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以俄罗斯语言学家索罗金和玛尔科维娜的空缺理论为依据,将语言类空缺现象从词汇空缺、语法空缺、修辞空缺三方面进行阐述,指出语言空缺现象普遍存在,既存在于中文与英语、日语、俄语等外国语之间,也存在于汉语与哈萨克族语、傣族语等少数民族语言之间.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学者对俄语语言空缺现象的研究较少涉及语言教学问题.俄语语用空缺主要包括称谓语空缺、问候语空缺、寒暄语空缺、致谢语空缺、道歉语空缺和告别语空缺.把“空缺”概念引入俄语教学中来,旨在使学生更加全面有效地掌握俄语、汉语应用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因素,以期优化俄语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实际言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国内某招聘网站的大数据,从岗位空缺持续时间角度,对“招工难”现状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分析.来自全国70个城市的大数据显示,平均岗位空缺持续时间为82天.进一步,按照空缺岗位所在城市,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的空缺持续时间具有显著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以180天为分界:当岗位空缺时间低于180天时,三线城市的空缺持续时间比一线城市短;而当空缺时间超过180天,一线城市的空缺持续时间比三线城市短;二线城市居中.最后,本文对今后基于大数据,分析互联网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从空缺理论的角度,分析形成文化空缺的根源,并从完全空缺、冲突空缺、部分空缺和零空缺四个方面对英汉数字的文 化内涵进行比较研究。每个承载着强烈文化信息的数字在不同文化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对数字文化蕴涵的异同性的探究加深 了对英汉文化的理解,有助于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中英法律词汇空缺现象较为普遍,给法律工作者带来困扰.对中英合同法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的研究有助于减少贸易摩擦、促进我国合同法的发展.在分析中英合同法中词汇空缺存在的理据——法律文化差异、法律制度差异、经济发展差异之后,基于奈达对词语"意义"的划分将中英合同法中的词汇空缺分成三类:零对等空缺、部分对等空缺和伪对等空缺,最后探究归化和异化策略在合同法词汇空缺翻译中的运用.归化和异化各有优势,但异化策略既能更大程度上忠实于原文,又有助于目的语读者了解异国法律文化,更有益于不同法律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从而健全合同法体制.  相似文献   

6.
英汉语言中存在着原语与目的语之间没有对应词的“词汇空缺”现象。本文从词汇空缺的理论内涵入手,分析了产生词汇空缺现象的原因,尤其是针对英汉语言在生活习惯、文化、词汇分类、概念意义等方面的不同对词汇空缺现象进行了探讨。文章最后提出了在英汉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的方法,其中包括释义、音译、直译、意译、改编、正反表达。  相似文献   

7.
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理解自然语言.因此,关联理论就成为当前指导语用翻译的新论.通过关联理论可以解释翻译中一些特殊现象:如词汇空缺、词汇增补、文化缺损等.  相似文献   

8.
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要了解文化差异,更要了解文化空缺现象背后认知模式的差异及其根源。中美文化中存在大量的文化空缺现象,这也是双方认知模式迥异的根源。在对文化空缺进行理论概述的基础上,对中美文化空缺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探讨由此带来的中美认知模式差异。在文化空缺的基础上对中美认知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中美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促进中美关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英汉语词汇空缺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不同语言之间产生的不对应性.对空缺词汇的翻译,便是对两种不同文化的加工与融合.通过大量举例说明处理词汇空缺的方法途径,对词汇空缺现象的翻译方法做出总结概括,是基于大量语料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词汇空缺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个民族的文化独特性在其他民族文化中经常体现为空白.词汇空缺是这种空白的表现之一.词汇空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价值观念的差异、宗教信仰的差异、风俗习惯的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分析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在翻译过程中可以灵活处理词汇空缺问题,对中西方文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中西文化差异导致了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词汇空缺会给交际带来障碍,通过分析英汉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提出英汉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的一些方法,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各国经济、政治的往来和文化的交流,不同文化及其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和影响不断加强.但由于各语言和文化间的差异,在一种语言里的某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没有对等或契合的词,有人称这种情况为词汇空缺.语言之间的词汇空缺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物质生活方面的词汇空缺;二为文化生活方面的词汇空缺.从文化词汇空缺的分布领域及其可译性两个方面入手,指出词汇空缺虽然构成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甚至成为跨文化翻译的盲点,但随着中西文化交往的加深和跨文化翻译水平的提高,大部分词汇己逐渐在译语中找到了对等词;并进一步给出了人们在实践中摸索到的一些处理词汇空缺的可行方法及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词汇空缺现象产生原因及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空缺现象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因为它给英汉互译造成一定障碍。本文通过理论和举例分析了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英汉互译时处理词汇空缺现象的一些合理的方法:(1)音译法;(2)直译法;(3)意译法;(4)替代法;(5)用泛指词或特指词。  相似文献   

14.
将美国学者Jeanne Kelly和中国学者Nathan K.Mao(茅国权)翻译的《围城》英译本中的成语作为语料库进行具体探究。从语义空缺的角度对书中的成语进行归纳,分为含环境空缺的成语、含文化空缺的成语、含词汇空缺的成语、含其他类空缺的成语,继而结合德国功能派理论中的目的论去探讨针对各类成语译者如何采用异化和归化策略去处理它们,说明两种翻译策略需有机结合,以从实际翻译研究的角度给成语翻译的归化异化之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模因理论强调文化和生物进化相似,将文化看成是可以进化的一个系统。模因是文化传播或模仿的单位。一个简单的模因,往往包含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文章用文化模因观分析和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模因如何经过复制和模仿消除语言类文化空缺,通过模仿和创新缓和交际类文化空缺以及整合语篇文化空缺。  相似文献   

16.
法国新小说理论家格里耶提出 ,语言与现实的矛盾决定了新小说应该采用“空缺”这一美学策略。要实现这一策略 ,文学家必须尽可能地排除给定观念 ,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战术 ,预设出文本意义、人物和情节的空缺。“空缺论”以其艺术见解的新颖独特、思维方式的自由开放 ,丰富了 2 0世纪小说创作理论的宝库  相似文献   

17.
2 0世纪 90年代 ,美国经济持续增长 ,失业率下降 ,而该时期以报纸招聘广告数目衡量的职位空缺率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现象偏离了贝瓦雷兹曲线理论假说。一种可能的解释是 ,由于因特网的作用 ,劳动市场的搜索和匹配效率得到提高 ,使失业率下降的同时 ,职位空缺率趋于稳定 ,从而抑制了经济扩张时期职位空缺率上升的趋势 ,导致贝瓦雷兹曲线向内位移  相似文献   

18.
艺术完整律与格里耶的"空缺"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格里耶认为,新小说是不完整的小说,具有时间安排上的瞬间性、事理反映上的本真性、体系结构上的破碎性,因而与传统小说所具有的时间安排上的连续性、事理反映上的矛盾性、体系结构上的严密性相对立.但"空缺"论不可能否定艺术完整律.格里耶自身的创作,也在遵循着艺术完整律."空缺"论的功绩,在于概括了新小说派的主要特征,丰富了小说创作理论,因而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非对应性必然会产生词语的相对不可译性,即词语的"文化空缺".为克服这种文化空缺的"不可译性",译出其语用涵义,舍弃其表层指称意义,以求其"等效",不失为目前"文化空缺"翻译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模因理论强调文化和生物进化相似,将文化看成是可以进化的一个系统。模因是文化传播或模仿的单位。一个简单的模因,往往包含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文章用文化模因观分析和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模因如何经过复制和模仿消除语言类文化空缺,通过模仿和创新缓和交际类文化空缺以及整合语篇文化空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