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爱家 《社区》2010,(6):6-7
什么是谎言?一个简单的解释是“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描述”。而对于谎言本身.我们也要尊重一个客观事实.就是谎言有“善意”与“恶意”两种,虽然任何谎言都是编造出来的不真实的话语.但善意的谎言包含爱与关切,恶意的谎言造成恨与伤害。  相似文献   

2.
晴云 《今日南国》2008,(6):74-75
初次见面,男人编了一个谎言,之后类似的谎言接连不断。起初晴云还有些怀疑,可是当爱占了上风后,她也越来越相信对方。“我只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正在遭遇同样欺骗的女孩,千万要睁大眼睛,不要再上当了。”她说。  相似文献   

3.
孟谦 《社区》2010,(6):1-1
在本期我们讨论“怎样对待善意的谎言”这个话题的时候,要搜集一些有代表性的“善意的谎言”,让人稍感意外的是,这方面的例子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几乎可以下这样的结论:“实话实说、直来直去”是我们所赞扬的表达方式,但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直来直去”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边吉 《社区》2010,(6):8-9
白色谎言是在不伤害对方的前提下,为使事情控制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而说的一些不含恶意的谎言。它是一种人与人交往时常用的手段和一种处理困局的方法。只是在运用这一手段时,要注意尺度,更不要违背我们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5.
蒋则沈 《社区》2010,(6):14-15
我们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免不了跟谎言打交道。所以识破谎言是我们理应具备的能力,即使是善意的谎言,我们也应在接受善意的同时保持一份清醒。那么怎样识破谎言昵?其实说谎时,人总会伴随着些许反常,只是说谎者自己意识不到。  相似文献   

6.
乐之 《社区》2010,(6):10-12
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谎言”里其实包含着不少婚姻大道理。理性地去参悟这些道理,不要让神圣的婚姻被众多小谎言慢慢瓦解。当你明白夫妻间的谎言也是一种“真诚”的对话,是一种真实的生活映照时,那么,就化猜度为透明,将你们的爱推向更深厚的境界吧!  相似文献   

7.
儿童生活世界的“蒙蔽”导致了丹麦影片《狩猎》中克拉尔的“谎言”迷局。要破解克拉尔的“谎言”迷局,不能仅仅从心理学的视角,要从意义更为完整的角度——儿童生活世界——对克拉尔的“谎言”迷局展开叙事研究,揭示“谎言”在影片语境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合理地认识儿童生活世界、理解儿童。  相似文献   

8.
臧凤华 《中华魂》2013,(23):45-46
今年6月6日,《保定晚报》刊发署名文章《探究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作者唐宝民,以下简称唐文),声称:“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必然性占主要作用,也就是说,苏共的谎言政治、极权统治,造成了被人民抛弃的必然结果”,这“对于我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他还特意指出,这正是本文的“价值所在”。那么,唐文所谓的“历史必然性”和“谎言政治、极权统治”,指的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说到“谎言”,你第一个会联想到什么呢? 谎言是邪恶的?说谎是绝对不行的?说谎会破坏人际关系? 估计没人会把谎言与什么好的事物联系到一块儿吧。 其实,这个世界上有两种谎言:一种是会使人幸福的谎言;另一种是会使人不幸的谎言。  相似文献   

10.
故事是由不同的情节成分即一个个“故事单元”相互接续而成的。当我们在一个故事中发现了几个特定的情节单元的同定组合方式时,我们就可以称这种组合方式为一种“类型”,同时也称这个故事为一种类型化了的故事。因此,所谓故事的类型简单说就是几个特定情节单元的固定组合方式,进而言之,  相似文献   

11.
我们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免不了跟谎言打交道。所以识破谎言是我们理应具备的能力,即使是善意的谎言,我们也应在接受善意的同时保持一份清醒。那么怎样识破谎言呢?其实  相似文献   

12.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金字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各国“世界遗产”,我们来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今天我们要开展一个辩论赛,辩论赛的题目是诚信与善意的谎言。首先由诚信代表发言:“减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丢了诚信,你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善意的谎言代表反驳道:“假如一个人在身患绝症时,你能直接对他说,你得的是绝症,无药可医之类的话吗?你一定得说没事的,要鼓励他,这样即使他死去了也是快乐的,而你们能说善意的谎言是不可取的吗?”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09,(2):4-6
我们都在电影上看到过疯狂的科学家在他们蹩脚的实验室里进行着科学边缘领域的探索,经常会造出不可思议的事物。现实中确实有这种科学家,尽管他们并不是疯子,但是他们的研究却令人难以置信,甚至让人觉得不可能。这儿有一些疯狂实验或疯狂发明的故事。这些故事是真的?是传闻?是夸大其词?还是谎言?我们无法确定。  相似文献   

15.
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观点,哲学的问题源于语言的误用。因此,需要从概念上进行澄清。这对教育学、心理学等也同样适用。通过儿童说谎概念的界定,发现儿童的谎言不仅遵循成人世界内说谎的“符合律”,还需要契合“排除律”,两者缺一不可。有基于此,成人对儿童的说谎应当做到:首先,澄清儿童谎言的概念,反思习以为常的观念。其次,辩证地对待儿童谎言,避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再者,指向“善”的教育目的,朝向“爱”的教育方法。此外,成人应当和儿童多交流、常对话,走进儿童的世界,理解儿童、包容儿童、接纳儿童、呵护儿童、守护童年。同时,对于不能明晰的不可说的“谎言”领域,应保持沉默。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有这样一个故事:谎言和真相共沐浴,谎言偷穿了真相的衣服。从此谎言变得美丽无比,穿着漂亮的外衣,而真相则永远赤裸裸了。谎言再真实终究是谎言。其实谎言与真相只有一衣之隔,穿得再美丽,裹得再结实,毕竟是衣服,而衣服是永远可以脱卸的。如果你还宁愿给自己披着偷来的外衣,没有人能阻止,但需要友情提醒的是:小心点!掩盖好!有一天外衣被剥掉后,你会发现比真相更丑陋的你自己——谎言的真面目!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想法,请以“谎言和真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引用的材料,考生在…  相似文献   

17.
张光茫 《社区》2010,(11):58-58
翻开《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12月),里面的历史“谎言”看得人心惊肉跳.不过它却纠正了人们从课堂上获得的错误知识。对我们中国读者而言,可以从这本书中.去认识美国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的形而上学中,最值得关注的有三大基本原理:一、语言的自否定本质,语言本质上是辩证法的,它的“是”即蕴含着“不是”,任何“真话”都隐含着“谎言”,否则不成其为语言;二、语言的自欺功能,有意识的自欺或假扮游戏是语言的灵魂和生命,它基于人类自我意识的自欺结构,同时又给这种结构提供了现实的确证;三、语言的修辞学或诗学属性,一切语言都由诗性而发生,这也是语言中的语法和逻辑功能的起源。我所设想的“语言学之后”的形而上学所要探讨的正是语言的诗性功能和逻辑功能的关系,双方不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且处于“自否定”的辩证进展中,这构成了“语言学之后”的最基本的原理。  相似文献   

19.
《社区》2010,(4)
什么是谎言?一个简单的解释是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描述。而对于谎言本身,我们也要尊重一个客观事实,就是谎言有善意与恶意两种,虽然任何谎言都是编造出来的不真实的话语,但善意的谎言包含爱与关切,恶  相似文献   

20.
妮子 《人生与伴侣》2010,(10):56-57
枕边的耳鬓厮磨和几句私房话,充满亲昵与柔情蜜意。但若沟通不佳,也会让人顿失“性致”。特别是男人们在床上,有时好像一个喜欢撒谎的孩子,我们在真假对弈间很容易把卧室变成“战场”。既然相爱,那么还是得花点心思,去捕捉他性谎言背后的可爱。当然,如果帮他纠正了这不好的习惯就最完美,我们将无须拐弯抹角听他似是而非的话,反倒让他变成一床温柔的棉被,把我们同我们的需要一同接纳并包裹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