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没有诗歌写作的年代考查,仅靠诗歌符合格律的百分比统计,从而认定某一人是诗体定型的最重要的诗人,这是不科学的研究方法。初唐时期重要的诗歌格律理论文献,对律诗的形成影响甚大,而且正是那些理论文献成了诗体逐渐形成的年代标志;在理论的指导之下,不少诗人遵循格律规则写作,对诗体形式的确定产生了重要影响。杨炯的诗歌,对研究五律、五排定型的年代很有价值;杜审言虽然是代表人物之一,但相对于百分之百符合格律的初唐诗人群体来说,他的"首功"是难以认定的。  相似文献   

2.
旧体诗就是今人用唐代及其以前的诗歌形式来写的诗。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讲究声律对偶的近体诗滥觞于南北朝的齐、梁时代。至初唐,近体诗的声律趋于成熟、定型和完备。写作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应师承高古学唐诗,但是更要学习唐人既讲声律、又不惟声律的那样一种自由解放的艺术精神。谐或不谐声律,皆以自然随性不刻意为好,切勿因之而束缚了自己的创作灵性,影响了情志的自由表达。  相似文献   

3.
盛唐人对建安文学的接受,既重视内容层面的风骨,又不忽视形式层面的声律,形成声律风骨兼备的接受形态,在文学接受上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初唐接受者的偏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4.
初唐是歌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它不仅代表了歌行的勃兴,而且标志着歌行的成熟。本文从题材选择、声律特征、叙事方法三方面对初唐歌行的文体特征和叙事艺术进行全面考察,以此证明初唐歌行的定型与成熟。  相似文献   

5.
沈约提出的"声律论"标志着我国古代诗学"声律论"的正式创建,其内涵是将汉语的四声运用于诗歌,强调诗歌音律之和谐及丰富多变的声韵美。刘勰的《文心雕龙》有多篇文章论及诗歌的声律问题,从更高的理论层次论述了音律之生成本源、创作中声律运用不合之原因与解决办法及声律与作品审美韵味之关系等,从而深化了声律论。钟嵘对声律论展开了猛烈批判,指出了声律论对诗歌创作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以自然声韵为本的诗歌声律观。  相似文献   

6.
论骈文声律规范之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骈文为“华夏独有”的文体,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偶、用典、藻饰、调声等四个方面。声律规范的确立,使这一文体最终得以定型,它的创作也因此达到完善成熟的高峰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6,(2):48-55
杜甫五律的声律体制是:严守声律三项规则,即全诗由律句(正格律句或变格律句)构成、一联中两句声调对立、邻联声调相粘;完全由正格律句组成者共计283首,占总数的45%,其余则由正格律句和变格律句混合组成;其变格律句有三种类型,在创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使用四种平仄格式,而以首句仄起仄收式(458首)为主。其韵律体制是:押韵严格依照平水韵,总计625首中仅有一首出韵;使用韵部广泛,覆盖了平水韵28个平声韵部;大量使用宽韵,以便于表意抒情,拒绝在押韵上争奇斗险。其对仗体制是:对仗规则的严密化;对仗数量的富态化;对仗种类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对于刘禹锡的诗歌,一般人多偏重于他的绝句、七律或仿乐府民歌的研究,对于他的五言律诗,几乎无人问津,而笔者认为他的五言律诗也有相当成就,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本文通过对刘禹锡五律的全面探讨,将其怀古、写景写情之妙句、晚年所作之精切老成等方面的成就置于整个唐代的五律中加以比较,揭示他在唐代五律诗中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9.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位大量从事近体诗创作的诗人。孟浩然的五律,不仅数量多,名篇多,并且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与审美价值,而获得了"盛唐最上乘"的称颂。就风格言,孟浩然的五律既有阳刚之美的佳构,亦有阴柔之美的杰作;以技法论,孟浩然五律各"体"兼备,形式多样,为唐诗百花苑中一朵奇葩。同时,孟浩然的五律还给李白等人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初唐诗人崔融,至今还没有任何论著对他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他对唐诗有三个方面突出的影响:完全合律的七言排律是初唐时期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样复杂的诗体也完全合律,可说明很多问题;编选《珠英学士集》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审美倾向,开启了唐诗选本的一个时代;代表国家所作的《唐朝新定诗体》,对格律诗的最终定型有规范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唐代的政事诗从初盛唐的"四杰"、陈子昂、杜甫到中晚唐的元白、小李杜等,贯穿了整个有唐一代。这些诗歌犹如一幅唐史画卷,从多侧面反映了唐代政治及军国大事。唐代政事诗的产生,缘于传统诗教观念及诗人强烈的参政意识,同时也是诗人这一群体独特的性格特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论宋初诗坛崇尚晚唐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初诗坛为何崇尚晚唐,这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一是宋初诗人对晚唐这一概念的认定跟后人有所不同;二是对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对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发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三是没有从诗歌发展的自身规律上说明宋初与晚唐诗坛既相互承接又共同转折、完成唐诗向宋诗过渡的意义;四是忽视了宋初的社会政治现状和文化思想对宋诗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山水诗是唐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类,从诗人与山水的审美关系来看,时代不同,特点也不同,初唐是走向山水,盛唐是乐享山水,中唐是徘徊山水,晚唐则是退隐山水,这也是唐代山水诗人由开放到内敛的心灵之路。  相似文献   

14.
王梵志是初唐诗坛通俗诗的代表,他的诗提供了大量有关唐代社会的珍贵资料,深刻地反映了初唐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及宗教的真实情况,王梵志诗作为史料可以以诗证史,正史书之不当,补文献之不及。  相似文献   

15.
陈子昂和高适分别是初唐和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陈子昂的诗论和创作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从酬赠诗创作来看,高适在诗歌的创作主张、现实主义的创作实践以及诗歌的整体风格上对陈子昂有所继承,同时,在人生态度上、在诗歌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上,以及诗歌的艺术成就上都实现了对陈子昂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在唐王朝与日本交往的几百年中,除去官方的外交往来,日本来使与唐朝诗人也频繁往来。遣唐使团中有很多人本身就是诗人,来华一住就往往长达数年,他们有较多的机会与唐朝诗人交往,相互唱和,研讨诗艺,成为朋友,这对当时及后来的日本文学创作及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其中,王维及唐朝诗人与日本遣唐使朝衡结下的友谊堪称典范。朝衡在华生活了整整54年,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在备受厚遇的同时,与唐朝诗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7.
关于唐诗的模范作用,明初诗人从分期、体制演变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在诗歌创作中倡导"鸣国家之盛"相配合,使其对盛世气象的追求与对盛唐诗歌风貌的讨论合为一体,最终推动了高繤<唐诗品汇>的出现.明初的唐诗学精分四唐,明辨众体而推尊盛唐,完成了唐诗学的构建,深刻影响了有明一代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8.
盛唐前期,王湾、王翰、贺知章、张九龄等人活跃于诗坛.他们所创作的诗歌,风格各具,异彩纷呈,共同辐射出盛唐气象的曙光.  相似文献   

19.
唐末诗人郑谷的文学成就和前代的诗人相比,是一个低谷;但是和同时代的诗人相比,他又算是一个高峰。但郑谷经历的生活和心态却可以说是唐末一辈诗人的缩影。本文以郑谷在科举、仕宦生活中所创作的诗词为例,对其心态加以分析,管中窥豹,由此探知唐末一代士人之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0.
初唐诗序以四杰与陈子昂为代表,将六朝以来的骈体诗序推向了艺术高峰,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为:写景整饬流丽、境界开阔;刻画人物肆意铺排、神采飞扬;大量抒发人生感慨,富于文人气息;注重文气,骈偶中融贯散文的流畅自然;诗文交融,使文序具有诗的意境。当然,也存在一些重大的缺陷,如“序重诗轻”、格式雷同、用典僵化等,成为骈体诗序继续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