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自西部大开发之后,党中央又做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使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无疑遇到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新形势要求的巨大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形成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以振兴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在新经济推动下,新一轮社会转型浪潮席卷全球,以传统农业经济为根基的中国乡土社会结构同时面临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以新经济为主导的后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把新经济引入中国乡土社会,则必须重新对新经济浪潮做出社会认定,对新经济崛起与中国乡土社会结构转型做出历史定位,以保证在新经济浪潮下中国乡土社会结构转型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倔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在新经济推动下,新一轮社会转型浪潮席卷全球,以传统农业经济为根基的中国乡土社会结构同时面临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以新经济为主导的后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把新经济引入中国乡土社会,则必须重新对新经济浪潮做出社会认定,对新经济倔起与中国乡土社会结构转型做出历史定位,以保证在新经济浪潮下中国乡土社会结构转型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4.
浅论西部资源与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面向21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事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影响到国家和全民族的长治久安的大战略、大思路。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无疑遇到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新形势要求的巨大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形成合理的农业结构以振兴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西部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政府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西部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只是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果,一些重要的结构性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西部各级政府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办事,不能越俎代庖,包揽应由市场、企业、农民去做的事情,要"有所不为";同时,西部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对农业结构调控的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在这方面要"有所为";尤其在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农民整体素质低、市场不成熟不规范条件下,各级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的诸多方面不但要"有所作为",而且要"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6.
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本对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桎梏.出现文化产业“融资难”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化产业被金融业双重边缘化的问题: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建立在工商业基础上的金融体系之间存在着不兼容性,导致整个产业被金融业边缘化;二是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产业内部企业规模结构因市场分割导致的规模偏小,小型、微型企业的广泛分布导致了金融业因规模偏好带来的边缘化.解决“融资难”问题的关键不能局限于出台一项或数项具体激励措施,而在于调整改善制度结构,通过文化企业、金融业、政府三个主体的自我完善和调整,实现相互适应、共同发展,提高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效率,为文化产业融资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平台,进而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现代化建设相对滞后。在西部大开发中,由于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和发展重化工业,资源依赖型工业发展方式也产生了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社会问题。在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背后,与此并行的还有一条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多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之路,并呈现出生态现代化的取向。为此,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过程之中,西部民族地区需要改善政府直控型环境治理模式,重视社会参与及企业发展方式的生态转型,在均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之上推进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政府基于国内国际发展趋势做出的战略决策。经济“双循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西部农业市场培育赋予了难得的历史契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构、“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效应和经济“双循环”发展战略的提出都为西部农业市场培育提供了历史机遇。但西部农业市场本身所存在的内部发展动力不足和外部拉动力较弱的双重困境却严重制约着西部农业市场的发展。在系统分析西部农业市场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双循环”战略,提出应从四个方面促进西部农业市场发展:扩大西部农业市场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产品在东中西部之间合理流动;改革西部农业要素市场和西部农产品市场之间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土地-劳动力-金融-技术-数据”五大要素市场间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文明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演化是一种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属于该系统的近平衡结构,工业文明是它的第一个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现已开始向它的另一种更高级的耗散结构--信息-生态文明转变.在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转变中,为何欧洲走在前头而中国大大落后,在新的文明转型中我们如何避免再次落伍,可以从耗散结构论、非线性动力学等系统理论中获得某些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态化转型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主动适应和主动式保护,通过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发展质量的升级及发展效益的提高。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为例,分析西部地区农业生态化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近年来在农业生态化转型方面的实践探索,总结农业生态化转型中的有益经验,提出逐步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支持制度、进一步推动小农户生态化转型、建立与农业生态化发展相适应的市场体系、在农业生态化转型中注重系统化思维等方面的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部农村工业化的创新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以来 ,农村工业的“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经济尤其是东部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目前西部地区的生存和发展仍然需要农村工业的发展。但在世界和中国经济环境都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 ,西部农村工业必须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 ,实行彻底的发展战略调整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送旧局、处变局、迎新局的压舱石,农业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新话题、新课题。通过厘清农业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发现,在历史阶段,农业曾扮演了工商业资本积累的来源、国民经济的蓄水池、战略市场后备资源的角色;“双循环”作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需要把握工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农民与市民、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四对关系,明确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收入分配、农业国际化四大战略任务;通过对农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的分析,从理论上梳理出农业、工业、服务业之间的产业链循环,农户、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之间的价值链提升,国内国际农产品的供应链稳定,农村市场挖掘与城镇农产品消费之间的关系。在路径选择上,要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围绕中国并连接世界的农业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衔接供需两侧,融合城乡发展,形成农业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的缺位使原来就不够健全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功能更加薄弱。农村政策性保险具有向农业提供政策性经济补偿与促进农村经济融入开放市场经济的两重职能。正是由于农业保险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策性保险制度在农村金融体系的定位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部地区必须认清农业主产区的特殊性,切实根据区域资源禀赋特点、比较优势及市场需求变动趋势,矫正“逆比较优势”的产业选择偏差,由传统的“纯工业”发展模式转换为“以农为本”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与农业关联度高的工业门类,使区域内丰富密集的农业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业经济优势,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城乡互补的产业结构和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品加工制造产业链,真正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这是破解“三农”难题,实现中部崛起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新疆林果业的发展优势整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林果业具有两个方面的发展优势,即自然的资源优势和后天的社会优势,这是影响新疆林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要使林果业成为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对这两种优势进行整合,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实施这种整合,需要通过特色化、产业化和生态化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发育农村要素市场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有赖于市场化了的要素结构的调整优化。要素结构调整在前,产业结构调整在后。发育农村要素市场,还有利于提高农村要素的利用率和生产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农村要素市场发育滞后于城市,是导致城乡差别较大的重要原因。农村要素市场发育之所以滞后于城市,是源于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资本原始积累与城乡二元体制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城乡二元体制,强制性压低农村要素价格,由此形成的要素价格剪刀差,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发育农村要素市场的关键,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因势利导地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在城乡一体化基础上实现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  相似文献   

17.
根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五年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严重问题,基于“十一五”规划,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基本宗旨应当是居民的富裕,而非地域的繁荣;为了居民的长期持续富裕,必须培育西部地区的自身造血功能;西部地区自身造血功能应当根源于民营经济,基于自主创新能力;西部产业发展要突破资源启动型约束,开发基于知识创新的现代产业;着力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从根本上消除知识贫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压缩居民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实现空间格局的规模经济;东西部地区优势互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1999--2008这十年的经济统计数据表明,南疆兵团存在着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第二产业与第一、三产业协同性弱,产业结构缺乏市场调节作用,轻重工业比例失衡,就业结构与经济协调能力不足,等等。应在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处理好新型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关系、加快第二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信息化建设等几方面着力,尽快改变局面。  相似文献   

19.
花江大峡谷是贵州中西部旅游热点地区之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以其旅游景观突出、自然生态非常脆弱等客观条件,加上特有的区位优势,都使其对贵州旅游业乃至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有着特殊意义。本研究结合旅游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喀斯特地区旅游开发的适合模式,认为花江大峡谷的开发必须以保护当地生态为前提,结合旅游资源的特色,开发以文化体验、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科学教育等特色产品,并抓住当前大峡谷地区发展的良好机遇及自身优势,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强化保护及人才意识,花江大峡谷地区完全可显示它强大的旅游功能,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