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环境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人们紧急避险时的行为空间和思维特点,例如,求生本能、向光本能、追随本能、躲避本能、超常发挥和患难与共等,由于事故的突然性、复杂性和致命性,常常使得人们的本性或本质暴露无遗,抢险救灾的部署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运用拉康有关死亡本能的理论探讨小说<土生子>中主人公别格的死亡本能和他作为悲剧英雄的命运.别格的攻击性既是其与白人想象认同的结果,也是死亡本能,即破坏意志的显现.别格死亡本能的特征表现为:重复自动性、自我毁灭性、创造性、快感目标以及无法控制性.  相似文献   

3.
《晨歌》是美国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母亲题材诗歌中的一首代表作,诗中使用的多重隐喻在理解整个诗篇中起到轴心性作用。本文试从认知诗学视角解读《晨歌》中的隐喻内涵,并以此展现普拉斯认知思维状态、初为人母时的欣喜与矛盾的心理变化,从而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诗人匠心独具的创作技巧和欣赏作品的丰富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4.
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是一种哲学世界观,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则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哲学,他们之间具有一种内在关联,从而使弗洛伊德的思想汇入西方哲学源流之中。从弗洛伊德的本能学说看,叔本华和尼采的意志论都包含着一个内在矛盾,即无法在理论上逻辑地说明与生存意志及权力意志相反的现象,因为二者都共同缺失一个与生存意志或权力意志相对等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死亡原则。  相似文献   

5.
传统本能观将本能视为先天既定的、一成不变的生物机能,因而也将本能行为与习得行为之间划分了明确的界限,这种本能观导致了遗传决定论与环境决定论两种极端对立的立场,并且典型地体现了传统的二元分立与对立的机械论立场。而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理论启示我们,将本能行为与习得行为看作两个相对的概念,它们的关系是交叉的、交互作用的关系而不是截然分离的两个行为层面,它们都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任何先天的本能都需要后天环境的诱发或完善,而任何习得行为都需要一定的先天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6.
运用推理演绎法,在对群体行为本能性和难预测性的演绎推理基础上,导出关于信息公开的本能假设:逐利避害和权责明确。并进一步推理演绎,论证得出:由于社会本能力量的强大和非理性,社会必须保护和控制社会组织及社会组织之间的逐利避害本能,才能实现信息公开在资源配置最优与资源配置公平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分析弗洛伊德的本能论,阐述了在现当代文学中,作为丑学之主要内容的本能欲望无处不在;性本能是主体这一理性载体的非理性表达,作家们把本能论做了民族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本能与道德     
本能是一种原始生命力,而原始生命力既可以是创造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过度放纵本能会破坏人格的完整。道德的起源与发展并非与本能是对立的,恰恰相反,它是为维护人的长远利益而产生的,“与本能对立只是它们与本性之关系的最外在的表现,在深层,文化正顺应着人类潜在的可能性。”所以,本能与道德并非一对死敌,提倡道德同样也是保护人的本能。爱欲存在的矛盾提醒我们:爱需要教导,需要学习,需要与人格的成长相伴而行。人的任务是通过意识的深化和拓展,把原始生命力整合到自我之中,强健自我的任务是学会坦然面对、合理转换,能够疏导并驾驭自己。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宇宙无意识的概念,认为宇宙无意识是宇宙自然运行的根本规律在人性中的反映,它体现为人的和谐本能和发展本能,两件本能既对立又统一,是人性生长的根基。  相似文献   

10.
西尔维娅·普拉斯以其高度个性化的诗歌主题、离奇独特的意象、强劲激越的节奏而引人注目。她的诗化人生和人生诗化一直是评论界的焦点。国内普拉斯研究始于1980年代,时至今日,研究者们挖掘出她的诗作包含自我、生命观、女性主义和政治历史观这4个主题思想,并较深入地分析了她诗作中体现的自白风格。普拉斯研究要突破普拉斯的个人叙事,可从普拉斯跨大西洋背景探讨诗歌中的文化观,也可探讨诗歌与现代传媒的关系,探讨前辈诗人对其诗歌以及其诗歌对后辈诗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运用拉康有关死亡本能的理论探讨小说<土生子>中主人公别格的死亡本能和他作为悲剧英雄的命运.别格的攻击性既是其与白人想象认同的结果,也是死亡本能,即破坏意志的显现.别格死亡本能的特征表现为:重复自动性、自我毁灭性、创造性、快感目标以及无法控制性.  相似文献   

12.
甜是人最早能辨别的味道,也是人年老后依然能判断和喜欢的味道。甜味是人追求幸福的本能生理基础,正是这一基础决定了人终生都在寻找和追求幸福。从童年时期对本能幸福的追求,到成年后幸福感的缺失,再到老年后对幸福的回味和留恋,可以说,幸福一直同甜味缠绕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现实社会中,人们发现随着物质生活的越来越丰富,许多人的幸福指数并没有随之提高,各种文明失态行为也屡屡发生;弗洛伊德的本能压抑理论是从生物学上对人性的一个系统剖析,能够给我们一些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启示:我们既要遵循本能的需求,满足某些本能的需要;又要对某些本能加以必要的克制,以保证人类健康地发展;还要对某些本能加以正确的引导,使本能发挥最大的潜能来建设社会主义文明。  相似文献   

14.
仅依据弗洛伊德后期的"本我-自我-超我"模型很难全面理解古典精神分析的自我理论。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以"性本能"与"自我本能"的矛盾为起点,逐步由"自我本能"演化出作为连贯结构的"自我"概念。在其"对象力比多"和"自恋力比多"的对称性模型中,自我分别通过"认同机制"和"自恋机制"与对象和自体产生交互性关系。这一思想被后来的客体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以及拉康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的本质和"不完整主体"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人的"本能"是为了活着而具有的先天能力,由此,人的"本能"决定人的"本性"是"自私"。个体的"自私"本性只能在群体的竞争关系中才得以实现。个体对集体既依赖又抗争的态度,决定了"自由"是人类的本质。个体无法脱离群体以实现"自我"的特性,使任何意义上的个体都是"不完整的主体",都必须在与他者构成的关系中确立自身的主体性。关于人的"本能、本性和本质"的新认识和关于主体的新的"不完整主体"理论,对于阐释宗教、文学等文化现象,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性有本能和需要两个层次以及生殖、享乐和健康三大功能,都是由人类进化而伴生的生理和社会现象,而不同的社会文化类型对性活动性意识的态度是不同的,由此而构筑的道德伦理内容也有很大差异。从这个角度切入,可以窥见不同的社会文化类型中人们的不同生存状态。可资对比的是古希腊类型和中国古代社会类型。  相似文献   

17.
评论界惯常认为普拉斯的经典诗集《阿里尔》是她在婚姻破裂时极端情感的“自白”,个人记忆的表达.本文通过从文化记忆的视角诠释她的《阿里尔》诗集中的名字所包含的文化记忆、文化记忆下大屠杀的恐惧、文化记忆下的核战争,以使读者摆脱“自白”对她的诗歌的束缚从而真正理解《阿里尔》诗集.诗集被置于历史时空中审视时不仅是普拉斯个体记忆的缩影,更是集体文化记忆的再现,它展示了诗人作为自白派诗人的个体痛苦和经历,也暗含了诗人对政治和历史中集体记忆的关注,尤其是对二战和战后的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等一系列国际事件给人们带来的恐惧的关注.作为20世纪伟大的美国女诗人,普拉斯以其独特的诗歌书写了特别的文化记忆并且重构了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18.
对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史上一个标新立异、独具特色的派别,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核心是无意识理论、本能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它们无不充满革命创新和不懈探索的精神,对西方心理学乃至整个人类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其决定论、泛性论、非理性和悲观主义方面的局限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长篇小说《坚硬如水》是反思人类死亡本能与生命本能功能性结构关系的极好文本。身患“革命与爱情双魔症”的小说主人公,集两种本能于一身,并在狂热的“革命”活动中将二者同时引向了极端。暴力、破坏是其死亡本能的呈现形式,弑父行为是暴力活动的主要内容,而语录和“革命歌曲”则是暴力实施的强大刺激物。破坏本能在把情欲推向巅峰的同时,也使主体走上了自我毁灭的“回归”之路。小说的价值在于,它为人们反思“文革”浩劫提供了人类学或心理学依据,也为弑父——寻父、死亡——生命等心理张力现象的文化之谜,提供了新的视界。  相似文献   

20.
西尔维亚.普拉斯的诗歌给人的印象是充满了"死亡"的气息,然而死亡并非其终极目标。本文从她诗歌中一些意象入手,解析意象中以死亡为主题的不同层次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同时也是诗人对生命的体验,体现其对新生命的渴求。最后以《拉扎勒斯女士》一诗为例,探讨蕴含在普拉斯诗中的复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