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的国家利益观逐渐形成。考察习近平国家利益观的形成条件,可以发现这些条件既有客观条件也有主观条件,既有理论基础也有实践基础,既有历史基础也有现实凭依,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是综合条件发展的结果。其中,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观,历史基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利益实践,现实凭依是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利益实践,国际因素是世界各国的国家利益理论与政策,主观条件是习近平的经历经验。  相似文献   

2.
企业不仅是一个以获利为目的的实体,还应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尤其在推行“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能不能承担社会责任变得更加重要.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分为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而言既有成本也有效益,如何看待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要辨证地分析其成本与效益关系.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国家利益观是指毛泽东对于新中国国家利益的观点、看法和主张以及由此指导下的国家利益实践的总称。毛泽东国家利益观内涵十分丰富,它可分为国家安全利益观、政治利益观、经济利益观和文化利益观等部分。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既离不开当时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也离不开毛泽东本人主动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思想丰富营养的主观条件。毛泽东国家利益观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利益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全面审视和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格局转化的新特点,在实践探索和理论反思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观,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是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新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的集中体现,这一外交思想生成于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处于大国崛起的关键时期、中国外交战略亟待调整的时代背景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蕴含了立意深刻的国际秩序观、国际责任观、国家利益观的外交思想内涵。其中,国际秩序观表明了中国在现行国际秩序中的国家身份与角色定位;国际责任观明确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发展程度,并据此确定了中国承担国际责任应综合考量的内容;国家利益观则凸显了国家主权安全这一利益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利益冲突,必然会付出不愉快的代价。程序正义对于利益冲突之解决,肯定了个体利益之优位价值,成为利益冲突之公认法则。通过比较程序正义之两种不同利益观,揭示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不同利益观之下,程序正义构造之不同。无论何种程序正义利益观,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理性地认识程序正义之利益局限,才能理解无论是追究犯罪,抑或保障人权之裁判,其最终的胜利者,乃是国家之法治。  相似文献   

7.
论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在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社会、国家等的社会责任。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比较严重的主要表现在劳工权益、消费者权益、环境保护、慈善公益事业、企业创新力不足等方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首先应从观念上明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大势所趋,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要完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外部环境,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走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吸纳安置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利益是一定的客观需要对象在满足主体需要时,在主体需要之间进行分配时所形成的一定性质的社会关系的形式,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始推动力。邓小平的利益观表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益的增长需要依靠发展生产力;利益的分配应该在按劳分配的原则上实现共同富裕;创造利益和分享利益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必须依靠人民去创造利益,在利益分享上要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都是利益的客体,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不仅要承担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而且还要承担社会生态财富保值增值的责任。为此,必须建立生态化的企业外向机制及内部机制,从企业内外两个方面入手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邓小平的农民利益观基础上,以满足和实现农民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邓小平的农民利益观进行分析,得出农民利益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问题的思考,最后论述邓小平的农民利益观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的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义、利问题向来为思想家们所重视。自先秦以来,围绕义、利关系发生过几次义利之辩。就老子的义利思想来看,由于作为其立论基础的"道"、"德"有别于儒家道德的人伦性,具有鲜明的自然性特点,因此,老子的义利观在路数上就显示出与孔子很大的不同。笼统地认为老子"义利俱轻",否定义和利,乃是忽略了老子道德的自然性这样一个立论基础,是以孔子及其儒家强调人伦性的义利观标准去衡量老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传统企业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利润最大化”。这种价值观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后果。直接的后果就是经济危机。间接的危害则更要严重,它使经济社会发展背离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在当代,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已不可避免。从“利润最大化””的核心价值观转为“人本·责任·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已是不可逆转的大局势。企业核心价值观“范式转换”的实现有两条途径,一是被动的或是自然的,另一条是主动模式。  相似文献   

13.
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缘起于国外,但是却与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利义观遥相呼应。我国“三农”问题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企业对带动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起到关键作用,以往研究多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农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这里则以农村社会发展为切入点,认为我国农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农业生产,农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满足自己的盈利需求,更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以及保证产量安全;二是维护农民利益,农业企业在与农民发生买卖、竞争、契约、雇佣这四种常见的关系中,需要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带动农民发展作为己任;三是保障食品安全,要求农业企业要把维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作为生产和加工农产品的标准,按规生产,接受监督。  相似文献   

14.
企业着重寻找自身与社会的价值交叉点,将其作为创新和利益增长的源泉,创造与社会共享的价值,可以在盈利的同时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本文将共享价值理念应用于企业营销管理方面,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和建立博弈论模型,分析共享价值营销的可行性和影响因素,为企业制定共享价值营销战略建立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乡镇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主要体现在诚信意识差;侵害职工权益;污染环境、资源浪费严重;对慈善、公益事业淡漠等几方面。乡镇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利益驱动、监管不力、立法滞后、企业人员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利益相关团体弱势。现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经济全球化,对乡镇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产生了要求。结合国内外经验,乡镇企业社会责任实现需要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颜元提倡“正宜谋利,明道计功”,大力弘扬合义之利,肯定合理之理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其观点使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义与利,更加合理地追求利。   相似文献   

17.
义利之辩,一直是我国伦理思想中的重要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坚持和大力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文献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国传统正义观的核心范畴"义"和中心论题"义利之辨",总结了中国传统正义观的基本特征,并做出相应评价。认为:崇高道德理想,是中国传统正义观的永恒意义;缺失制度正义,是中国传统正义观的根本缺陷;差等思想,是中国传统正义观中值得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企业环境管理问题,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环境管理的目标和环境管理动因,指出环境管理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目标,企业环境管理的动因主要是利益驱动和社会责任。环境管理利益驱动目标和社会责任目标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对于不一致地方,可以通过法律调节的同时,要求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研究结果对企业环境管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道德的根本问题是义利观的问题。孔子认为"义"首先包含道义,其次应包含义务。孔子认为"义"是人行动的最高规范,是维持君、臣、民关系的法宝。孔子认为"利"虽然人人需求,但应当"利民惠民我不贪利"。在孔子的义利观中,"义"和"利"是对立的概念,他褒"义"贬"利",同时又认为"义"和"利"是辩证统一的。孔子的义利观在历史上留下了积极的影响。我们应当重温孔子的义利观及其影响,辩证地处理"义"和"利"的矛盾,行"义"以达其"利",争取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