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创办私学的教育家,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教材编辑家。他整理编订《六经》作为教材,对我国封建时代的教育和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孔子生活于春秋末年,当时正处于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兼并,宗族制度在瓦解,社会发生大变动的时代。他在青年时期就怀有重建文武周公事业的政治理想,但是,只做过  相似文献   

2.
孔子给其弟子指定的教材是“六艺”,他的教育方法则是“游于艺”。从孔子一生的实践来看,“游”消磨了他“而立”后的十四年时间,也是其一生最辉煌的时间。“游”本身不仅是孔子一生中的重要社会活动,更重要的是,他给后来的教育留下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诗经》不劳孔子“补缺”许廷桂刘操南先生在《孔子删〈诗〉初探》(《杭州大学学报》第17卷1期)中力主孔子曾对《诗经》“去其重”,作过重新编订的工作,并强调对《诗经》的缺失作了大量增补.该文在引进《史记·孔子世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后...  相似文献   

4.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他要求教师“举一”,学生能“反三”;这实际上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生的真谛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语文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外国的一位教育家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发掘教材的趣味性,研究教法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听课,积极主动地发言,兴致勃勃地做练习、写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人才思想是比较全面的。他主张“贤人政治”,认为“为政在人”,所以主张“举贤才”。他的人才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他对于人才选拔、使用的原则与方法及如何培养人才都有全面而深刻的论述,这些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管是人教版的还是北师大版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在编写上都注意到,以精读课文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建构模型”,教会学生如何“潜心会文本”,然后迁移精读课文的学法,进行略读课文的学习。人教课标版教材是直接用“%”号标注,而北师大版教材则用“拓展阅读”来呈现,一般按主题单元,每组教材安排两篇左右的略读课文。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先生与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自清先生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在近30年漫长的教育生涯中,对语文(国文)教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朱自清先生对语文教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拟从朱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语文教材编纂”、“语文教学实践”等...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把握教材中的人文思想、人文理念、人文情操、人文情理等,合理地加以阐发,有效地加以渗透,适时“呐喊”,适度“灌注”,使人生得以感悟,灵魂得以净化,生命得以闪光,无疑是新世纪和《语文课程标准》赋予语文教育的神圣职责。因此,语文教育中人文内容的解读和吸纳,应成为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9.
曾参“孝”论任重曾参是孔子的重要第子之一。作为孔子的传人,曾参对孔子的思想、理论极为推崇,并为儒学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很大贡献,是继孔子之后的著名儒学大师。他所弘扬的孝道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伦理意识与审美意识之中。他不仅对孔子有关“孝”的理论做了发挥,而...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中国知网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分析,发现我国学者关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小学语文教材版本研究,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研究,小学语文教材教学方法研究三个领域。同时发现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可能会呈现三个趋势:一是转变范式,实现从“影响范式”向“发展范式”转换;二是拓宽视角,坚持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结合;三是注重实践,推进国家、社会、学校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与数理化相比、语文教学是一项“投资多、收效少”的工程,尽管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索教改新路,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语文教改的步履十分艰难而又缓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材是诸多因素中的关键。教材是教学之本。就体系而言,语文教材是传统的“文选”体系;从肖统的《文选》,到姚点的《古文辞类纂》,到解放前的《国文》课本,都是“文选”体系。新中国建立后,语文教材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也还是“文选”体系。语文教改的出路何在?应从语文教学的内部寻找规律,从语文教学的外部汲取经验,改革“文选”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法》(1995.12)这本书是受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委托,根据《三年制中等师范语文教学大纲《试行》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编写的。是中等师范学校语文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基本教材。它重视以中师和小学的两个语文教学大纲为指导,紧密联系小学教学实际,表现出科学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显著特点。一、科学性。主要指结构体系的科学性。该书在“绪论”一章的后面,设置了有关小学语文教学各个方面的内容,有“小语教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工作常规”等,比以往的教材增设了“教学…  相似文献   

13.
“重德轻刑”是孔子法律思想的宗旨,也是他治国方式的指导原则。研究孔子“重德轻刑”的德刑的关系,是全面认识孔子法律思想前提。文章以孔子“重德轻刑”法律思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德刑关系的全面探析,以求进一步厘清孔子法律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仁与礼是孔子思想的最深内核,同时也是他生命最高追求的一体两面。落实于个人修养,这“一体两面”又可具身化为外表的“容仪”与内心的“爱人”,合而言之即春秋君子所普遍追求的“威仪”人格。可以说正是因为继承与提升了前代君子的“威仪观”,才成就了孔子的思想与人格。而拥有儒家乃至中华文明至高人格象征的孔子却明言自己并非生而为圣,他经历过贫穷、卑贱的童年,也有过迷狂于族群主义的青年,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权力孜孜以求的中年,这些都是他生命境界提升之路上不可逃避的局限与障碍,他都一一克服。在“五十而知天命”的蜕变之后,他同时兼具的“殷商遗民”与“鲁国子民”的两种身份最终达成和解;在此基础上,他以身作则,完美地使殷、周两种文明相互交融。不仅如此,他还在关乎人的本质层面,在紧紧把握“三代”文明最深脉动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不可与鸟兽群”“九夷可以为君子”的人类情怀与“天下”意识。总之,从“威仪”视域出发,不仅可以鲜活地还原孔子的生命历程,使我们重新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孔子,更能从其人类情怀与“天下”的意识中,隐约看到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张保振 《社区》2014,(20):1-1
做人当有温度,就是为人要有暖意。实践告诉我们:世上万物,无温不生;人间万事,无温难和。当年,有人问孔子,子产这个人怎么样?孔子答:“他是个宽厚慈爱的人。”又问,子西怎么样?孔子连连说:“他嘛!他嘛!”没有正面回答。又问,管仲如何?孔子则答:“他是个人才。他剥夺了伯氏的骈邑三百户的封地,使伯氏终身吃粗粮,但到死他也没有怨恨的话。”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指出孔子思想是源于历史传统和现实本真状态两个层面,但由于种种原因,更为重要的后者却被遗志和蔽了,进而使之具有“先验历史本质”的特征。同时由于孔子思想是一种应然和理想的价值理论加之被形式化、物化,从而与现实的具体生存相矛盾。如何对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学进行创造性转换,则需要我们还孔子以本来面目,深入到“事情本身”,以“过去”和“他者”为手段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陈英 《新天地》2011,(12):132-133
一、教材简介 苏教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孔子游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笔触,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诱导弟子、抒发志向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问真挚的情谊。  相似文献   

18.
董生 《社区》2012,(17):39-39
孔门弟子中.子贡算是一个事业型人才,所以孔子说他是个“器”。要知道,孔子可是说过“君子不器”的,所以,当面说子贡是个器,明显是在贬低他。孔子大概自己也觉得这样的贬低太过分,就又对子贡说:你是瑚琏一类的器。  相似文献   

19.
《论语》叙述了孔子的教学观。通过探讨《论语》中孔子说的“学”与“习”的内涵,引出孔子的教学目标问题,明确孔子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当时社会上需要的管理人才的论点。孔子的教学目标包括“治国安邦”的政治抱负。他在教授学生技艺的同时,更注重学生道德的培养,体现了“予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20.
毕宝魁 《社区》2013,(32):12-13
教导弟子当高级干部要“节用” 乍看题目,仿佛笔者故意拔高孔子,孔子怎么会提倡什么“低碳生活”,那时候也没有这个名词啊!是的,孔子没有使用过“低碳生活”这个名词,但他的思想中确实有非常明确的这种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