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调查问卷、语料收集及数据统计的方法,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习得过程中的跨文化语用意识及语用能力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大学英语口语习得者的语用意识不强;语用能力不能随着语言能力的增强而增强。因此,建议在口语习得过程中,对习得者进行语用意识的培养,加强语用知识的显性教学,创设语境,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口语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
采用调查问卷、语料收集及数据统计的方法,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习得过程中的跨文化语用意识及语用能力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大学英语口语习得者的语用意识不强;语用能力不能随着语言能力的增强而增强。因此,建议在口语习得过程中,对习得者进行语用意识的培养,加强语用知识的显性教学,创设语境,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口语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本调查通过随机抽样对141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英语语用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三项能力均呈较低水平,其中社交语用能力稍好;该三项能力均与语言能力相关程度很低。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不容乐观的现状,提出了从帮助学生克服汉语负迁移的影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创设情景开展交际活动等方法和途径,旨在培养和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青海地区少数民族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语用能力进行了测试.其结果表明:学生的语用能力相对较差,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语用失误的现象明显,三年级与一年级学生的语用能力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这表明语言学习者语言语用能力的高低与语言综合水平成正比;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及对外交流的深入,社会对大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面对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的压力,高校往往仍然进行着应试教学而忽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为此,特对所在学校 03级非英语专业三个不同专业的班级进行语用能力调查,结果表明语用能力低于其语言能力,语用能力与语言能力不完全成正比.针对这一现状,文章提出文化教学将是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可行性途径,并探讨了文化教学的原则、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不同层次学生英语语用能力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语用能力分析法,分别对普通全日制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高中生、成人教育学生进行了语用语言能力、社交语用能力和汉英语用差异辨别能力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这三种层次的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语用失误的现象均比较明显,但又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应针对不同授课对象的特点,重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加强语用学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培养语用能力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中是不言而喻的.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手段,分析了长江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和英语专业本科生三种不同阶段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现状,以及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对英语教学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石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克服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石化现象,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用能力进行分年级、性别的量化研究,结果表明,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二年级之后出现了石化现象;对部分学生、教师的访谈和课堂观察发现,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出现石化现象主要是由学生缺乏融合性学习动机和课堂教学不能提供足够最优化输入造成的.为此,从教学的角度提出了克服语用能力石化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不容乐观的现状,提出了从帮助学生克服汉语负迁移的影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创设情景开展交际活动等方法和途径,旨在培养和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