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基于资本市场主体关系网络的研究视角,检验了询价对象间关系网络作用于 IPO 定价的机理和后果,结果表明询价对象间关系网络的强度和性质通过影响询价对象个体报价行为显著作用于 IPO 定价. 研究发现,询价对象个体间关联程度越高,协同低报价行为越严重; 询价对象整体关联程度越高,IPO 定价越低; QFII 参与询价没有弱化反而强化了询价对象间关系网络强度对询价对象协同低报价行为和 IPO 低定价的作用效果. 本文研究发现 IPO 定价会受到询价对象间关系网络的影响,拓展了资本市场关系网络研究范围,也为尝试利用市场机制而不是仅依靠行政力量解决我国 IPO 市场潜在的高定价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IPO抑价的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随机边界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以来不同定价方式下的IPO定价行为,以及相应时期内IPO抑价的成分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之前中国新股发行价格存在与成熟资本市场相反的显著下边界特征,其主要根源在于此期间中国采用的新股发行定价方式方法的制度化特征;实施询价发行后中国IPO定价开始出现与...  相似文献   

3.
孙亮  柳建华  卢锐 《管理科学》2017,20(7):24-42
基于成熟资本市场的研究表明,高声誉券商会抑制 IPO 公司的盈余管理. 本文以 2001 - 2011 年处于中国制度环境下的 IPO 公司为样本,重新考察了券商声誉与 IPO 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券商声誉越高,其所承销 IPO 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也就越高,但券商声誉与 IPO 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正向关系只有在投资者法律保护较差的地区才显著.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高声誉券商纵容或协助 IPO 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动因在于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 尽管高声誉券商确实能够降低 IPO 公司的抑价率,但这是通过提高 IPO 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途径来实现的. 本文的结论表明,要使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券商声誉机制发挥作用,还需要大力提高券商机会主义行为所面临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如何影响股票定价,并以2006年—2011年间917家IPO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市场情绪和个股具体的情绪均显著影响IPO溢价.具体而言,市场情绪较高组比较低组的IPO溢价高36%(63%vs 27%),个股具体情绪较高组比较低组的IPO溢价高24%(56% vs 32%);2)公司价值不确定性越高,市场情绪对IPO溢价的影响越大,公司投机风险越高,市场情绪对IPO溢价的影响越小;3)IPO溢价较高的公司,其股价在上市后会逐渐反转.  相似文献   

5.
大股东代理问题与IPO募集资金的使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在单一股东价值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第一大股东的代理行为,并对IPO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进而提出研究假说。用中国股市A股IPO数据对假说进行检验,发现IPO募集资金的使用受到第一大股东代理行为的影响,第一大股东政治级别越高和财务杠杆越小的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投入程度显著越低。IPO募集资金的使用也受到股东价值驱动因素的影响,上市后三年平均营业利润率越高的公司,IPO募集资金投入程度显著越高。  相似文献   

6.
邓建平  饶妙  曾勇 《管理学报》2012,(6):936-942
以市场化环境及企业家政治特征的视角,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建立政治关联的动机。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等制度环境深刻影响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建立。市场化程度越低、政府对市场和企业干预程度越高、非国有经济发展程度越低、金融业市场化程度越低和法律保护环境越弱的地区,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程度越高。研究还发现,政治关联型企业家控制的企业,其政治关联的程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管特征的研究仅关注于个人生活经历和工作经历等"后天"因素,缺乏高管先天特征的研究。本文以我国创业板公司在IPO网上路演中的推介高管为研究对象,检验了高管的长相和语音对IPO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偏好高管长相较好的公司:公司高管长相好,IPO申购中签率低、首日换手率低。高管长相在IPO市场中存在"美貌溢价",即高管长相较好的公司,IPO折价率低;而高管长相较差的公司,则并无显著结论。IPO市场对高管的"低音偏好"具体表现为:高管语音的音量越低,IPO热度越高、IPO折价率也越低;并且,声音低沉的高管所管理的公司价值较高。对比发现,语音特征的作用比长相特征的作用稳定。本文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获取客观数据,将高管特征的研究从"后天塑造"的角度拓展至"先天遗传"的领域,为先天特征与公司财务之间关系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股询价“价高者得”的配给规则,本文提出与之相对应的“价近者得”规则,运用进化博弈理论,对询价对象群体建立单群体模仿者动态模型,分析两种规则下询价对象的报价行为和新股发行价格的形成,并采用2009年6月到2010年10月我国中小企业板市场发行的新股数据,对两种规则下询价对象的进化稳定策略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当询价对象预期抑价率均值足够大时,“价高者得”规则下询价对象有高报价的倾向,而“价近者得”规则下询价对象倾向于合理报价,改变我国现行“价高者得”的新股分配规则,采取“价近者得”的规则有助于提高IPO询价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09~2011年间沪深IPO公司为样本,系统地研究了公司的媒体信息管理行为对于IPO一级市场定价和抑价率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我们发现公司的媒体信息管理行为在提高IPO发行价的同时,降低了IPO抑价水平,提高了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公司在上市造势期内的媒体新闻报道每增加1篇,其IPO抑价率平均会降低0.3%左右。进一步,我们发现,媒体关注度对首日换手率无显著影响,表明媒体提高IPO定价效率主要依赖其信息传播作用,而非通过影响投资者情绪来实现。本文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能有效借助媒体这一信息传导渠道,适时主动地释放公司定价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市场的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不同发行机制下IPO抑价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ARA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不同发行机制下IPO定、抑价模型,研究投资者异质预期对IPO抑价的影响,并进行抑价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固定价格和询价发行都不能消除IPO抑价;在两种发行方式下,投资者异质预期越大,IPO抑价也越高;当两种发行机制下投资者的异质预期相同时,与固定价格发行相比,询价发行机制下IPO抑价更低,从而具有更高的定价效率;若询价下投资者的异质预期更大时,异质预期引起的抑价增大,IPO抑价可能比固定价格发行更高。最后,通过数值分析论证了本文结论,并从投资者异质的角度解释了询价发行下也可能导致IPO高抑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下询价过程中发行人、投资者与承销商的策略选择,构建IPO定价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中国询价制下IPO定价过程中发行人、投资者与承销商策略行为的演化均衡过程,结果表明不同策略下的收益差异决定了三者的演化稳定策略:1)如果发行人如实报告并不能得到相匹配的收益,那么之后的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将选择粉饰业绩,进而导致IPO市场出现"逆向选择"问题;2)投资者是追求风险报价还是价值报价,取决于新股发行定价与上市后价格之间的净抑价,因而只有压缩风险报价下的净抑价空间,才可能使投资者回归价值报价;3)对于承销商来说,一方面承销收入激励其提高新股发行价,另一方面声誉约束其高定价,因而只有当掠夺的抑价利益不能够抵消声誉损失时,其才采取让渡定价策略,否则采取掠夺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假定投资者存在私人信息的情况下,以投资者行为为研究视角,构建了老股转让前后IPO定、抑价模型,研究了老股转让前后投资者行为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理论模型和数值分析表明:在两种不同的制度下,散户投资者越乐观,IPO定价效率越低,且散户和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分歧越大,IPO定价效率也越低;在投资者情绪相同的情况下,老股转让制度降低了IPO抑价,具有更高的定价效率;然而,当老股转让后投资者之间的分歧大于老股转让前分歧时,则可能导致老股转让后的IPO抑价高于老股转让前的IPO抑价,即老股转让后的IPO抑价更高,IPO定价效率更低。论文以我国2009-2012以及2014年IPO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初步统计发现,老股转让后的IPO抑价明显高于老股转让前IPO抑价,得到与理论模型恰好相反的结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老股转让后投资者情绪对IPO抑价影响明显大于老股转让前的,也就是说,由于老股转让制度反而提高了我国投资者的乐观情绪,从而导致了与理论模型预期恰好相反的结果。因此,加强投资者理性培养对于我国IPO市场化改革的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成熟资本市场的研究表明,高声誉券商会抑制IPO公司的盈余管理.本文以2001-2011年处于中国制度环境下的IPO公司为样本,重新考察了券商声誉与IPO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券商声誉越高,其所承销IPO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也就越高,但券商声誉与IPO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正向关系只有在投资者法律保护较差的地区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高声誉券商纵容或协助IPO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动因在于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尽管高声誉券商确实能够降低IPO公司的抑价率,但这是通过提高IPO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途径来实现的.本文的结论表明,要使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券商声誉机制发挥作用,还需要大力提高券商机会主义行为所面临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4.
陆静  周媛 《中国管理科学》2015,23(11):21-28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反映了资本市场上非理性因素对资产定价的作用程度。本文采用证券投资基金的损失率来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数,并以此研究了其对中国AH股交叉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控制Fama-French三因素以及宏观经济变量的情况下,投资者情绪对同期的A股市场和H股市场都具有显著影响,即情绪高涨时,股票价格上涨,反之亦然;此外,投资者情绪对A股市场未来12月的收益率具有显著的反转预测,对H股市场未来6月的收益率具有显著的反转预测,说明中国大陆股票市场受投资者情绪影响的持续时间更长,反映了两个市场间非理性程度的差异和市场效率差异。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现有文献,为A股市场交易和监管制度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公共信息来评价IPO询价制效率是IPO领域的理论研究前沿.把IPO询价过程分为初步询价阶段和累计投标询价阶段,以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沪深A股市场依据累计投标结果确定发行价的80只IPO为样本,通过考察询价前、询价期间和询价后的公共信息对询价各阶段生成的价格指标的影响,实证分析公共信息与IPO询价制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询价制具有较强的信息揭示能力,价格区间和价格调整反映公共信息的能力强,IPO询价制具有一定的效率;中国初步询价阶段的信息揭示能力强,而累计投标询价阶段信息揭示能力弱;中国IPP询价制效率并不完全有效,价格区间确定时已知的公共信息时价格调整产生显著影响,发行价确定时已知的公共信息对初始收益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彭涛  黄福广  孙凌霞 《管理科学》2021,24(3):98-114
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引入风险投资的决策模型,从理论上证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既直接降低风险承担,也负向影响风险投资退出绩效间接降低风险承担.利用1996年~2016年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风险投资的匹配数据,实证结果支持理论预期.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风险承担显著更低,表现为风险投资对早期阶段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投资比例下降.退出绩效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风险承担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风险投资通过IPO或者并购成功退出的交易数目更少、退出期限更长、退出收益更低,因而降低风险承担研究表明,为引导风险投资支持早期高科技企业,除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扶 持奖励风险投资外,政府有必要维持相关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17.
Should capacitated firms set prices responsively to uncertain market conditions in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We study a duopoly selling differentiated substitutable products with fixed capacities under demand uncertainty, where firms can either commit to a fixed price ex ante, or elect to price contingently ex post, e.g., to charge high prices in booming markets, and low prices in slack markets. Interestingly, we analytically show that even for completely symmetric model primitives, asymmetric equilibria of strategic pricing decisions may arise, in which one firm commits statically and the other firm prices contingently; in this case, there also exists a unique mixed strategy equilibrium. Such equilibrium behavior tends to emerge, when capacity is ampler, and products are less differentiated or demand uncertainty is lower. With asymmetric fixed capacities, if demand uncertainty is low, a unique asymmetric equilibrium emerges, in which the firm with more capacity chooses committed pricing and the firm with less capacity chooses contingent pricing. We identify two countervailing profit effects of contingent pricing under competition: gains from responsively charging high price under high demand, and losses from intensified price competition under low demand. It is the latter detrimental effect that may prevent both firms from choosing a contingent pricing strategy in equilibrium. We show that the insights remain valid when capacity decisions are endogenized. We caution that responsive price changes under aggressive competition of less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can result in profit‐killing discounting.  相似文献   

18.
细分IPO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指标,从一、二级市场两个维度考察投资者关注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基于2012年~ 2015年间138只创业板IPO新股样本进行研究,采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一级市场上股票发行定价明显偏高,新股定价前一级市场投资者关注加剧了发行价格超出内在价值的程度,由此导致较低的定价效率.隐性市盈率上限的窗口指导抑制了一级市场定价泡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一级市场定价泡沫越大的新股在上市首日产生的超额收益越高,同时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对IPO首日超额收益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