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的运用条件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日益复杂化、智能化、职业化的犯罪案件,侦查人员应当根据犯罪分子心理复杂的特点展开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受实地勘验水平、现场访问技巧、分析能力高低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运用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操作应采用静态和动态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蔡平 《社区》2004,(1):51-54
2003年底,我来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采访了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的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现场没有物理痕迹,本身就是一个心理痕迹”45岁的李教授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犯罪心理画像了,目前正在带犯罪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生。李教授认为,在现代社会,犯罪的整个状态和过去不一样了,人员是流动的,人是失控的,有时光根据一个作案现场,根本无法破案,而且犯罪人越来越了解反侦查的方式,很多犯罪人在作案当中都有很明显的反侦查意识。这不是没有一点安全可言了么?但后来我知道,李教授正是想借此说明,新时期犯罪心理研究在破案当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犯罪心理、嫌疑犯分析等美剧在中国大陆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于犯罪心理画像的兴趣,在侦查人员实际办案过程中,犯罪心理画像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犯罪心理画像的科学性,准确性究竟有没有像电视剧中那么有用呢?其是否具有证据力,证明力,犯罪心理画像需要经过怎样的转换可以进入法庭并被法官采纳?这始终是困扰诸多心理学家、犯罪学家的问题之一.文章从犯罪心理画像原理在侦查中的作用,其证据力和证明力角度深入分析了这一侦查技术.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心理测试技术,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原理以及神经心理学、生物电子学等研究成果,通过专用测试仪器软硬件和智能化计算机系统,同时同步记录人的多项心理生物反映指标,进而评判心理痕迹对应相关程度的实验心理技术。心理测试中心近20年犯罪心理测试的研究成果、以及经过直接参与办理全国各地600多起重特大疑难案件的实践、和经过对近万人实案测试图谱的评判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违法犯罪人在经历过违法犯罪事件之后的记忆违法犯罪心理痕迹是可测的。这项技术在辅助刑侦工作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但同样,我们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刑事物证检验是用以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一项科学技术手段,对与刑事案件有关的痕迹物证进行收集、检验、鉴定,用以揭露犯罪和证实罪犯的一门科学。是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专门技术。从现场勘查、立案侦查到破案起诉,都离不开刑事物证检验。侦查活动开始,就运用物证技术手段勘查犯罪现场,发现、固定、提取痕迹物证;在实施侦查过程中,又需要依靠物证技术,判断案件性质,刻画罪犯形象,确定侦查方向,划定侦查范围,使侦查工  相似文献   

6.
测谎是一项评判心理痕迹对应相关度的犯罪心理鉴定技术.测谎原理的科学性,测试方法的稳定可靠性以及测谎实践所表现出的高准确率,是测谎结论存在客观真实性的基础.由于测谎测试的是与案件有关的心理痕迹,因而测谎结论具有相关性.从性质看,测谎结论属于鉴定结论的范畴,因而形式上具有合法性.测谎结论作为一种诉讼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7.
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后,其心理状态的变化是很大的。受犯罪行为的实施这一客观事实的影响,一般会产生犯罪现场重忆、犯罪心理的扩大、积极防卫等心理状态,并会与之相适应地出现对犯罪人而言的一些反常行为,因此,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可能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提高破案效率。  相似文献   

8.
犯罪行为是由犯罪心理所支配的,犯罪心理是由诸成份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完整的动态系统。犯罪心理结构历来是犯罪心理学探讨的一个基本问题和核心问题。揭示了犯罪心理结构便揭示了犯罪主体犯罪心理的本质,因此历来为犯罪心理学所重视。犯罪心理结构定义各学者虽各不相同,如“犯罪心理结构,是指犯罪主体在某种状态下或从事某项犯罪活动中,各心理成份之间错综复杂的、多水平多层次的一种构成方式。”①“犯罪心理结构就是指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潜伏在犯罪人的心理事实中,在犯罪行为实施时发生作用的、导引其走向犯罪的多种畸变心理的组合…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秘密侦查措施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秘密侦查措施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刑事犯罪活动日趋智能化、复杂化的今天。西方国家刑事立法中均对秘密侦查措施的应用程序作了明确的规定,以确保秘密侦查措施在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之间达到必要的平衡。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立法中没有涉及到秘密侦查措施的应用程序问题,这也给秘密侦查措施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带来了混乱。因此,将秘密侦查措施纳入刑事诉讼法的统一调整范畴,明确其运用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关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中均有关于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的,以及因被害人方过错引发的案件,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或应慎用死刑立即执行的规定,从而使被害人过错情节在故意杀人案件中发挥着重要的死刑限制功能.以上文件虽然明确被害人过错情节的提取应遵循“明显过错”“直接责任”“引发”这样的原则,但该原则如何界定,相关部门并未作出细化解释,实践中多依法官的自由裁量加以解决.在提倡量刑规范化的当下,遵循类型化思路,归纳提炼“明显”“直接责任”“引发”型被害人过错的界域,对于被害人过错情节在故意杀人案件中发挥的死刑限制功能,具有重大的司法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犯罪心理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心理的实质 ,是建构犯罪心理学大厦的基石。因此 ,对犯罪心理实质的探讨 ,对于理解犯罪心理的形成、演变及其规律 ,促进犯罪心理学理论的深化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不敢苟同把犯罪心理的实质界定为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以及把犯罪心理实质等同于犯罪心理基础的观点。笔者认为 :首先 ,犯罪心理是以关系实在方式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是社会矛盾关系在个体生活和实践层面的具体化和激化 ;其次 ,犯罪心理是一个不断生成、建构、变化和解构的过程 ,是犯罪人的内在心理特质与外在社会环境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而发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心理自组织系统 ;第三 ,犯罪心理具有主体组织性和适应性机能 ,能自主能动地收集和加工处理刺激信息 ,并调节内部各成分和要素间的活动和联系 ,以保证机体对外部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和最佳反应状态。据此 ,笔者所理解的犯罪心理实质 ,就是犯罪主体为了某种自觉的或无意识的功能性目的而建构的 ,被个体化和激化了的社会矛盾关系的客观实在和关系实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已在当代侦查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大数据挖掘技术的独立运用范围愈发广泛,难免造成普通民众的正当权益遭受侵害。大数据挖掘技术符合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对技术侦查措施的主流界定,因此理当属于技术侦查措施而非辅助统计分析手段。同时因大数据挖掘技术符合学界对强制侦查措施划分的法理要求,即便信息是相关人员自愿提供,也不能否定其强制侦查措施的性质,因此还理当归于强制侦查措施而非任意侦查措施。  相似文献   

13.
诱惑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一直被广泛地运用,但在立法上并无明确的规定,从而导致实践中的混乱及滥用。因此应从立法上对诱惑侦查予以规制,承认其合法性,并从程序上予以严格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诱惑侦查是一种由侦查机关实施诱惑而诱使侦查对象实施犯罪并将其抓获的侦查手段.如果对诱惑侦查不加以规制,往往会出现滥用诱惑侦查而侵犯公民权利或执法人员依仗国家权利参与犯罪等违法现象,影响刑事诉讼的合法公正.本文通过对我国运用诱惑侦查手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借鉴美国等一些运用诱惑侦查手段较早的国家关于诱惑侦查的法理和规定,提出了我国规制诱惑侦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犯罪心理预防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当犯罪心理学揭示了犯罪人的一般心理特征之后,便需要按照规律予以抑制和预防。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犯罪人一般的心理特征及犯罪心理预防的特点、手段、方式方法及其体系。  相似文献   

16.
技术侦查与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新刑事诉讼法修订的两个重要内容。由于技术侦查所具有的技术性、秘密性和强制性等特点,如果对其运用不当则极易对当事人人权造成侵害。文章在分析我国技术侦查措施实施中人权保障不力的原因基础上,分别从法律法规、执法理念、侦查技术、监督机制和救济机制等方面提出规范技术侦查措施运用的建议,从而在技术侦查程序...  相似文献   

17.
刑事侦察是建立在证据基础上的法律行为。没有证据,证据不足,侦查工作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案件侦查过程中,侦查人员必须树立强烈的证据意识,有效地运用证据,做到铁证如山。  相似文献   

18.
技术侦查的广泛应用源于新型犯罪的日益增多和科技手段提供的技术支撑。运用技术侦查在带来巨大社会利益的同时,也蕴含着侵犯公民权利的风险。因此,技术侦查必定要实现法制化,以保证其规范运行。建立和完善技术侦查法律制度的要旨则在于满足“恪守国家责任界限”和“合理尊重公民隐私”两个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新形势下摸底排查侦查措施面临挑战,需要对其原理和方法加以拓展并构建其工作模式。传统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原理和同一认定原理在指导摸底排查工作中的内涵和外延需要扩充,同时系统论的相关原理、信息转移原理应当拓展到摸底排查侦查措施中来。在探析摸底排查侦查措施原理的基础上,摸底排查侦查措施的具体方式方法应当拓展且不限于利用通信痕迹、视频监控、信息摸排等方法,其原有的工作模式也应当予以重构。  相似文献   

20.
"激愤杀人"在故意杀人案件中已经占据较大的比重,但我国目前对其并无法律的直接规定,也未将其作为故意杀人罪的法定从宽情节,导致司法实践中的裁量标准不一。在刑法中明文规定"激愤杀人"行为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只有符合无事先预谋性、被害人过错性和行为的当场性三个成立要件的故意杀人行为才能被认定为"激愤杀人"。在定罪方式上,采取"条文+司法解释"的方式是比较妥当的。在刑罚配置上,要注意考察域外立法以及我国关于直接侵犯公民生命权的刑罚配置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