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王文明 《老年世界》2010,(18):19-19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地处穷乡僻壤,缺医少药,人们有个三灾两难的,寻个医生可真难。偶尔请来一位医生,人们都尊称为“医官”。左邻右舍,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跑来围住医官求医看病,不等这村看完病,就被那个村“抢”走了。有时,人们连医官都抢不来,就请神官、巫婆摇头下马,祈求神灵保佑……然而,许多穷人最终还是被病魔“吃”掉。  相似文献   

2.
于艳 《职业时空》2008,4(7):45-45
“体育”一词的原义,最早被18世纪末德国的J.C.F.古茨穆茨统称为“体操”,而其本名自英文或俄语中译为“身体教育”以来,所含本义不单只有“体”而没有“人”,也不单只有“体”而没有“文化”。体育教育不仅仅指“育体”“健身”,更重要的是还包括“育心”、“育情”和“人格教育”“素质教育”等应有之义。体育及整个教育都只是手段,  相似文献   

3.
跳撒尔嗬,即跳丧,又名打丧鼓,是土家人的祭祀歌舞,在鄂西民间有着极其久远的历史。跳丧的动作独特,文化内涵丰厚,形式活泼。由于政府对民族文化的重视,使得土家人民的跳丧活动不再受到官方的禁锢,跳丧再次展现它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刘希 《老人世界》2014,(5):33-33
对门70多岁的老太太,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她曾组织了一支舞蹈队。前阵子,她解散了自己苦心经营的队伍,投奔到一支新的广场舞舞蹈队,做了一名普通学员。我以为她是身体吃不消,她却笑眯眯地告诉我:“我的舞蹈都过时了,她们跳的舞既时尚又好看,我得学习她们的跳法。”然后,又听见她认真地说:“学习新东西,才会有进步。”刚开始,我看见老太太站在队伍后面,别人踢腿她叉腰,动作也不协调,过段时间去看,她竟然跳得有模有样,再后来,她主动站到队伍前面,做起示范来。可想而知,在跳新舞蹈这件事上,她必定是下了苦功的。  相似文献   

5.
罗利华 《职业》2016,(10):66-67
街舞属于美国嘻哈文化中的一种。街舞是爵士舞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创造力与精神追求的体现。因为是美国黑人在街头展现自己个性和表达内心的一种舞蹈,所以称之为街舞。长期如此便形成了街边运动文化。其特点是自由、轻松,具有强劲的爆发力,其肢体动作较其他舞蹈动作更为夸张。最能吸引观众和爱好者参与其中的关键之处,是动感的全身运动会带给人们激情澎湃的感觉。健身街舞涉及身体各个部位,有很多组合动作:如各种走、跑、跳组合;上肢、躯干、头、颈、肩等关节的屈伸、绕环、转动、摆振、波浪形动作等连贯组合。这些动作组合的设计都对锻炼者有针对性的健身效果。健身街舞的风格也符合当下年轻人的个性和心理需求,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老年世界》2008,(21):30-30
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最近向当地一位涂姓老者发出邀请信,聘他担任本局由100多位退休职工组成的舞蹈队教练。 这位涂姓老者今年61岁,多年来一直喜爱舞蹈,特别是芭蕾舞。他经常男扮女装身穿“小天鹅”的舞裙欢跳“天鹅湖”。他把跳“天鹅湖”时整套节目的表演过程精心录制下来,传送到“因特网”上请网友观瞻。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中的儒道两家可以为化解“文明的冲突”、实现“文明的共存”提供有意义的资源。我相信,在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中同样有可以化解“文明的冲突”并实现“文明的共存”的有价值的资源。是用“文明冲突论”来处理各民族、国家间的问题,还是用“文明共存论”来引导人类社会走向和平共处,这是当前必须认真考虑和慎重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掉”的本义为“摇摆、摇动”,是一个实义动词。现代汉语里出现了不少“V+掉”“A+掉”的述补结构,“掉”的动词意义有所虚化,趋向表示动作的完成、状态的实现以及向表示完成体的助词靠拢。本文从“掉”的共时语法分析着手,梳理“掉”在现代汉语里的几种用法及各自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9.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组成部分.是以建构和践履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人文之道为核心内容的.是以达致“修己安人”、“内圣外王”的价值取向为其本质特征的.它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不仅在古代社会曾经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历史影响,而且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此心安处     
虽然如今“大师”现形已不是什么新闻,但王林“大师”这出戏却唱得格外有料。从影视明星到高官巨贾,众星捧月的阵容,更显出王林的“道行”非同凡响。而且,以往的“大师”不过用些江湖把戏来治病疗疾(治好治不好另说),而王林却集治病、消灾、庇佑、转运于一身,可谓既治“病”,又治“命”;既能疗“身”,又能疗“心”.  相似文献   

11.
“人死众家丧,一打资鼓二帮忙”。跳丧,是鄂西土家山民的一种祭祀性舞蹈,击鼓叫歌,扩跳京舞,悼死慰生,早已名闻天下。然而,为活着的人“跳丧”,初听起来,谁都会觉得荒唐可笑。其实,它是土家人的又一独特民俗,又叫做“生斋”。那是鸡年正月的一天,夕阳残雪,山冷风寒.我随几个文化人在鄂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采风。正要回镇吃晚饭,忽然远山飘来了锁喇声和长号声,当地土家民俗行家田昌杰告诉我们说:这是张家湾一个姓覃的家里在做生斋。我们一时来了热情,便往张家湾赴。稻场临时搭起了棚子,已坐满了宾客。一个青年满面笑…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目光     
有一个小女孩,3岁时就被做大学教师的父亲送到少年宫学习舞蹈。刚开始,觉得挺好玩,她和小伙伴们一起蹦呀跳呀,开心极了。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教授的舞蹈动作越来越难,劳动强度越来越大,她有些吃不消了,就对父亲说:“爸爸,跳舞累死人了,我不想跳了。”父亲投去一束严厉的目光,对她说:“萌萌,你不是想成为明星么?想做明星,那就要吃常人吃不了的苦。再坚持坚持,挺过这个难关,就会好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学到“心”这个字的时候,老师说,“心”是一把铁勺子,正在炒豆。豆子会蹦啊,最后两颗豆子掉在了“心”外,只有一颗幸运豆留在了勺里。人们常说人的心比海洋比天空还要博大,窃以为这是指宏伟幽深的冥想时刻,并非随时随地的状态。在万千纷常的日子里,人心就是一把锈迹斑斑的铁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一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西晋青釉魂瓶为例,从它的造型和魂瓶之上的装饰物来分析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在魂瓶上的体现和融合。  相似文献   

15.
手的诉说     
《中国社会导刊》2008,(16):12-13
手是肢体语言表达最丰富的部位。手势也是除语言外人们表达内心最常用的方式:在5·12地震灾难中.这些从废墟里伸出的“手”,用其无声的手语.传递生的渴望.震撼着生看的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透过赣南采茶舞蹈中的"三绝"舞蹈动作形态来审视其所体现的审美特征,旨在使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便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郭秋兰 《华夏少年》2007,(10):17-21
简快导写 1.开头点题定位 这次习作是通过一件事来表现熟悉的人的某一方面的特点,题目和内容一旦确定,就可以马上确定文章的开头。写人物的文章,开头的定位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个性定位”(这里的“个性”指的是人物的与众不同之点),就是在开头的时候,首先将人物的与众不同之点告诉读者,  相似文献   

18.
张晓源 《现代妇女》2014,(8):352-352
“道歌”是陇西民间口头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道歌”主要是在寺庙、道观传唱的一种地方性文化,在历代民间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原因,陇西“道歌”在传承过程中出现断裂,传承遇到了困境,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希望能对陇西“道歌”的保护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汉字与做人     
梁文俊 《老年世界》2008,(10):28-28
汉字充满灵性.是很有意味的一种文字。许多汉字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与警示。 “人”字,最简单易写.只有两笔。一撇一捺。有人说,一撇象征男人.体现着阳刚之气:一捺代表女人.体现着阴柔之美。《说文解字》说:“人,天地之性最贵也”。“人”之所以为“天下贵”.是因为人有“灵气”.是采天地日月之精华、集阴阳五行之灵秀,并在宇宙万物亿万年的历史进化中形成之最优者也。  相似文献   

20.
舞蹈以肢体动作也即形态表现在音乐的伴奏下愉悦舞者和观赏者,舞蹈是人们表情达意、享受文化生活的好形式,诸多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文明的因素包含其中。就儿童学跳舞蹈来说,陶冶性情的作用十分明显,本文仅从舞蹈陶冶儿童性情中的感性、善性、雅兴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