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孙亮  柳建华  卢锐 《管理科学》2017,20(7):24-42
基于成熟资本市场的研究表明,高声誉券商会抑制 IPO 公司的盈余管理. 本文以 2001 - 2011 年处于中国制度环境下的 IPO 公司为样本,重新考察了券商声誉与 IPO 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券商声誉越高,其所承销 IPO 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也就越高,但券商声誉与 IPO 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正向关系只有在投资者法律保护较差的地区才显著.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高声誉券商纵容或协助 IPO 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动因在于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 尽管高声誉券商确实能够降低 IPO 公司的抑价率,但这是通过提高 IPO 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途径来实现的. 本文的结论表明,要使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券商声誉机制发挥作用,还需要大力提高券商机会主义行为所面临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目前我国A股市场IPO公司盈余管理的新动向,将研究的视角转向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社会资本和法律保护,探讨社会资本和法律保护对IPO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证券市场法律保护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在制约IPO公司盈余管理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浩 《管理科学文摘》2009,(36):182-183
西方国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已经发展了20余年,国内对这方面尚缺乏实证研究。西方会计学者将盈余管理的动机归纳为资本市场定价、与会计数据相关的契约,反垄断与政府管制三大类.国外研究发现IPO公司会在IPO当年操控应计利润,以便提高发行价格。在我国、上市公司为了规避证监会的制度管制,取得融资和再融资资格以及保留上市资格是盈余管理主要动机。本文即论证在我国银行业中,为了提高IPO价格,IPO公司也会战略性的选择调增会计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8-2011年IPO公司数据,研究了IPO公司业绩压力、现金流约束和开发支出会计政策隐性选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业绩压力越小的公司,开发支出资本化的概率越低,但公司所面临的现金流约束会降低业绩和开发支出资本化概率之间的负这一相关关系,且这一现金流约束效应主要存在于所处金融生态环境相对较差的非国有控股公司之中。本文的发现意味着,IPO公司在进行开发支出会计政策的隐性选择时不仅考虑了IPO的会计业绩需求,也顾及了公司面临的现金流约束和会计处理的现金流后果(通过所得税后果所带来),且非国有控股公司所处的金融生态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此外,本文的发现也意味着,开发支出会计政策隐性选择为企业提供了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地区市场化水平与地方政府为IPO公司提供补助的关系,以及政府补助对IPO公司长期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市场化水平越低,地方政府为IPO公司提供的补助越多。进一步地,IPO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越多,盈余持续性越差,会计业绩、市场业绩也越差,且上述结果在低质量IPO公司更为严重。研究表明,地区市场化水平越低,地方政府干预越强,其为争夺处于政府管控下的IPO资源提供的补助越多,其对IPO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越严重。本文不仅为地方政府争夺稀缺经济资源及干预经济生活负面效应的研究提供了证据,还为政府干预IPO公司动因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崭新视角。本文研究结论对于IPO注册制的推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对于投资者解读IPO公司政府补助信息及盈余持续能力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承销商声誉对IPO公司定价、初始和长期回报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实证研究了承销商声誉对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的IPO定价、初始回报和长期回报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管是在自由定价还是在管制市盈率的条件下,承销商声誉对IPO定价和初始回报都没有影响,但是承销商声誉对IPO公司的长期回报有显著的影响,承销商声誉越高,IPO公司的长期回报也越高。  相似文献   

7.
薪酬激励、董事会监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2002-2004年间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行业采用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对上市公司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进行计算,以此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代理变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高管人员薪酬激励、董事会监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在控制了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和债务水平之后,研究发现,管理层薪酬水平与调高的操控性应计利润高度正相关,表明薪酬激励构成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个基本诱因;董事会监管机制对于盈余管理的制约作用并不明显,但本文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调高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负相关,规模较大的董事会能够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管理者异质性基础上,运用相似吸引理论,研究了高管团队垂直对特征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两种关系如何受到管理者权力和激励、控制人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长—总经理性别和学历差异会导致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董事长—总经理任职时间差异则有助于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而董事长—总经理年龄差异则不会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董事长—总经理垂直对特征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之间关系受到了总经理权力和激励、控制人性质的影响.本文为盈余管理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对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乃至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发展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3—2009年《新财富》杂志评选作为分析师声誉和券商声誉代理变量,结合超过54000条分析师推荐评级样本,从投资者角度检验了券商声誉、分析师声誉与分析师荐股评级价值之间的短期关系和长期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评级公告日,"买入/增持","中性","减持/卖出"评级分组的超常收益率与分析师声誉和券商声誉之间存在不同的影响规律。通过长期关系检验还发现牛市阶段,非顶级券商明星分析师"买入/增持"评级的投资价值高于顶级券商明星分析师,但在熊市阶段,非顶级券商非明星分析师"买入/增持"评级投资价值最高,顶级券商明星分析师投资价值最低。顶级券商和非顶级券商的明星分析师"中性"评级投资价值低,投资者容易错失投资机会。顶级券商明星分析师"减持/卖出"评级投资价值最高;非顶级券商明星分析师"减持/卖出"评级投资价值最低。最后提出了维护分析师证券研究报告独立性的四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司在获取银行信贷的过程中会通过盈余管理以满足会计业绩审核要求的行为已得到学者们的关注, 但现有文献尚未研究公司在获得一定的银行借款后是否会继续进行盈余管理以获得超额银行借款.本文基于该问题, 以2003年~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个维度, 考察了盈余管理行为与公司超额银行借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均与公司超额银行借款正相关;进一步, 在考虑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之后, 发现金融市场化弱化了应计盈余管理与公司超额银行借款的正相关关系, 但增强了公司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获得更多超额银行借款的行为.本文从公司超额银行借款行为出发, 同时结合金融市场化程度, 拓展了会计信息质量与信贷资源配置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SEO)时是否更换承销商的决策问题以及承销商变更对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表现的影响.理论模型表明,当承销商和发行公司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即在首次公开发行(IPO)时,不同资产质量的公司都能获得高声誉承销商承销;而当发行公司和承销商对彼此状况了解更为深入,即SEO时,高声誉承销商能识别不同公司的资产质量,出于对自身声誉的维护,不再承销低资产质量的公司,此时低资产质量的公司只能选择低声誉的承销商.实证结果与理论模型相符合,实证发现:相对于质量好的公司,质量差的公司在SEO时被迫更换承销商的概率更高.更换组公司与未更换组公司在IPO时雇佣的承销商声誉没有显著差别,而更换组公司在SEO时雇佣的承销商声誉明显较差.进一步探究承销商变更对公司市场表现的影响时,发现相较于更换了IPO承销商的公司,未更换承销商的公司在SEO时能够获取更低的折扣率和更高的长期股票回报率,这一结果在多种测试下都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对2005-2018年我国新股发行市场上承销商和发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行了实证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承销商和发行人所掌握的信息因素对承销费用率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在承销费用率的议定过程中,承销商具有绝对的信息优势,并使费用率平均增加0.85%;承销商信息优势随新股定价制度改革而增强,这是近些年新股发行费用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高声誉和无政府关系背景的承销商在信息掌握上具有更多优势。降低企业发行成本需改善承销市场的信息分布,逐步减少对新股定价的过多限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下询价过程中发行人、投资者与承销商的策略选择,构建IPO定价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中国询价制下IPO定价过程中发行人、投资者与承销商策略行为的演化均衡过程,结果表明不同策略下的收益差异决定了三者的演化稳定策略:1)如果发行人如实报告并不能得到相匹配的收益,那么之后的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将选择粉饰业绩,进而导致IPO市场出现"逆向选择"问题;2)投资者是追求风险报价还是价值报价,取决于新股发行定价与上市后价格之间的净抑价,因而只有压缩风险报价下的净抑价空间,才可能使投资者回归价值报价;3)对于承销商来说,一方面承销收入激励其提高新股发行价,另一方面声誉约束其高定价,因而只有当掠夺的抑价利益不能够抵消声誉损失时,其才采取让渡定价策略,否则采取掠夺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麦科特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证券监管对承销商声誉资本的影响,从一个侧面考察了我国证券监管的效率。实证结果表明,证券监管通过影响目标承销商未来的市场份额,给承销商的声誉资本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成熟市场上显示的承销商声誉和IPO客户声誉的关联性在本文的案例分析中没有得到验证。我国证券监管在信息传递方面的缺陷以及投资者对承销商声誉的不关注,导致监管行动对承销商声誉的间接惩罚效应不足。我们认为,直接处罚和间接处罚并进,对于促成承销商声誉机制的形成、提高证券监管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Although there is a large body of literature on the unwillingness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to offer protection against risk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re has been only limited analysis regarding two key actors in the decision process—actuaries and underwriters. However, if actuaries and underwriters feel that a particular type of risk is uninsurable, then it is unlikely to be offered.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ambiguities associated with a risk affect actuary and underwriter decision processes, the paper contends that the decision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to not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iability is due to ambiguity of the risk.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ontrolle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ith actuaries and a model of choice in underwriter decision processes support this point.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6-2012年经验数据,运用非对称信息动态纳什博弈模型,考察了不同市场诉讼风险和审计怀疑状态下机会盈余操纵与审计风险溢价的博弈机理。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诉讼风险会导致正向盈余管理比同幅度负向盈余管理产生较大的审计风险增溢,高度和低度审计怀疑状态下的审计风险溢价与盈余管理呈左倾U型曲线关系,而中度审计怀疑状态下的审计风险溢价与盈余管理遵循二次曲线协同变化,同时取决于审计怀疑对盈余管理内容与性质的识别状态;高增长公司的盈余管理导致的审计风险溢价与市盈率正相关且增加的幅度与审计怀疑水平和盈余管理性质直接相关,这表明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考察诉讼风险不对称性和适度的审计职业怀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军经历影响高管行为选择和管理风格,对于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价值。采用2004-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样本,以盈余管理程度以及审计意见类型作为反映公司治理的代理变量,本文实证分析了高管从军经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有过从军经历的高管所在民营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以及实施盈余管理的程度相对更低,国有企业则不显著;制度环境影响高管从军经历的治理效应,表现为所在地区政府干预越弱时,高管从军经历对于完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作用越大;高管从军经历与MBA教育在影响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方面具有替代效应,且从军经历具有更为重要的稳定影响;管制行业民营企业高管从军经历的治理效应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对理解我国企业高管从军经历对于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以及拓展高管异质性影响公司决策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 研究企业IPO对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均衡价值及产品市场差异化竞争的影响.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加入信息溢出效应, 基于动态产品市场竞争构建了一个微分博弈模型, 模型结果表明:IPO后在位上市公司相对行业竞争力低于临界值时, 其均衡价值减少; IPO前其相对行业竞争力高于临界值时, 其均衡价值增加.采用沪深A股、中小板与创业板的市场数据, 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动态结构化模型参数, 实证研究IPO对产品市场异质化竞争倾向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 IPO后行业消费者忠诚度提高, 产品市场竞争倾向趋于异质化竞争, 在位上市公司的市场份额利润转化率提高.这说明我国IPO竞争效应占主导地位, 企业IPO对在位上市公司构成威胁, 在位上市公司采用差异化的产品竞争策略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资本市场主体关系网络的研究视角,检验了询价对象间关系网络作用于IPO定价的机理和后果,结果表明询价对象间关系网络的强度和性质通过影响询价对象个体报价行为显著作用于IPO定价.研究发现,询价对象个体间关联程度越高,协同低报价行为越严重;询价对象整体关联程度越高,IPO定价越低;QFII参与询价没有弱化反而强化了询价对象间关系网络强度对询价对象协同低报价行为和IPO低定价的作用效果.本文研究发现IPO定价会受到询价对象间关系网络的影响,拓展了资本市场关系网络研究范围,也为尝试利用市场机制而不是仅依靠行政力量解决我国IPO市场潜在的高定价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