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明清弹词在吴地广泛传唱,吸引了广大妇女听众,激发了吴地妇女参与弹词创作和演唱的热情。吴地妇女在对弹词文化艺术的追求中,显现出女性的文学天赋和艺术表演才华,萌发出女性的自强意识,产生了对封建礼教的离异倾向。弹词文化的繁荣对吴地妇女思想观念的裂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许兴海  刘洋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75-76,126
从徽州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层面入手,剖析了徽州古民居厅堂“中堂”装饰风格的形成与徽州人内心世界、外部环境以及文化艺术氛围的相互关系。徽州古民居独特的形制为徽州古民居“中堂”装饰文化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徽州与“吴地”之间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微州古民居“中堂”装饰文化形成的外部因素;徽州社会的崇儒重教文化传统为徽州古民居“中堂”装饰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历史与文化基础,也是“中堂”装饰风格在徽州古民居中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历史上妇女再婚观的演变,以宋代为分水岭。宋之前,社会各阶层对此有着较为开明的观念。宋之后,封建统治者大肆提倡妇女的抱贞守节,至明清二朝,对妇女再婚的桎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诚然,吴地是华夏版图中的一块,吴民们对妇女再婚的观念,有着与全社会同步发展的共性——日趋禁锢;然而又因吴地经济、文化发展的特殊性,有着二律背反、双向发展的区域特色——宽泛与禁锢共存。由于在官方史书和文人儒生的野史笔记中侧重于宣扬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训谕戒律,褒奖贞女烈妇,极易局限视野,从而忽略了吴民们的宽容观念和习俗。社会生活是多层次的,纷繁复杂的。本文试图从不同层面的社会习俗中,寻求吴俗妇女再婚观演变的真实轨迹。  相似文献   

4.
徽人与近四百年间吴地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徽人与近四百年间吴地文化严迪昌本文旨在讨论近四百年间寄籍吴地之徽州人氏的文化投入与建树。明清时期徽人对东南文化的演进和胚变,曾起过深巨作用,其影响遍及江浙地域,以富庶繁华冠称天下的苏州府属各州县自亦概莫能外。笔者以为近世吴地文化的架构基石为仕与商的深...  相似文献   

5.
妇女的经济活动反映了她们的经济劳作空间.明清徽州中下层妇女在宗族罔顾,家中无依的环境下,选择踏出闺闱,走出小家庭的范畴,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中,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在家中她们纺棉织布、豢鸡豕,事灌园以补贴家用,在田间她们耰锄业茶以收获口粮,有些妇女还运用自己的技能资本从事小本商业运作以获得收入或出卖劳力获取薪资.  相似文献   

6.
明清徽州地狭人稠,生存危机,在商品经济大潮的涌动下,大批男子出外经商寻求生计,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在徽商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徽州妇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起始阶段,她们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鼓励家人经商致富,并捐献妆奁,变卖田产,设法筹措扩充经商资本。在男性出外经商期间,徽州妇女辛苦持家,守身如玉,为其提供可靠的后方保障。她们还辛苦纺纱织布,采茶制茶,为徽商提供销往各地的日用商品。在特殊情况下,她们甚至走进市场,亲自经营,以维护家族商业的持续繁荣。明清徽州妇女对商业活动的广泛参与,在促成徽州商业总体辉煌的同时,也为女性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空间。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长江下游、太湖之滨的吴地居民 ,具有独特的生态自然环境 ,吴人在适应这种“水”环境的过程中 ,形成了以稻作农业和商贸为主的经济生活模式。以此相伴 ,产生和发展了吴地文化类型。吴人在与特殊的生态环境、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传统的相互作用中 ,经世代累积、长期积淀而形成了共同的人格特征 ,因此 ,吴地居民人格的区域特征是人与自然、人的生产活动、人与文化的互动中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王传满 《南都学坛》2010,30(1):49-52
明清徽州妇女节烈现象非常突出,其原因是与贞节观念在明清社会的强化及徽州本土的内在因素分不开的。明清徽州女性群体性的节烈行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家庭和社会影响。明清徽州节烈现象致使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更为突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损失。明清徽州节烈妇女坚守贞节,使自己赢得一定的社会威望,能有效地平息邻里争端,感化部分社会不良分子。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对传统的性别观不断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内涵,以维持婚姻家庭的稳定,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明清徽州妇女群体性节烈行为之主体性因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贞节观念几近宗教化,而徽州节烈现象尤为突出。已有研究多针对明清徽州妇女崇尚节烈的外在原因。普遍忽略了其主体性因素。在明清徽州贞节妇女群体性节烈行为的表象之下,其实隐含了暧昧、复杂的动机,其主体性因素主要表现为:对贞节伦理的守护、对家庭责任的担当、对困窘生活的逃避以及留名传世的愿望等若干方面。内、外因素的共同驱动,遂使贞节观念彻底地深入徽州社会,成为一种潮流,明清徽州节烈妇女是宗教化的贞节观念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0.
性别歧视(sexism)是一种以性别为基础的歧视现象,近年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从事妇女问题研究的学者们辛勤耕耘,开拓了妇女研究的先河,妇女在社会、经济、家庭及个体等各个领域方面的发展使妇女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笔者拟以《圣经》、《水浒》为例,剖析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探讨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部反映晚清安徽政情的史籍,中外交涉是《皖政辑要》文献记载的重要内容。在该书中,编纂者列《交涉科》于各科之首,并依照中外交涉的主要事项设立子目,从"商约"、"教务"和"合同"三个方面再现了晚清安徽中外关系的概况,因而具有了弥足珍贵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安徽省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城市化道路。安徽城市化严重滞后,加速推进城市化是本省本世纪前2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战略任务。本文先分析安徽省城市化进程和现状特征,进而提出一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终身致力于教育救国事业。1906年,他应安徽巡抚诚勋和学界名流姚永概的极力邀请,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并协助创建省师范学堂,对安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安徽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安徽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安徽省各市2003~2010年数据进行农业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池州、蚌埠、淮南、淮北、毫州出现规模报酬递增,安庆、池州、滁州、巢湖、六安、宿州、毫州出现规模报酬递减,表明都没有达到DEA有效,存在效率改善空间;黄山、合肥、铜陵连续八年DEA有效,遥遥领先,淮南、淮北、毫州、六安在七年时间里DEA无效,而且效率值在低位徘徊,表明两个梯队效率差距明显。DEA视窗分析得出合肥、蚌埠、阜阳、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安庆、黄山得分稳定在0.9的较高效率水平上,六安、淮南、淮北得分较低,合肥、池州的产出效率有提高趋势,亳州、蚌埠、巢湖相对效率均值呈下降趋势。从整体看,安徽省各市农业投入产出效率都有小幅改善,建议适度加大皖北地区的农业要素投入,尤其对机械动力等薄弱要素的投入,进行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产和粮食品质;池州、滁州、安庆应借鉴黄山、合肥、铜陵发展特色农业的经验,规模耕种;减少资源开采过程中的耕地破坏,合理治理沉降区。  相似文献   

15.
张扬自如、通变创新、经世致用、好学尚贤、理性求真是安徽文化的主要特质,体现在安徽哲学思想、史学、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工艺等多个方面.目前,文化的竞争最终将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竞争力,因此研究和培育一个区域具有竞争力的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电信实业与主业的分离,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电信实业近两年才从主业中分离出来,需要不断地发展壮大,不断地提高整个集团的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文章主要针对安徽电信实业的现状,指出安徽电信实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增强安徽电信实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桐城派在二百余年传衍发展过程中,书院讲学起到了基因性塑造作用,而徽州紫阳书院、问政书院和安庆敬敷书院等,则是桐城派在安徽从事书院教育的主要基地.两地人才的培养、文风的培育、相互间文化交流的增多,与刘大槐、姚鼐等多年主讲这几座书院有密切关系.对此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桐城派的传承规律和清代安徽书院教育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图书馆的多项传统业务已不能满足社会对它的需求.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在新技术的带动下,图书馆的业务活动发生了重大变更,正逐步实现自动化、网络化、虚拟化.  相似文献   

19.
皖籍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是极具代表性的先进群体。随着《新青年》的创刊,在陈独秀的周围迅速地结集了以皖籍进步青年知识分子为主的作者队伍。而那些非皖籍的撰稿者们,无一不是与陈独秀关系熟稔或是有过一定的交往。地域情结固然是促成他们聚集的首要因素,但是共同的思想基点才是他们相互之间得以合作和联络的情感纽带和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20.
此系《安徽通史》《绪论》之节文。在对安徽各个历史阶段大事、要事叙述的基础上,梳理发展脉络,刻画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以给热火朝天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兼便读者居高临下,从整体上鸟瞰和把握安徽历史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