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到目前为止 ,学术界对凌叔华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研究者多关注凌叔华小说创作的女性题材、女性形象等。至于凌叔华小说创作中独特的叙事技巧和叙事模式及形成原因 ,至今尚无人写专文进行讨论 ,文章从这个方面做些粗浅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维新时期启蒙理性仍将女性安置于家庭中,"贤母良妻"是典型的中国女性气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家庭作为封建专制政治的基础,遭到激烈批判.庐隐、沉樱、冰心、凌叔华通过她们的小说创作,探讨着女性与家庭的关系,以及理想的女性气质.一方面,家庭被怀疑为阻碍女性获得人格独立的"藩篱","贤母良妻"的女性气质受到冲击.另一方面,出走的"娜拉"并未在社会上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凌叔华是20世纪20、30年代一位重要的女性文学作家,她的创作往往囿于家庭生活的小圈子,缺乏广阔的视野和大手笔的结构布局,然而她却通过家庭这个小小的窗口泄露出了中国女性尤其是中上层女性生存的真相,那是被许多男作家和女作家所合力谋杀和遮蔽了的,她是当之无愧的女性文学的前驱者。  相似文献   

4.
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女性意识、女性视角和女性艺术笔触入手,对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世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文章指出凌作反映了男权社会中不合理、不美满的女性人生,并通过品味艺术形象,剖析了凌笔下“婉顺女性”形象系列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揭示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文章还考察了凌叔华极富个性的结构艺术、文学风格以及表现方法,对其作品所蕴含着的审美价值与审美功能作了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5.
分析侨乡女性创业的动机、创业分布领域、管理模式、家庭与事业之间关系等现状,指出女性创业过程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女性创业者心理误区等问题,提出构建先进的社会性别观,发挥妇联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大对女性创业的扶持力度,探索促进女性创业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五四女作家群中,凌叔华并不是十分突出的,但她的艺术世界却有自己独特的天地。早在三十年代中期,鲁迅先生便独具慧眼地指出,凌叔华“恰和冯沅君的大胆、敢言不同,大抵很谨慎的、适可而止的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的女性。……所描写的绝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我们的概观不想死守机械的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批评模式,作补充说明。这里仅试图从现代性爱意识的觉醒,五四时代女作家群的崛起,以及女性文学的意义等较广阔的背景中,重新审视凌叔华小说创作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凌叔华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叔华上世纪20年代登上文坛后便受到注目,鲁迅、朱自清、沈从文、戈灵、朱光潜等均有评述.在新时期,凌叔华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在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开拓了认识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及时代反思意识的视野.但研究存在不平衡的一面,这表现在研究者偏重于她早期的作品而忽略其后期作品.  相似文献   

8.
凌叔华是新文学初期的著名女作家,与冰心、庐隐一样善于从自身的生命体验中观照女性的命运,探寻女性的命题,书写自我生存的体验与感悟.她把目光对准了那些都市温饱人家和高门巨室中温柔端庄的婉顺女性,通过对她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人生际遇的描述,揭示了封建家庭影壁、屏风后的生活内幕,讲述了"五四"妇女运动以外的闺门故事,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留下了时代生活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9.
婚姻到底给女性带来了什么?女性解放的出路在哪里?凌叔华的作品通过塑造一系列女性形象,展现了五四时期女性的生存现状。不论是传统豪门巨族中的女性婚姻,还是为寻求个性解放,努力实现婚姻自主的现代女性婚姻,都呈现出悲剧状态。在凌叔华看来,在社会的整体解放没有实现的大环境下,单纯的女性解放,只能是空想。只有摧毁腐朽的婚姻制度,提升女性主体意识,才能冲破限制女性发展的婚姻枷锁。  相似文献   

10.
凌叔华的小说创作中,以女性生活、女性心理为主题的那些篇章,书写了新旧时代交替时期的小姐、太太们的生存状况,表现了旧女性的陈旧思想及新女性的局限性。对这些女性进行批判的同时,也揭示出女性主体意识已在她们当中觉醒。从凌叔华这些描写女性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中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1.
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下,“五四”女性勇敢地走出了国门。凌叔华把自己最深切的关注,投射在了“中国娜拉”们出走后的命运上。她们仍挣扎于传统与现实之间,不过是家庭中有文化的婉顺的“贤妻良母”。短篇小说《小刘》正是通过小刘婚前曾是激进泼辣的“军师”到婚后变成平庸麻木的“母亲”的鲜明对比,表现了传统女性意识对妇女的束缚和摧残,深刻揭示出女性解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女性文学史中的第一代女作家,凌叔华用手中的“生花妙笔”书写了一曲鲜活的女性生命的赞歌,从她们身上表现出了一群锁在深闺中的女性自我意识“浮出历史地表”的艰难过程以及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灵探寻之历程。文章主要就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3.
凌叔华的小说中有两类别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即落寞的旧式女性和新型的知识女性。这两类人物在各方面都有较大差异,但她们却在不同层次上共同体现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女性传统意识对其自身价值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女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池田大作与托尔斯泰生活的年代都面临着家庭解体的危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探寻着家庭秩序的重构之路,试图通过对妻子幸福内涵的界定来重建幸福完满的家庭。他们为女性建构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存在,也为女性摆脱家庭、事业两难境地设计了一条理想之路。他们所界定的妻子幸福的内涵是二人宗教情怀的折射,但由于立足点不同,二者的价值取向存在着差异。前者推崇的是“男女同尊”的佛教女性观,而后者是男权文化对女性形象的模塑。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文学史上,凌叔华与徐志摩的情感纠葛可谓是一桩公案,而凌叔华与陈西滢的美满婚姻又博得了众人的称道。究竟在凌、徐和陈之间曾经存在过怎样的微妙关系?作为凌叔华的成名代表作《酒后》的撰写与发表,其写作机由与主题昭示又引起了很多评论家和读者的猜测,作者是因自己的情感经历而有感而发,还是为当时的女性解放运动呐喊助威,带着这些疑问,文章拟将小说文本《酒后》与丁西林的独幕剧《酒后》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掠开此段情史的面纱,探得其中究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女性与家庭、家庭与社会、社会与女性三个层面的透视中,提出家庭伦理观的中心点是夫妻观,其核心是夫妻平等,具体有“六互”,即人格上互尊、情感上互爱、事业上互促、利益上互尊、责任上互担、生活上互帮。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如果能信守“六互”,那么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伦理关系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时代在发展,现代婚姻家庭中两性关系也在发生着改变。现代婚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性主体意识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重视家庭以外天地的开拓,这一变化使现代婚姻的质量不仅体现在双方对情感的满足上,也体现在男女双方对追求自身利益的满足上。于是,家庭中男性与女性的地位和话语权开始发生变化,重事业还是重家庭等一系列问题凸显出来。电视剧《婚姻保卫战》突出地展现了这些问题,此剧的解决思路对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二三十年代女作家冰心、庐隐、苏雪林、凌叔华、林徽因等反映上层社会中青年女性家庭生活及其心理变化的 “闺阁文学”, 揭示它们在 “五四”历史背景下, 由于作者自身的 “叛道”与 “守道”的两重人格的冲突, 使闺阁文学发生了 “人”与 “女人”的错位, 导致了按男性审美标准塑造女性角色, 以 “自赏意识”审视女主人公命运的特点; 虽然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范, 让读者洞见其所展示的 “世态的一角, 高门巨族的精魂”, 但毕竟只能凭栏唱晚, 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不谐和音  相似文献   

19.
农村女性村民选举参与是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基于江西等省份部分农村女性的数据,探索女性村民的家庭关系、政治效能感与村级选举参与态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女性村民的家庭关系显著正向影响其政治效能感和选举参与积极性;且政治效能感对选举参与积极性有显著正向作用。村民女性的内在效能感与外在效能感在对选举参与的影响中互为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关系在政治效能感与选举参与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失独家庭理论的研究最初以问题视角为主,对全面认识和了解失独家庭相关问题具有启示意义,但问题视角对失独家庭成员的潜能和资源的挖掘缺乏关注,而优势视角对失独家庭的问题研究则是一个弥补。在实务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实际的干预,探索相关实务介入方法,实现了失独家庭问题研究从“理论”向“实务”的范式转换,但就整体而言实务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失独家庭的社会政策研究中,研究者从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2个范畴探讨了现有政策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但是失独家庭的社会政策定位尚不明确,并且相关具体政策的研究相对缺乏。因此,失独家庭的研究可以通过增加行动研究的数量、深化相关实务研究、加强失独家庭的分类研究、明确失独家庭社会政策定位和细化相关社会政策的研究等方面来拓展失独家庭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