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水土流失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 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国人担扰的热点,而水土流失成为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据2002年水利部公布的水土流失资料[1],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其中水蚀面积165万km2,风蚀面积191万km2,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有26万km2水蚀风蚀交错区.江西省水土流失面积3.51万km2(全部为水蚀),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21%.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是茶叶种植大省,提高茶业产量和生产技术效率对茶农收入的增长至关重要.采用SFA模型分析法对浙江省不同茶叶种植规模以及对应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茶叶种植规模与技术效率呈"倒U型"关系,说明茶叶生产技术效率随着种植规模的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若不考虑技术无效率的影响,会使平均产出增加14.79%.②不同种植规模下的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差异,中等种植规模的生产技术效率最高.③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种植规模的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不同.小规模中,从事茶叶种植年限、是否加入合作社会对技术效率产生促进作用;中等规模中,茶园面积、家庭成员中是否有大学毕业生等会对技术效率产生阻碍作用;大规模中,茶园面积、是否加入合作社等会对技术效率产生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区域开发利用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给城市建设中协调人地关系、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参考.基于2009—201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借鉴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新研究成果,结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与灰色GM(1,1)预测模型等方法,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变化情况进行相关计量与分析,并对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2009—2019年长沙市耕地、园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逐年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总面积由117.46万hm2增加至118.10万hm2;2)2009—2019年间,长沙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36.556×108减少为1527.587×108元,共减少了408.97×108元,变化率为-21.12%;3)2009—2019年间,长沙市水文调节、气候调节、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与气体调节服务功能贡献量均占据各时期内所有功能的10%以上,是长沙市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4)预测到长沙市2021—2029年,建设用地面积将持续增加,其他土地类型面积持续减少,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4.
淳化街道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1958年,当时的吴墅大队就有群众开始自发种植茶叶。二十世纪70、80、90年代,全街道进行了3次大的茶园建设和开发。至2009年底。街道茶园面积已达9500亩,其中集体连片开发已达5300亩。形成了田园-吴墅—茶果场-青山、茶岗-青龙-索墅-柏树-西城、周郎-新兴-滨淮-民主等三大“茶叶开发带”。  相似文献   

5.
信阳市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效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产业是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的主导产业,是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针对茶叶发展的主要5种生产经营模式:生态茶园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小型农户自然绿色种植、产销一体化、创新茶园,采取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结果显示,创新茶园在综合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在生态方面最优,并根据最终评判结果提出政策建议:发展模式上大力提倡创新茶园和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发展方向上突出生态效益;保护传统的小型农户自然绿色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茶农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福建安溪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安溪县茶农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双对数模型对茶农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表明,茶园面积、茶农家庭总收入、茶叶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以及地区差异对茶农投资行为呈正面影响,而茶农家庭劳动力人数则呈负面影响,茶农的风险意识影响不显著.因此,当前增加茶农收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亚热带东部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林和 (Camelliasinensis) 茶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结果表明 ,马尾松林、茶园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为茶园大于马尾松林 (P <0 .0 5 ) .群落内各类群生物量中 ,真菌与放线菌占绝对优势 .微生物生物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 ,其总生物量与土壤垂直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反映了土壤不同深度生境条件对微生物分布的影响 .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已远远超出其承载力,土地供需矛盾紧张,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本文利用GIS和RS技术,对信阳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信阳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从可利用土地资源绝对数量来看,信阳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的面积为1575.04 km~2,约占总国土面积的8.4%;从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量来看,信阳市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的平均值为0.0224 hm~2,资源丰度空间分布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2)信阳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自然环境因素对可利用土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经济因素是影响后备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主要原因,进而影响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社会政策因素对区域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可重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茶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对福建省茶叶主产区生态保护支付意愿与额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年龄、受教育年限、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年限是影响茶农支付意愿的显著性因素。(2)茶园的经济效益对农户是否愿意支付起主导作用。(3)茶叶生产质量是茶农关心的首要问题,但茶农对是否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存在矛盾心理。(4)茶农对茶园生态保护意愿支付额度:有一定种植经验和文化程度较高的茶农倾向于每年每公顷支付18000元;文化素质较高且对茶园生态功能、茶叶质量安全具有一定认知的茶农倾向于每年每公顷支付21000元;茶园生态发展的主题定位、经营规模、发展方案等方面较完善的茶农倾向于每年每公顷支付24000元。综合考虑茶园生态保护中茶农的机会成本及支付意愿对制定茶业发展政策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控制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必须从生产源头抓起。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江苏省331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者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生产者道德风险行为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部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者没有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进行生产,存在道德风险行为;生产者的性别、家庭结构、种植面积、无公害农产品收入比重以及质量安全控制培训、农业合作组织、商品化程度、对食品安全的担心、对监管和违反标准生产处罚的了解程度是影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者道德风险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今日南国》2008,(12):51-51
西林县位于广西西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地貌属云贵高原余脉。全县年平均气温19.6℃。年均降雨量约1100毫米;全县土山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0%以上,土壤主要有红壤和黄红壤.分布在海拔800—1200米之间。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宜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12.
根据“908专项”海岛海岸带调查工作所获取的资料,江苏省海岛为32个,其中有居民海岛5个,海岛面积为59 km2,海岛岸线长度为94.3 km.海岛潮间带面积9.2 km2,岩滩、砾石滩、砂质滩和淤泥质滩均有.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环境评价结果表明:海岛潮间带沉积物环境质量好,符合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要求.海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有138种,生物平均栖息密度高达14 406 ind/m2.海岛植被面积总计3 769 hm2,其中面积百分比前三位的植被类型为人工植被、水生植被和草丛.  相似文献   

13.
基于山东、陕西2省265个苹果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系统分析了土地细碎化与劳动力结构对苹果种植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细碎化对苹果种植户技术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劳动力老龄化对苹果种植户技术效率作用为正;女性劳动力占比和苹果种植户平均受教育水平对其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此外,样本区域苹果种植户技术效率均值为0.601 8,且随种植面积扩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多山的国家,山地区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70%.我国山地区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且极具开发潜力,但地处偏远,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中国农村扶贫纲要(2011-2020)》所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就是典型的山地区域.本文以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例,探讨山地区域的基本特征、存在问题以及促进其发展的措施,以期能为山地经济研究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户甘蔗种植机械化的因素解析:诱因及交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中国食糖的主要原料,近10年甘蔗糖占全国食糖产量的90%以上。我国甘蔗种植机械化率约为6%,较低的种植机械化水平直接影响到甘蔗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利用农户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影响农户采用机械种植甘蔗的因素,并着重分析土地因素及其交互项的作用。研究发现,总体土地质量、受教育年限、是否参加农机培训、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是否加入农机合作社、甘蔗专业化程度、甘蔗收入比重、是否平原、家庭人均收入以及地区哑变量对种植机械选择概率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是否租入土地、新植面积地块质量和农业劳动力人均新植面积具有正向作用;总体土地质量与某些因素具有交互效应,而土地因素之间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广泛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公园的面积规模和特点,对今后的国家公园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以加拿大、俄罗斯、美国、巴西、南非、法国、日本、新西兰8个国家为例,对比分析国家公园的建设面积,进一步讨论以历史文化、珍稀物种、生态系统、自然景观为主要保护对象以及综合保护型国家公园的规模特点.统计了308个国家公园,其中2/3国家公园的面积在100~2500 km2,面积小于100 km2的国家公园一般因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海岛海岸自然景观或分布狭窄的珍稀物种而设立,面积大于2500 km2的国家公园多是对热带雨林、荒漠、冰川苔原等生态系统或多种生态系统的综合保护.结合我国国家公园的定位和设立目标,建议综合保护型国家公园面积在500 km2以上,以河湖湿地和海岛海岸生态系统或地质地貌景观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规模可稍小,但不宜低于100 km2.随着今后国家公园建设的推进,应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实践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适宜面积.  相似文献   

17.
开展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有利于了解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以地处三峡库区的重庆市丰都县为例,遵循代表性、完整性、可计量性等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选取坡度、高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自然损毁情况作为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GIS进行单因素的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再利用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和重分类工具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将丰都县划分为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5个类型区。针对丰都县土地生态敏感性分区特点,建议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方向调整,减少极度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的分布面积,有效防控中度敏感区向高度敏感区的转变,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今日南国》2009,(10):F0002-F0002,1
凌云县是凌云白毫茶的原产地,素有“白毫茶之乡”的美誉,1984年,凌云白毫茶经全国优良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第一批30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之一(编号:华茶26号):1992年载入《中国茶经》,是广西第一个被认定的国家级茶树良种;2005年,获地理标志产品。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1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6.1万亩,有机茶面积0.45万亩,通过有机转换认证茶园面积0.5万亩。凌云县8个乡(镇),1.126万户5万多人涉及种茶、制茶、售茶。茶叶是该县“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对推进该县的小康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面积7.9万km~2,占长江流域4.4%。总人口2937万人,密度400人/km~2,最高达600人/km~2。山地占78%,丘陵地占18%,平坝地占4%,垦殖系数为42%。25度以上坡地占旱地33%,人均耕地0.065km~2,人均粮食341kg。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干流三峡河段的西陵峡,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下距葛洲坝水利枢纽38km。是解决长江中下游洪水威胁的诸多措施中的一项关键性工程;又是全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它将为华中、华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农田的减少,已经为世界范围的大问题。地球上真正适合于农业生产的耕地只占陆地面积的1/10,而且各个国家拥有的耕地数量又极不平均,例如在丹麦,耕地占整个国土面积的65%,英国占30%,美国占20%,苏联占10%,中国占10%,有些国家只占5~6%.这些有限、难得的已耕地,是各国人民最为宝贵的物质财富,也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更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我们知道。耕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古人的“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正说明土地是人类的母亲,它对于人多地少的我国来说,就成为更突出的问题之一.本文拟就中国历史上耕地分配,谈谈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