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中国一些学者提出和宣扬所谓"普世价值",是一个有特定含义和企图的思想陷阱。从其本质看,所谓"普世价值"就是把西方的特别是美国意识形态中的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中性化、普遍化、神圣化、绝对化为一种超阶级、超时代、超越历史条件的"普世价值",企图用以误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即企图以这种"普世价值"作为"价值尺度"、作为"政治准则",来"设计"中国的"基本制度",通过曲解中国正在进行的"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公开主张中国从经济、政治、文化上实现所谓"价值回归"、"融入人类文明主流",也就是要"西化"和"分化"中国,实行私有化和"全盘西化"的附庸资本主义制度。论文在深入分析了"普世价值"的久远历史根源和现实政治背景,以及思想文化的历史继承性与剥削阶级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的基础上,从学理上揭示和论证了"普世价值"的片面性和荒谬性。  相似文献   

2.
宋德发 《东方论坛》2012,(2):126-127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讲到了三种观察历史的方式,即原始的历史、反省的历史和哲学的历史。不妨借用这种说法,将文学研究的方法划分为三种:"考证"、"论证"和"悟证"。一般而言,勤奋型学者偏爱"考证",因此行文时"论证"得很严谨,但可能会显得无趣,让读者不忍卒读;才情型学者偏爱"悟证",因此行文时"论证"得很有趣,  相似文献   

3.
史学中蕴涵着核心精神,可谓史学的灵魂,在不同学者那里或是"历史哲学",或作"史学观念",也称"史学思想",抑为"史学理论"。20世纪以来西方的史学理论,有着从注重历史的自然之  相似文献   

4.
清代学者戴震一生从事教育和学术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治学和教育经验。在教育实践上,戴震贵"知"。他认为"知"是人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戴震的"知"并非先验论的"良知",而是偏于"知识性"的"知",其实质是"心知",这种"知"是依附于身体的"血气"而存在的,"有血气,斯有心知"。"心知"论表明了只有在后天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认识到真理,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5.
当代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其代表作《中国佬》深刻地表现了满怀"美国梦"的华裔男性移民身处西方语境伦理缺失的惨状及其家庭的伦理诉求。身为男人,他们被象征性地"阉割",丧失了为人夫、为人父的自然伦理身份;身为美国移民,他们被主流社会和历史"掩埋",被剥夺了享有尊严和保障的社会伦理身份。从"唐敖"到"杜子春"、从"中国的秀才"到"美国的洗衣工"、从"修建铁路的先驱"到"沼泽野人",他们的悲剧揭示了华裔男性在美国排华政策期间艰辛而漫长的伦理诉求与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回顾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关于"事情本身"(Sacheselbst)的理解,提出伽达默尔的"事情本身"既不是胡塞尔的"意向性",也不是海德格尔的"生存性",而是"历史性"。论文最后还针对当代德国诠释学学者对伽达默尔的"事情本身"概念的解释,提出自己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7.
和黄遵宪、梁启超、严复一样,章太炎、孙中山代表了清末民初先进中国人的封建观。章氏"封建"论的基本点是:前近代中国"去封建远",日本"去封建近",两国近代化的基点有别。孙氏"封建"论的基本点是:"中国两千多年前便打破了封建制度",继起的是"君主专制",以"民主共和"取代之是民权革命的任务。他们的"封建"论,不仅是融通古义与西义的新名"封建"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真切认知民主革命的"窗口"。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伦理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翻译伦理为视角,以《活着》英译本为研究个案,探讨译者白睿文的翻译策略。译者有效兼顾了译文"透明性"与"异国风味",较好地完成了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鲁迅通过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明确了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方向,确立了唯物史观的阶级观点,实现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鲁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一是全面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提出对其主导精神线索专制主义的原则;二是对外国文化放手实行"拿来主义",分别采取占有、使用、存放、毁灭等政策;三是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构成了中共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雏形;四是提出应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他们必须实行与工农大众革命实践结合。鲁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活动有三个特点:自觉的主体意识、彻底的求实精神、毫无顾忌的原则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世纪80年代确定成型的一种新的史学思潮,新社会文化史的发展方兴未艾,以"语言转向"或"文化转向"为标志,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全面的冲击。各家学者见仁见智,聚讼不已。而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化",该股思潮的史学实践,根本上来自于对历史意义的寻绎。历史的意义来自于历史的何处?带着这样的疑问,新社会文化史学者开始寻绎意义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1.
心无百姓莫为"官"(2004年1月5日)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12.
吕柟是明代关中之学的大儒,其思想特征主要体现于他的"学仁学天"说。一方面,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吕木冉要求学者"以天为学",对各家思想学说要兼容并蓄,不偏于一端;另一方面,学者应"以仁为心",这既是"学天"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在面对朱子学与阳明学并立相争的环境下进行的第三种选择,即向先秦孔子思想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李达的"两论""解说"则是得到毛泽东本人赞赏的重要著作。毛泽东对"解说"的修改和李达的再修改反映了他们之间平等切磋学术的科学态度。李达的"两论""解说"既是"我注六经",也是"六经注我",不仅详尽地逐段解说了"两论",而且发挥了"两论"的若干重要观点,为宣传毛泽东思想和在新中国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赵文、刘辰翁和刘将孙都是凤林书院词人。赵文和刘辰翁是"同党",同为白鹭洲书院的弟子,有共同的亡国之痛,他们的交往、唱和是"同党"的相慰。赵文和刘将孙是"忘年之交",他们极论一世人物,唱和的诗词甚多,赵文肯定刘将孙任教于元王朝是为儒家礼乐制度争一脉,他们是"忘年之交"相勉。赵文、刘辰翁、刘将孙的文章学问对庐陵欧阳守道等的文章学问有承继也有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唐词坛上的几位重要词人都有过成为人生转折的贬谪经历。这种转折,让他们从京官、高官变成了贬官、逐臣,同时又让他们从诗人变成了词人——正是在贬谪中,他们开始注意民间的小调,并开始用这种小调来抒发万死投荒的艰辛与愤懑;正是经历过贬谪后,他们从"兼济"转为"独善",从"进取"转为"中隐",从追求文学的讽喻作用转为向往休闲、享乐的生活。贬谪中的创作,迈开了文人作词的第一步;而贬谪后的思想转变,又与唐宋词发展所需要的文化风气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说,正是"贬谪"催生出文人词的兴起,并促成了它此后的繁盛。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学术传统或一些学者的译介作品里,许多学者往往居于本土的实际情况而以中国的"民族"标准去划分那些已经融入西方世界且发生变迁了的族群,从而把问题带向"民族中心论"的巨大误区。从"民族与族群"两者概念的关联以及东南亚各国"苗人"群体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跨国分布在不同国家的"苗人"群体,它们缺乏共同的政治机构基础,并且它们迁出之时,皆在中国民族识别工作之前。因此,把他们称之为"苗族",不大符合学理的推导。他们之中,不仅包含了自称为"Hmong"的支系,也有自称qa33nau24、mhu33等的群体,显然,用"苗人"这个概念也许更宽泛、更具包容性一些。此外,在东南亚各国,"苗人"群体从属于不同国家,虽然在他者的构建中呈现出不同的认定,但在族源、宗教信仰、语言、生活习俗等一系列文化上却强烈地具有一种"自觉为我"的自我认同。因此,"族群"的概念应该比"民族"更加适用于描述东南亚"苗人"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7.
该喝倒彩     
何清 《中华魂》2010,(1):25-25
台湾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多党制,结果选出的"绿营"领导人,一时是"总统",一时又成为罪犯,把台湾搅得天翻地覆,人民受尽了折腾之苦。但有人却为此喝彩,认为这正是台湾民主的精彩。还有人要大陆学习台湾实行民主的经验。但是怎么没有想想,在这个"精彩"的背后,  相似文献   

18.
《易经》《道德经》世称"智慧宝典",历代学者不懈求索。天演之道有"维物分化论"和"天演逻辑论"解读,本文逻辑数学解析,解"易"是"Nx",谓之"易"的"逻辑数学模型"。"Nx"作为"易"的表征,是"逻辑理念"的物化,哲理的逻辑升华!"简易,变易,不易"尽在其中。论"道"是"N0"!一个纯粹抽象概念的逻辑数学模式,基本性质:N0=1。这是数学公理。所谓"无",就是N右上角的那个"0","有"岂不就是本体"N0"的数学值"1",天经地义。道的奥秘原来藏匿在"N0"之中!道上升到数理逻辑,的的确确是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自古"易道同源",原来"源"根于逻辑!无异于一把开启易道智慧大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9.
在如今的职场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懂得珍惜,知足、感恩,他们的口号是:充满笑容地迎接未来,挺直腰杆地活在当下,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人们称他们为"向日葵族"。新兴的"向日葵族",在都市中破土而出,昭示着灿烂阳光的天性。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向日葵族",他们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百折不挠的精神;他们失意过,但从未放弃努力,他们相信生命定会绽放光彩,所以昂首阔步地走好每一步。愿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株向日葵。  相似文献   

20.
《山西老年》2014,(11):14-15
"有病治病,没病强身。"这是很多老年人对保健品的认识。然而近年来各地老人偏爱保健品.深陷保健品迷局的例子层出不穷近日,记者来到太原迎泽大街某酒楼四层的"健康讲座",有百余位老人正在"听课",他们每人手里都拿着一张价值50元的听课券,津津有味地听着"净水器"产品的功能宣传,慷慨激昂的演讲和体验者的"现身说法",看起来既正规,又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