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我国东部的许多发达地区步入了消费社会。大众消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消费社会相类似。文章在深入考察西方消费社会产生的历史过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现实,剖析中国大众消费呈现的不合理现象,指出在现代中国大众消费领域中普遍存在的责任伦理缺失。这对于我国构建健康的消费环境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后现代语境下,西方主要是英美,其文化研究和批判的对象不再是“精英文化”,而主要是大众消费文化。大众消费文化随当今传媒起舞,颠覆了艺术领域隔离于大众文化其他领域这一固有观念。文章试以当代音乐剧《歌剧魅影》为例,探讨后现代语境下的大众消费文化镜像,并对当代中国大众消费文化镜像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求“新”是西方科学主义艺术的理性追求,而在中国古代艺术中,“新”是很次要的标准,主要的标准不是“新”,而是“高”。对于文化艺术的精神层面,发展论是一个神话,高度才是追求的目标。精神本身没有时代性,中国艺术境界是永恒艺术精神的体现。当代人的审美文化背景已经完全是西式的了,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教育结构,使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中有更多的中国文化成分。在消费文化时代,应努力为精英艺术争取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4.
从蒙牛“城市之间”看大众体育营销的价值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牛“城市之间”精心打造大众体育参与新平台,在全民参与和体育营销的融合方面首开先河,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的全民健身娱乐活动案例”。这一案例揭示了当前大众体育营销的价值:即传播大众体育品牌,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创新体育营销模式及全民健身模式。后奥运时代,体育营销依然独具魅力。大众体育营销策略主要在于找准契合企业品牌价值的营销题材,占据消费群体关注度高的传播媒体,选择让赛事有效落地的高端合作伙伴,打造平民化的大众体育参与平台,设计娱乐化的大众体育体验项目以及寻求差异化的大众体育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性的还是消费性的?马克思批判了庸俗经济学家的“生产和消费同一性”观点,揭示了现代消费社会的可能性,但并不说明现代社会的实质已经由生产转化为消费.后工业时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消费成为异化劳动的新形式,拜物教转化为消费主义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这表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没有逃离商品生产进程和资本运行逻辑,现代社会在其根本性上仍是生产社会.  相似文献   

6.
欧宝,在欧洲是宝,到中国就没有疼了。因为大街上跑的少,这牌子对中国人比较抽象,还停留在当年AC米兰胸口标志的水平,其实在欧洲它是与大众齐名的牌子。而且“大众”是假大众,欧宝才是真大众,价廉物美,老少咸宜。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往的产品和服务经济形态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在此情况下,体验经济顺应时代的发展走上了历史的舞台,这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必然趋势。在当代,人们普遍关注的是个性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由被动消费向主动消费转变。就旅游消费而言,人们对大众旅游产品已经逐渐失去兴趣,产品开发创新就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8.
少即是多     
也许现在这个时代真的可以被称为消费者品牌时代了,在我们还在晃神的功夫,一切都被置换了。品牌给予消费者想象空间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需要的是品牌能够被消费者创意和被大众联想,这种空间换位的消费思想,就必须让品牌进行改变,迫使自身能适应新的消费时代。  相似文献   

9.
陈文新教授主编的十八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表现出诸多方面的新变。在体例方面,该编年史的时间段设计以年为基本单位,年上设“阶段”,“阶段”上设“时代”;每一“阶段”与“时代”之前,分别设“引言”与“绪论”,以重点揭示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时代特征。这一体例的设计,强化了编年体文学史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19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空前的繁荣时代,史称"柯立芝繁荣"。在这十年之中,汽车、无线电和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成为美国大众消费的对象。在一整套促进大众消费的商品销售机制推动下,这些耐用消费品进入更多的美国家庭,完成了美国历史上的"耐用消费品革命"。美国人对这些大规模生产的非生产性非生活必需品的大众消费标志着一种现代消费模式的确立。在耐用消费品革命中,消费在美国经济社会文化中的中心地位得到美国社会的广泛认同,推动大众消费的三大基础——大众消费者、大众销售机制、大众文化机制——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耐用消费品革命最终使消费社会在1920年代的美国得以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由于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中“沦陷”。而新媒体为现代消费“神话”和“符号操作”提供了便捷,从而使得新媒体成为了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的主要领地。在消费的社会逻辑中,主体的人成为了大众,并进一步被培养成为“消费者”。作为“消费者”的人,主体性面临着丧失的危险。从另一个角度看,新媒体也为艺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因而选择艺术的“审美救赎”是沉溺于网络的人的另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2.
(一) 自“五四”运动以来,文学大众化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方向,这明显地表现在作品内容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创作精神。在文学革命运动的前期,以工农大众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已经有一些著名的创作是以劳动大众特别是以农民为其主人公了。鲁迅的“阿Q正传”、“故乡”、“祝福”、“社戏”和“风波”等描写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作品,便是其中  相似文献   

13.
电影海报是电影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海报设计中体现出深厚的时代特征和本土文化气息。中国的电影海报设计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在题材选择、字体设计、图形设计、色调处理上都强烈地受到当时的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1905年到新中国成立前这个阶段的电影以及电影海报设计在表现内容和服务对象上较多的考虑大众喜好、商业价值,涌现了大批的电影海报经典作品,并带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建国后到本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电影海报受到政治影响深重,海报设计主要描绘对象为领袖形象、解放军战士、工农阶层等。这一时期中国电影海报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文化为政治服务”的方针要求,在电影海报设计的同时带有深厚的政治性和阶级性。两个时代阶段的中国电影海报设计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海报设计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谈到农产品,相信很多一线城市,尤其是办公室白领阶层顿时想到的是“褚橙”、“柳桃”,再者迅速能想到的则是”潘苹果”。为何三者能够如此迅速建立起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认知?除了产品背后的大佬背书外.移动互联网发挥的传输介质作用可谓功不可没。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本质变化是一种思维颠覆,相对于传统大品牌,大企业而言.后来者与新新力量拥有了更多机会和可能,因为突然间,游戏规则变了!对于农产品品牌传输而言,这亦是一个绝佳的时代机遇。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让消费者对于产品有了更多的监督及讨论可能,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信任危机逐渐深化,消费形态发生了改变——大众品牌消费时代开始转入个性选择时代!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以大众消费为基础的快速增长阶段,中国从“自行车社会”走向汽车社会只是时间问题,这一发展方向是不可逆转的。更为重要的是,大众汽车消费将带来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它会改变我们的城乡关系、就业结构、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因此,我们关注的重点必须转移到汽车社会,从未来汽车社会的角度关注汽车产业,从汽车产业的发展看待汽车工业。而能否以汽车产业政策提升到汽车社会政策,是关系到汽车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社会政策而言,有几个方面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城市化及社会(交通)公平。  相似文献   

16.
对青年消费趋势变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和消费是互为表里的,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不同时代青年的生活需求是不同的,而不同的生活需求就构成了青年的消费特点。当代青年消费的发展趋势有其内在规律,研究青年消费趋势的变迁,有利于全面认识和把握青年,以便于使青年能更科学、更合理地进行消费。青年消费受动于社会环境,也引领着大众消费的潮流。  相似文献   

17.
数字     
《人力资本》2009,(9):7-7
8299万元 中国新贵族年消费标准 “每年至少要消费8299万元”——这是“富豪榜专业户”胡润为“中国新贵族”划定的最新消费标准。胡润称,符合这一标准的中国新贵富豪共有5.1万人。报告显示,亿万富豪平均年龄为43岁。在贵族家庭中,“先生消费”往往都多于“太太的消费”。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家德莱赛的《欲望三部曲》描绘了20世纪初美国消费主义兴起之时的社会状况。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在美国消费社会初期已经成为大众消费的领先人物;女性消费表现出三大特征:炫耀消费、替代消费和身体消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不仅消费着商品也消费着“自身”,成为消费社会的一道特殊景观。但她们作为消费主体处于两难处境之中,小说中的女性消费现象也反映了作家德莱赛独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9.
大众消费文化的急骤繁荣,使社会各方面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入社会转型期,这构成中国文学想象的时代前提与历史契机.这是一个实践立法的时期.由此形成两幅代表性想象图景,即文学边缘化想象图景与文学的后现代想象图景,这两幅图景各坚持既在理性的模式化与非理性的非模式化,它们各执一端但都与时无补.文学想象的时代性超越须坚持海德格尔所说的"生命关联"与"时间统一".文学史证明,历史上非凡想象总是从历史纵深升起.文学想象的有效性在于其理性根据,胡塞尔称这种理性根据为"经验关联体".以大众消费文化繁荣为重要特征的社会转型使既在理性即"经验关联体"获得了被悬置的时代可能性,这为维柯所说的造成想象超越的"诗的智慧"的活跃创造了条件.既要反思于既在理性又要激发非理性的"诗的智慧",两者兼备的文学想象主体眼下尚待形成.  相似文献   

20.
古典民主与现代民主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古典民主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参与者具有同质性,因而其对参与者有严格的限制,选举是一种社会精英的“公平”游戏。由于当代社会的复杂性与多元化,大众的广泛参与使现代民主已经不具有古典民主的同质性,所以大众选举更多地具有做秀等机会主义性质,这是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的主要特征之一。如何跨越精英民主阶段进入大众民主阶段,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所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