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仅大量地引进了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积极地引进了外国先进的管理方法,并同本国的传统经验结合起来,逐步地建立起一套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效率极高的科学管理体系,实现了企业管理现代化。从而使劳动生产率迅速增长,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度发展。战后日本在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方面的经验是多方面的,其中改革企业管理体制是一项值得特别重视的主要措施。前些日子,我有机会访问日本,参观了解了日本工业企业管理体制的一些情况,在这方面也得到了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经济在顺利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迅速实现了现代化。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认真研究日本经济现代化的经验和问题,不仅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借鉴,还有助于加深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增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胜信心。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惨败,国内经济严重破坏,海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丧失殆尽。国民财富约40%毁于战火,战后初期,工业设备的90%闲置无用,整个工业生产降到1914年20%的水平。(《日本问题研究参考资料》1978年第二期第9—10页) 战后,国内粮食短缺,工农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工业设备陈旧、原料缺乏、科学技术水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力推行以产业政策为手段的经济干预活动,对保护、扶植本国的幼稚产业和主导产业,调整衰退产业,加速实现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发挥了积极作用。日本干预经济的政策,既注意以调节社会总需求为主,又能从调控社会总供给方面根据国家经济计划的目标,制定并推行别具一格的产业政策。近  相似文献   

4.
日本战后家庭的变迁是国内现代化进程的衍生物,而其国内现代化道路的逻辑,既被战后国际体系所规定,也来自于自身的选择。以经济不断发展为存在前提的日本现代家庭模式,在经济上升时期,姑且可以获得广泛存在的空间,但进入经济停滞期和下行期时,就开始部分地失去其存在基础,而依附于其上的众多个体,则面临着不知何去何从的困难局面。今天日本社会所面临的诸多家庭问题,正是这一困境的具体表现,这一现实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日本所选择的战后现代化道路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实现了迅速的崛起.大量而高效率的技术引进是日本实现产业结构变迁与升级和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体现了日本技术变革与产业升级的实质.深入地了解和分析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各时期的过程与特点,对于正处于经济起飞、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我国来说,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现代化科学管理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条件近三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科学管理的历史时期。而且科学技术与现代工业的发展,都是借助于现代化科学管理加速其进程的。无论是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完成,还是日本现代工业的掘起,没有不赖现代化科学管理而计日程功的。因此,他们把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与科学、技术等量齐观,称之为经济发展的“三鼎足”或经济起飞的“两车轮”。这三十年来,我国凭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迅速地建立了数以万计的现代工业企业。现代工业企  相似文献   

7.
战后,利用外资和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加速本国经济发展所普遍运用的一种手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的方针指引下,把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作为发展我国经济,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中,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这一重大决策,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问题。本文拟就利用外资与资本输入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对外贸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高速度的扩展。这也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很大。日本在战后初期经济还比较落后,而六十年代后期却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经济强国,这是同它的对外贸易的高速度扩展分不开的。它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也有一定的影响。自从七十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了“滞胀”的死胡同。目前美国又处在一场正在发展的新的经济危机的阴影下,日本出口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度的扩展,占领别国市场,促使世界市场上力量的对比有  相似文献   

9.
在战后日本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日本选择了以重化学工业为依托的经济外向发展战略。这种战略的选择,决定于下述两个因素:首先,日本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国家,现代日本经济的运行只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外向化过程的统一;同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日本又是一个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必须发展以具有现代技术体系的新兴产业部门为核心的重化学工业,但需要把这些尚待进一步发展到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幼稚产业置于国家积极干预下的管理系统中。因此,战后日本的经济外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将战后日本职业训练制度放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进行动态的历史考察,分析和揭示战后日本职业训练制度形成与发展的背景、手段及其在促进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保持战后日本社会秩序稳定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这一研究不仅会丰富和深化我国关于日本职业训练的研究,打破以静态描述为主、缺乏动态考察,多为就职业训练而论职业训练,缺乏背景分析的研究现状,更重要的是,在当前我国经济日益飞速发展,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及其顺利流动业已成为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因而急需建立一套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职工培训制度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逆流”是战后日本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的发生既是美国占领政策变化的结果,也是日本保守政治家对战后日本政治、社会发展的现实积极把握与参与的结果,体现了日本政治保守主义的传统。“逆流”客观上符合了战后日本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对于促进战后日本经济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这一巨大成就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当时国际环境下 ,日本人发挥自身的文化底蕴 ,运用岛国细民的文化意识 ,团结合作的群体精神和超越意识 ,以及吸收异质文化的优秀成果而取得的。同时 ,战后日本文化具有特殊性 ,其文化机制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的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1993年4月1日至3日,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支持下。举行了第三次国际讨论会。讨论会的主题为:日本政府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日本战后经济发展,或者说现代化发展比较成功,日本政府在经济现代化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日本的模式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发展模式,是一个追赶型现代化的模式,在战后短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的现代化,再则日本是一个东方文化的社会。这些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参加讨论会的日本学者分别来自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市立大学、名古屋大学、一桥大学、东洋大学和西南学院大学,中国学者分别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上海社会  相似文献   

14.
职业技术教育产生于十八世纪末的欧洲,是在进行大工业机器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当今世界各国生产工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重要柱石。日本人称,职业技术教育帮助他们渡过了战后最困难的时期;瑞典联邦经济部专家认为,他们的经济优势不在于高等教育,而“在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职工培训制度的高度发展”;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和美国前总统蒙代尔为了寻求本国经济发展的出路,曾先后到联邦德国去考察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5.
现代日本图书馆立法 ,是现代日本文化教育法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推动战后日本文化教育的发展以及“科教兴国”起到了强大作用 ,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立法经验 ,本文旨在于为我国图书馆立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使用诠释研究方法,在综合历史事实与日本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析战后日本外交战略与日美同盟"非对称性"的关系。"非对称性"前期使得日本得以安心发展经济,完成战后重建和经济腾飞,中后期则促使日本重视自助能力的建设、扩大政治影响力。所以日美同盟的"非对称性"既可以是日本外交战略的重要资源,又可以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隐藏变量。  相似文献   

17.
科教兴国,即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既吸取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又摄取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对中国古代“以教为本”、“尊师重道”思想的弘扬和现代化。追溯这一伟大理论的民族思想文化基础,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加深对这一战略思想的理解,提高贯彻这一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一、科教兴国战略与传统的“以教为本”思想“以教为本”,视教育为民族生存的命脉和安邦治国之本,是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努力奋斗的重大历史课题。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强调以工业为基点推动现代化发展,将工业化视为推进民族解放和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建设工业的过程中从改进领导体制、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工厂管理、提升工人品质等方面积累和总结了工业发展的经验,在党的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指明了战后中国工业的发展方向、信心来源和最终目标,以顽强毅力推进战后工业的发展。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探索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形成过程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历史研究的现状关于我国目前的历史研究动向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对所谓战后历史学的批判、反驳和重新估价的动向日趋强烈。什么是战后历史学?本文认为,它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对战前和战时不尊重科学的皇国史观进行深刻的反省,重视世界史观点,(在如何研究世界史还存在着方法论上的不同见解),(2)以战后的日本民主化运动为背景,把民主化、现代化作为历史学的主要课题,(3)从分析各种经济关系着手,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宏伟工程的实践过程中,十分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产力的作用,并对科学技术作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的完整的科技思想,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刻领会邓小平科技思想,对于增强全党和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