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文 《人才瞭望》2008,(3):62-63
人无完人,总会有疏忽过失之处。企业员工如果在工作中出现疏漏,给企业酿成损失,是应该对其进行处罚的。但在处罚员工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制定科学的责任制度,讲究处理策略,这样能够避免矛盾的激化,使企业的损失减至最低。  相似文献   

2.
裁执分离,是在罚款处罚的具体执行上所适用的原则。具体而言,是指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本文对裁执分离制度构建的意义和表现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3.
作为立法者在立法过程中的价值立场,价值态度,《治安管理处罚法》所体现出的首要价值取向是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由我国治安管理处罚的特点:一元化的处罚体制,完全行政处理程序,中间制裁和警察强制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绩效考核的主要作用是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奖优罚劣,挖掘员工潜力.基于此,以规模企业为例分析经营业绩与基准年薪、超利润奖励、安全绩效奖、人才经营奖等方面关系,给出年度考核结算办法;根据年度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建议给予有关部门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其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笔者将某院受理的危险驾驶案件进行梳理,拟针对危险驾驶行为入罪以来的适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完善危险驾驶罪相关立法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犯罪事实包括定罪事实与量刑事实。对于定罪事实的判断只需要结合具体的犯罪构成进行认定即可,而量刑事实除了法定的量刑事实外,都在随着刑罚观念和刑事政策的变化而增减,因而需要法官根据具体案情去“发现”和归纳,并剔除那些似是而非的事实材料。实践中,经常存在一些貌似量刑事实的事实材料被错误地提取为量刑事实,导致间接处罚现象的发生。只有做到正确地提取量刑事并舍去似是而非的事实材料,才能有效杜绝间接处罚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规范性文件法制审核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有效措施.2016年以来,濮阳市人社局认真把好规范性文件法制审核关口,有效提高了人社政策出台的质量,推动了全局工作的健康开展. 一、法无授权不可为 针对许可处罚事项,严守法律规定,推进简政放权.为严格执行人社部门的权利清单以及简政放权的有关规定,在法制审核中,对涉及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的政策文件从严把关,确保了相关执法活动依法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8.
袁梅 《人才瞭望》2009,(11):44-45
实践中.常有一些用人单位基于并非自己用工、合同没有约定、自主经营管理等行使相应权利或采取相应措施.而被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法院否决乃至处罚的现象,因而这些用人单位往往大呼“冤枉”。其实.这些处罚并不冤,因为那是劳动者应当享有的特权:  相似文献   

9.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一种特殊的犯罪主体,只对特定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笔者以为,为了加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素质、职责、伦理道德的建设,刑法总则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罪应从重处罚。  相似文献   

10.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6月30日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加大了对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工作的“三非”外国人的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1.
自首制度作为我国刑法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处罚制度,存在着其独特的理论体系,通说理论的二元制分析法有失妥当,应以三元制角度对我国自首制度重新审视,以求更加完善自首制度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做某件事之前,要打好基础,以征得他人的意见或同意。在施以激励之前,必须先对人员进行启发、教育,使他们明白要求和规则,这样在采用激励方法时,他们才不至于感到突然,尤其是对于处罚不会感到冤枉。所以,最好的管理方法是启发,而不是惩罚。  相似文献   

13.
临时工     
贺成 《人才瞭望》2009,(10):67-67
按照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所有企业用丁一律改为“合同工”.可“临时工”的称谓真正退出历史舞台。却是在10年之后.即2004年.全国各地才全面取消以往的“正式工”“临时丁”等合同文本.正式启用统一的劳动合同.并对那些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14.
腐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中国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现行刑法第390条第2款对于行贿者的宽免处罚之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对受贿者进行要挟的理由,因此会逼迫受贿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实施贪腐行为,导致被逼无奈的腐败现象发生。如何让立法规定真正有效地约束和规制贪腐行为,应该引起学者和司法实务者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没事找事     
表哥酒后驾驶受到处罚。这天,他打电话对我说:"我可能被交警误判了。 "我问怎么了,表哥说:"电视上刚拿酒精含量与喝多少白酒、啤酒做过比较,我觉得我喝那点酒,根本就算不上酒后驾车。”  相似文献   

16.
闫德利案件曾得到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社会影响极大,我们在给予受害人同情的同时,不免忧虑闫德利的受损名誉将得到法律的何种救济。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来看,对犯罪行为人的刑事处罚远远不能弥补受害人的精神痛苦,解决之道惟有完善现行法律,将精神损害赔偿引入附带民事诉讼中。  相似文献   

17.
首先我国应该进一步健全我国的法律体系,真正做到依法治国。其次是将《劳动法》进一步细化,针对就业和择业过程中歧视性行为进行界定,如果发生歧视性行为应该受到的处罚;或直接制定《反歧视法》,专门用来禁止和处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性别、年龄、地域等歧视性行为,做到广大的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有法可依。最后,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国家提倡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最终还是要达到全民的共同富裕,因此在地方法规方面,应该以全国整体利益为主,保障人才的合理流动,实现人才的最有效的配置,所以地方法规不应该建立地方人才壁垒,不应该仅仅利用地方法规来促进本地人员的就业,而应该提高本地区人口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为企业管理、为教育员工,用人单位采取一些必要的管理方式或许无可厚非,但管理方式不得有悖社会公德与劳动者人格尊严,更不能触犯法律法规之高压线.若置劳动者尊严和法律于不顾,侵犯劳动者人格尊严,当心法律处罚你! 一、不服统一着装被辞退,无经济补偿? [案例] 因受“国八条”、“禁酒令”的影响,某娱乐餐饮会所(公司)为标新立异、吸引顾客、扭转效益下滑局面,要求所有前台女员工一改往日 工装制服、一律着比基尼(三点式)服装.  相似文献   

19.
汪来超 《人才瞭望》2005,(3):101-101
请问:我是一名机关工作人员,由于工作特点,单位要求除单位领导外的每个工作人员每月都要在单位值班2个晚上(白天正常上班)。每晚补贴4元。请问这样的补贴标准合不合法。具体的标准法律是如何规定?因为我有家庭和小孩。每月这样值班对我来说。使得我难于顾及家庭,但如果我不愿值班,单位就会以违犯劳动纪律为由进行处罚。请问。这是否违犯《劳动法》?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1月6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将"个人所得超过国务院规定数额的"明确为"年所得12万以上的"情形,并规定了纳税人必须在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自行办理纳税申报,逾期将按照税收征管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罚。这是我国对高收入人群自行纳税申报在法律保障方面作出的具体规定,无论对税务机关还是纳税人来说都是一项崭新的工作。个人自行纳税申报是世界发达国家都采用的方便有效的征收制度。个税自行纳税申报加强了税收对收入的调节功能,是为缩小贫富差距所作的一项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