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从新中国建立起,我国高等院校全国性的改革,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一九五二年。当时全国有四分之三的高等院校进行了院系调整和专业设置的改革。调整前全国有二百一十一所高等院校,调整后共有二百零一所。经过院系调整,使学校的性质和任务较前明确,打下了发展专门学院、巩固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基础,特别是加强和发展了高等工业学校,使高校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打下了基础,并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面貌。它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事。  相似文献   

2.
国立中央大学不仅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最高学府,也是抗战时期国内规模最大、系科最全的大学。中央大学在抗战期间实施的配合抗战、服务抗战的措施,诸如院系的整合与课程的调整、各类培训班的建立、以科研服务抗战以及对抗战建国活动的直接投入等,不仅发挥了大学教育的人才优势,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而且折射出了学术与政治间的互动。中央大学的内迁及其抗战救亡运动是内迁高校抗战运动的一个缩影和典范。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之后,高等教育“以苏为师”,1952年前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院系调整的重点之一就是集中原有大学的相关系科,建立以北京钢铁学院为代表的一大批单科性工业学院。回顾北京钢铁学院在1952-1966年学科建设的历史沿革和重要成果,总结这一时期学科建设的阶段特征、动力机制和经验教训,对于了解同期中国同类高校的学科建设情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新时期高校的学科建设具有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主政北京大学后所进行的学科改革,在中国现代大学学科设置及院系体制建构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德国大学模式为蓝本,将北大办成文理两科为主的研究性大学。“注重文理”、停办工、商两科等措施的实施,逐渐形成了大学、学院与学系三级体制。这套院系新体制为全国其他高校所效仿,也为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所认可。中国现代大学学科与院系体制,正式以国民政府法令形式最后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虽始自 190 2年的《壬寅学制》 ,但至 1912年的《壬子学制》及 1913年的《癸丑学制》 ,始进入真正近代高等教育的实施范围。到 192 9年 ,国民政府颁布了《大学组织法》、《专科学校组织法》以及教育部公布的《大学规程》与《专科学校规程》 ,中国的高等教育才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形成了以多学科综合性大学为高等教育的第一层次 ,以多学科或单学科的独立学院为第二层次 ,以多学科或单学科的专科学校为第三层次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 ,并由单科型高等教育向综合型与研究型方向发展。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截至 195 2年的院系调整为止 ,是符合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总趋势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虽始自 190 2年的《壬寅学制》 ,但至 1912年的《壬子学制》及 1913年的《癸丑学制》 ,始进入真正近代高等教育的实施范围。到 192 9年 ,国民政府颁布了《大学组织法》、《专科学校组织法》以及教育部公布的《大学规程》与《专科学校规程》 ,中国的高等教育才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形成了以多学科综合性大学为高等教育的第一层次 ,以多学科或单学科的独立学院为第二层次 ,以多学科或单学科的专科学校为第三层次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 ,并由单科型高等教育向综合型与研究型方向发展。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截至 195 2年的院系调整为止 ,是符合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总趋势的。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北平市城区建立了基层政权,形成了党、政两套控制体系。国民政府在北平建设的基层政权,其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力量薄弱的区公所;背离初衷的保甲制度;相对完整的警察系统;虚弱的党务系统。  相似文献   

8.
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七七事变以后国民政府不断完善对日宣传组织机构。本文试图探讨国民政府在1937年到1945年对日本的宣传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为了应对抗战的特殊局面,国民政府设置了针对日本的专门的宣传机构,这些机构在抗战期间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略论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民主政治趋势问题薛德枢张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挽救民族危亡,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抗战,国民政府对其政权机构和政策进行了调整,在政权体制和政策方面呈现出一定的民主趋势。本文拟就自抗战开始至相持阶段到来前后国民政府的民主政治趋势问题作一...  相似文献   

10.
1937年对日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主张抗战与建设并重。在金融方面,对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在战前经济金融政策的基础上,国民政府制定实施了战时金融统制政策,在此过程中邮政储金汇业局的经营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四联总处下属的“四行二局”之一,邮政储金汇业局在战时的金融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利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邮政储金汇业局、四联总处等机构的资料,重点分析邮政储金汇业局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营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金融政策实施的过程及成效,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邮政储蓄在抗战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开发西北”是20世纪20-30年代出现的一个社会热潮,在此热潮裹挟下,西北高等教育迈出了现代化的步伐.抗日战争开始,“开发西北”扎实推进,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就是东部高校内迁运动,这一运动将西北变成了暂时的国内高等教育中心之一.抗日战争之后,虽有内迁高校的“复员”回潮,但客观上看,“开发西北”的基础,内迁高校的影响,以及内迁高校留下来的种子,构成了西北现代高等教育的基础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之初,基于现实的需要和历史的经验教训,主张发展教育、师资先行,特别是高师教育最为重要,故而在各大行政区各设立一所师范大学,这与近代教育先贤苦苦推行的"高师教育分区制"暗合,同时还提出地方上也应建立师范教育机关。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的计划,在"院系调整"中,不仅撤销了大学教育学院,还撤销了部分普通大学,着力改建师范学院。经此改革,高师教育也结束了此前动荡的前五十年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旧有观念和认识的消退,绝非朝夕之事,社会舆论包括学界仍旧怀疑是否需要独立的高师教育,教育部对此持开放态度,让双方相互辩论,结果真理越辩越明——中国需要独立的高师教育,由此获得了稳定的后五十年史,直到新世纪前夕教育体制改革,变更了师资培养的方式。立国之初的改革,可谓承前启后之功。  相似文献   

13.
加强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国法学教育中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拟就我国一 般本科院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中法律院系开设法学专业开放式实验课程--法律诊所课程的可行性和必 要性等问题进行论证,以期对提高一般院校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高校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国际国内新的形势下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高校院系党总支应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准确定位,进一步明确自身应履行的工作职责和工作重心,围绕学校和院系的中心工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总支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积极发挥党总支在党员、教职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确保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了10多所干部学校,其中的延安大学及其前身院校改变旧制度、旧课程,实行新制度、新课程,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建国后的高等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延安大学之所以能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办学并且取得巨大成绩,原因是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制定了正确的教育方针,采取了正确的教学方法,走出了切合自身发展的办学道路。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加入 WTO,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提出了新的问题。因此 ,加强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论述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有关师德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归类问题,决定了国防教育在普通高校的隶属关系,也决定了国防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发展模式。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属于教育学的范畴。目前,国防教育机构在普通高校中隶属于党、政部门,此发展模式制约了国防教育在普通高校的普及与发展,影响着国防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进行准确的定性与归类,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要求,许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对自身的转型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高校转型为女子高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办学特色、调整专业设置、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等方面带来了机遇,同时,对其传统办学理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提出了挑战。作为被划归新建本科院校之列的女子高校,只有明确自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才能解决是否要转型、如何转型发展等根本性发展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个体主义是英国国民性和文化传统的核心特征,表现在个体(包括个人和团体)自我负责、政府和他人尽量不加干预及其影响下的经验主义哲学倾向和折中主义的处事态度等方面.个体主义文化传统在英国高等教育专业自由发展时期,表现为各大学自主设立专业;在国家协调时期,表现为尽管设立了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进行监督,但具有大学头衔的高等教育机构仍然保持百分百的自主权;在协调弱化时期,该委员会被解散,更多学校获得自主设置专业权.在个体主义文化背景下,英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具有专业分类方式非计划性且划分细致繁杂、专业关系上传统学科强盛、专业设置机制市场化的特点.英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中高等教育机构自主权大、灵活性强的一面值得我国借鉴,但在借鉴的同时应考虑我国自身的文化传统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