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鹏赋》是李白超越有限的精神图腾,他在大鹏的现象中寄寓了自己的自由理想。这篇赋受庄子《逍遥游》的影响明显。但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一为哲学论文,一为文学作品;大鹏不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为李白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2.
《三界内》运用数字“三”与“九”的特殊文化内涵,以《易经》体现出的生成、运动原理为哲学基础,以“九品中正制”为评定人格的标准,设计了一个有意味的文本结构,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哲学解读,即虽然生命在“永恒轮回”的运动中是荒诞的,但人却处在奋斗的过程中;人需要有理想有追求,向善而在。  相似文献   

3.
由我校社会科学系副教授朱义禄撰写的《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已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6.5万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87年哲学类)的一项最终成果。该书从理想人格及其实现这一特定视野,来考察儒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一项具有开拓性  相似文献   

4.
《五行》、《六德》是思孟学派在充分认识人类自我的前提下建构的和谐人类内外秩序的两大制度创新。《五行》依《尚书》洪范九畴之"五行"旧瓶装思孟学派重塑人类内在精神秩序之新酒,《六德》以《周易》之六位反观人类社会君臣、父子、夫妇之六职,设六德,教六艺,以生德于中。实现儒家所愿望的秩序原则、和谐原则的统一。其理论创制的勇气和思路在复兴中华文化的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伦理学原理〉批语》看青年毛泽东的理想人格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伦理学原理〉批语》是体现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的代表作。在《批语》中,他提出了“自我实现”的理想人格,并阐明了实现这一理想人格所应遵循的原则,即个人主义原则与现实主义原则。青年毛泽东对理想人格的探索与追求虽有不成熟、不科学的地方,但在“五四”启蒙运动时期却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并为他日后伦理学、哲学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庄子》理想人格的超越性、真实性与自然性、自由性和审美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其特点 ,并指出达到《庄子》理想人格的途径是“忘”、“守”。在此基础上 ,对《庄子》理想人格做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论语》《孟子》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世敦儒业"的家庭环境,科举考试中的"连登三第",中唐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与积极参与,都使《论语》《孟子》对白居易儒家思想人格的确立和生存哲学的建构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可以说,以《论语》《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真正构成了白居易生命的底色和根本。  相似文献   

8.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含有丰富的人生修养哲学,文章尝试从其思想本源出发,提炼《道德经》对当代企业家人格修养的智慧指引,为企业家实践《道德经》所提倡的生命信仰提供哲学启迪。  相似文献   

9.
[解题]我对老庄学派的继承关系从来就持怀疑态度,尤其是《老子》和《庄子》的以无为与逍遥为代表的政治哲学及理想社会观,在我看来,似乎是两个互不相关的思想体系,甚至互有抵牾.我近期读《老子》,比较通行本《老子》和《帛书老子》,偶而发现庄子政治哲学及理想社会观的雏形于《老子》第五章,但不敢自以为是,于是乎述之于纸,欲以求正.  相似文献   

10.
周敦颐的《通书》在学术史上居于重要地位。从经学史上看,《通书》是一部通论《易》学的著作,它一方面体现出义理派治《易》的特点,另方面又受思孟学派影响,使《易》理心性化。从理学史上看,《通书》建立了以“诚”为核心的心性论,为宋明理学心性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在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民主思想的核心是让人民当家作主。其体系体现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和民主与纪律的有机统一。周恩来的民主思想的独特风格 ,体现在讲民主要尊重人格、要让人说话、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和要团结大多数。学习和继承周恩来的民主思想 ,对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简帛文献《五行》篇出土后,国内外各界学者对简帛《五行》篇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在诸如简帛《五行》篇的创作时代、作者、学派归属问题;简帛《五行》篇的比较研究;思孟"五行"与传统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的关系;荀子为何对思孟"五行"学说进行批判等问题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学界的不懈努力,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思孟"五行"说,也得以知道荀子在《非十二子篇》中所批判的"思孟学派"是于史有征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统筹发展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折射着和谐社会的思想智慧。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体现着对“民主法制”、“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社会安定”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的探索与追求。深入研究和领会这些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二曲的思想研究一直是一个不太被学术界重视的领域。一直以来,学术界不仅以“陆王”心学说,“程朱”理学说,兼采“程朱”、“陆王”说和“王学”、“庄”学说等多个不同的视角对二曲思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阐析,同时在二曲学的学术宗旨上也观点不一。此外,学术界认为二曲思想的内涵和特色主要表现在“悔过自新”说、“明体适用”说以及教育哲学思想等方面,由此而孕育的二曲思想以启蒙和经世致用指向昭示出鲜明的的时代特色。在此基础上,学术界一致认为二曲思想不仅与关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与实学以及西方文化(天主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二曲思想对我们的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在个体道德修养、人际关系的协调和社会秩序的整合方面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弘扬中国传统诚信思想中的优良道德资源,对于今天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建立现代诚信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理想人格,促进良好社会诚信风气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学术主张和有师承关系的儒者和墨者群体,但并不存在以家标名的学派,更不存在有明确师承关系或其它内部联系的法家学派。儒墨道法等家产生于汉代的学术总结,而百家划分的基本标准是学术。法家区别于他家的界限是"言"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治术。  相似文献   

17.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和百家争鸣的舞台 ,当时著名的诸子学派大都曾经在这个舞台上一展风采。其中黄老学派、阴阳五行学派、墨家学派、名家学派、纵横家学派、儒家学派是其主要代表 ,这些学派在学术争鸣与交流中修正、发展了其各自的学说  相似文献   

18.
杜甫在草堂时期,虽然志在隐逸,但潜抑的济世思想仍然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来,尤其是济世思想与隐逸之志的矛盾使诗人的人格形象表现出"狂人"、"囚人"、"幽人"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心态和情怀.文中进一步探究了其中深层的文化心理根源是诗人的道统人格与高层权势之间的矛盾斗争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美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所处的时代是蔡元培美学思想产生的现实土壤。国家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如何救国家于危亡之中,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尽相同的方法。蔡元培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用宗教思想来拯救国民和国家的思想,并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思想,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造成完全人格。这一思想的提出有力地打击了宗教封建势力,促进了中国科学、民主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底蕴深厚、意涵丰富、特色鲜明,应当受到今人礼敬。为了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于先秦时代的文化经典,通过文献解读、比较论证和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多角度剖析了中华传统民本思想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研究认为,中华传统民本思想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惠民利民、安民富民”,得民心顺民意,协商举贤以及“谋及庶人”等重要理念和观点,是中华文化的优质基因;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彰显了人类民主理想和实践的中国智慧与中国特色,富含现代民主的养分,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可以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出一条现代民主的道路;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实际上已成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丰厚滋养。研究还认为,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在人类文明史册中独树一帜,当代中国具有民本特色的民主政治实践,包括党的群众路线的不断拓展、协商民主的日益完善等,正在发展成为另外一种可供选择的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就是人民民主,即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