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讨论人与自然及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了人文学者的一个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在这方面,英语世界的生态批评率先从文学批评的角度进行了干预。本文在恰当地评价了生态批评的积极意义之后,试图从后现代生态批评的视角解构传统的"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的排他性,同时也对生态批评家所鼓吹的自然—地球中心主义思维模式予以质疑。在当今社会建构一种和而不同与天人合一相结合的后现代环境伦理学是最为可取的。  相似文献   

2.
在对生态伦理学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结合生态伦理学所涉及的主要流派对其内部自然观念的发展变化进行梳理,指出生态伦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趋向;进而厘清生态伦理学的基本发展路向,即个体主义路向和整体主义路向。  相似文献   

3.
论和谐生态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生态伦理是在伦理学指导下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一个有益创新,它是对生态伦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拓展。通过对和谐生态伦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本质特征和主要功能以及调控体系等问题的探讨,基本构建了和谐生态伦理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生态后现代主义:一种崭新的生态世界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文化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建设性的后现代的一支理论劲旅,它将现代性的思想基础即机械自然观、单一性的男性精神、经济主义意义观等视为现代性危机和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并对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检省。在深入发掘这些作为现代性的深层思想基础的各种理念、因素与生态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同时,它倡导有机自然观、恢复女性的文化象征,标举后现代的生态世界观,提倡后现代的生活方式,从而消除现代性的危机,重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地方的关系。其目的,是想探寻恢复生态、救赎人类的理想之路。这无疑是一种既有极强的实践意义,又有深度理论价值的探索。生态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本体论和崭新的生态世界观,在价值取向上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是建设性的后现代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草原生态与蒙古族的民间环境知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视角 ,利用田野调查和有关的文献资料 ,在对草原生态民族区草原生态现状认识的基础上 ,对于草原生态和蒙古族的民间环境知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论文以蒙古族的游牧传统和环境知识为中心 ,从蒙古族的游牧技术传统、居住格局、轮牧的方式以及蒙古族的宗教价值与环境伦理等方面 ,较为全面地揭示了这些民间的与环境有关的知识 ,直接间接地对于草原生态的保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而对于造成草原生态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冲突所造成的“农牧矛盾”作了基本的分析。最后 ,笔者指出 ,对这些民间的知识体系 ,在具体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要考虑其合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目前生态德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对其所属理论学科仍存有争辩,对生态德育深入研究和理论发展有较大制约性;生态德育实质是生态伦理学的实践范畴和实践形态,生态伦理学的存在和发展规定了生态德育的内在价值和生存逻辑,因此,生态德育是生态伦理学介入现实问题的实践理性和实践形态;通过实现生态保护伦理责任,有效促进当代生态文明之构建.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7,(1):105-111
海德格尔的生态伦理学与当今各种形式的生态伦理学、环境伦理学分享了一些共同的东西,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别或裂隙。这种裂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对待人文主义的立场上,它既非人类中心主义亦非生态中心论,而是坚持一种“更高的人道主义”。第二,海德格尔的生态伦理学是以存在论而非价值论为基础,其主张保护自然不是因为自然的内在价值而是因为自然本身的存在。第三,海德格尔生态伦理学的实现途径是诗意的而非科学的,它与一种生态语言诗学结合在一起。这使得海德格尔的生态伦理学更切实,更彻底,更具有诗性或审美气质,对于当今的生态诗学、美学建设也具有更直接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生态伦理学两个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伦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对它的逻辑起点、学科性质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而目前生态伦理学在这两个问题上都存在需要重新认识的地方。人类的整体利益是生态伦理学的逻辑起点 ,生态伦理学应该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科学方案 ,这是生态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的。只有沿着正确的方向 ,生态伦理学的研究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生态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小英 《船山学刊》2004,(3):156-159
日渐突显的环境问题要求人类反思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要求改变思想观念 ,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解决认识和观念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生态伦理教育 ,“天人合一”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与生态伦理思维相一致的思想颗粒 ,认真挖掘其蕴含着的朴素的生态伦理观 ,对于丰富生态伦理学的理想体系 ,促进生态伦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生态经济伦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经济伦理学是20世纪人类在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与反思基础上的产物。生态经济伦理学以生态经济伦理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生态经济伦理的理论、应用及其方法论问题。生态经济伦理学的研究不仅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欣 《兰州学刊》2009,(2):16-18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生态关学资源。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从生态美学原则、生态和谐思想以及生态循环意识等方面表达了对生态问题的深刻见解。先秦道家所蕴含的朴素的生态美学意识对当今生态美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生态经济伦理学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经济伦理学是一门以生态经济伦理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边缘性的应用伦理学科 ,其结构体系可分为基础理论部分、实践应用部分和方法论部分。面对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认为创立并发展生态经济伦理学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 ,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伦理精神的生态合理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认为 ,2 0世纪西方伦理学确证价值合理性的“伦理学方法”经历了由西季威克所揭示的“自我本位”到以韦伯为代表的“关系本位”的理论推进 ,至 2 0世纪 80年代 ,麦金太尔提出“何种合理性”的著名难题 ,于是 ,如何建构伦理精神的理论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 ,便成为当代伦理学尤其是当代中国伦理学的前沿性课题。 2 0世纪 60年代以后的生态觉悟 ,并不只是技术文明的觉悟 ,而是整个人类文明的觉悟 ,它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方法论基础。生态合理性应当成为当代“伦理学方法”的新理念。有机性与内在关联原则、整体性原则、共生互动与自我生长原则、具体性原则 ,构成生态合理性的价值原理。反文化帝国主义与价值霸权主义是生态合理性方法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生态伦理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伦理学的本质和宗旨出发,阐明了生态伦理学的本质并没有背离尊重人、关心人和一切为了人的人文精神;而生态伦理学的宗旨则强烈地呼唤着一种具有新的表现形式的人文精神,即“生态人”精神、“人类人”精神和“全面人”精神。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伦理学对自然界和生命系统的新理解与体认,既重人又重生命和自然界,既 重文化价值又重“自然价值”等,是可持续发展得以确立的重要学理根据或赖以成立的重要文化前 提,而人人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角度出发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则是生态伦理学研究和思考的起 点、归宿与内驱力;离开人的生存和发展利益的价值取向,人所建立的整个社会生活大厦就会崩 塌,生态伦理学也就失去其生存基础。  相似文献   

16.
姜明  侯丽清 《阴山学刊》2007,20(4):31-34
"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济发展要实现"草、畜、水"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这是草原生态文化中的核心。草原生态伦理文化,至今仍然植根于蒙古族的价值取向中,这就为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提供了文化和心理上的支持。草原生态文化所孕育的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建设必须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大力弘扬草原生态文化,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营造经济发展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舆论环境,对于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的生态经济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莲果  王淑芳 《东岳论丛》2005,26(2):95-97
作为循环经济的生态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学科最重要的有三 :生态计量经济学、生态制度经济学和生态经济伦理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对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人类主体”与“自然”这一对概念的阐释,来论证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推导出生态伦理学所关注的不仅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解决人类的主体际性的问题,即关注生态伦理学中的人伦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视野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是在“意义危机”与“生态危机”等现代性危机的约束条件下,在生态经济的先进基础上形成的“重叠共识”;从文化哲学思潮的学理传统看,后现代主义揭示了现代性危机,其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流派,实际上提出了后现代生态文明的世界观;在西方政治学研究传统和政治思潮中,出现了“政治生态学”和绿色政治思潮,实际上阐释了后现代“生态文明”中的政治哲学;新兴治理理论蕴含着一种崭新的后现代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塞内加黜奢崇俭、顺应天时和保护环境的生态哲学思想,在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罗马生态哲学思想的同时,也为当今生态伦理学的研究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对塞内加生态文学伦理思想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填补国内古罗马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的空白;另一方面还可为当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