,孟子则是将其活脱脱的应用到自己的实践哲学当中,后经朱熹等大儒的传播,使"中庸"思想成为影响中国文化最深远、最广泛的传统文化因子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在先秦不同时期儒家对"中庸"思想的构建以及在各自思想中的地位,以此来厘清"中庸"思想在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1.
子思并没有像朱熹所认为的那样提出性善论,但是他秉承孔子的中庸思想,把中庸思想提升到万物本体的高度,并明确指出一系列修养和践行中庸之道的方法和途径,对孟子、董仲舒、朱熹等人的伦理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史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在古希腊的传统思想观念中,中庸之道无论对科学、技术还是艺术或者对思想、情感和行为,都是最理想的方式方法。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直接继承古希腊这一传统思想,他在汲取前人思想的同时,根据当时社会状况,对中庸思想在理论上作出论证,并作为一项准则在伦理学、美学、政治等各个领域里加以使用。应当说,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伦理观作为一种对于人的情感和行为的道德指南,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长峰 《南方论刊》2013,(12):99-100
中庸思想博大精深。本文主要解析了中庸的内涵,分别从“中”、“庸”、“和”三个方面去分别剖析,在此基础上,将中庸的根本归结为“致中和”。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到古希腊传统思想中中庸主义的影响,以及其自身作为中等奴隶主阶级的地位,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也具有着明显的取向中庸的特点。这种中庸主义原则不仅体现在其哲学、伦理学思想中,而且在其以哲学、伦理学为基础构建起来的政治思想中也深深地体现着中道为上的特点,中庸原则贯穿于他的个人幸福、政体原则,理想政体及政治变迁等一系列政治思想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朱熹中庸观内隐的两个长期未被学人意识到的问题进行了揭示,并对近代以来的《论语》注本对中庸这一范畴的解读及其学缘背景作了深入考察,指出:(一)中庸作为仁义礼智信诸常德的极致境地,是一种完满到无以复加的虚灵之真际,所以孔子会有"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的慨叹;(二)中庸也是一种永无止境地祈向这一虚灵境地的过程,就此而言,有关"庸"的三种含义——"常行"、"平常"、"用"——的争论可以得到恰当的解决;(三)在深藏于人的灵府的仁的端倪与高卓而圆融的仁的极致境地之间存在着一重永远无从消去的张力,对这重亲切而紧张的张力的领会与对中庸的领会是一致的;(四)中庸还是从经验的"形下"向虚灵的"形上"无限趋近的途径,所以孔子又对后学者有所谓"执两用中"的指点。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到古希腊传统思想中中庸主义的影响,以及其自身作为中等奴隶主阶级的地位,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也具有着明显的取向中庸的特点.这种中庸主义原则不仅体现在其哲学、伦理学思想中,而且在其以哲学、伦理学为基础构建起来的政治思想中也深深地体现着中道为上的特点,中庸原则贯穿于他的个人幸福、政体原则,理想政体及政治变迁等一系列政治思想中.  相似文献   

17.
肖航 《北方论丛》2012,(3):68-71
东汉中后期,重要政治人物胡广作为"天下中庸"的典型,后世多将其视为小人之中庸的代表。胡广与宦官丁肃联姻、与外戚梁氏周旋等这些为后世诟病的史实,在当时实际情况下实为保全实力之举。而他对党锢名士的提携保护、对现实政治的匡扶,对朴素扎实文风的提倡、对东汉各种制度的创作整理等事迹则充分体现了他君子之中庸的政治品格。这种"中庸"是儒家知识分子的大智慧与大境界,是在风雨如晦的情况下获得生存并力图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朱子对<中庸>首章作出了创造性诠释,深刻论述了该章居于全书之"体要"的地位,指出该章依次论述了"道之本原"、"存养省察"、"圣神功化"三个儒学核心话题,揭示了<中庸>乃是集儒家本体、功夫、境界三位于一体的成德系统,此一成德系统,通天人,合内外,安人我,即内在而超越,最精微地浓缩了儒学的根本要义.  相似文献   

19.
"中庸"、"和谐"系儒家学说的重要思想,中庸思想博大精深,蕴含着浓郁的哲学原理,充分挖掘运用其积极因素对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庸之“中”字的涵义是全面的,也是自成系统的,与其相关的“执中”、“中和”、“时中”等概念均由“中”字衍生而来。在“中”与道德的关系上,中国儒家所言“中庸”是“至德”,而古希腊中庸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中庸是区别于自然界的人事界之“中”,是最高的善。中庸以适度为原则,但它不容易达到。人的行为必须以理性为指导,才能达到中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