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途径,但实践证明部分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因教育陷入贫困.研究使用文献法、档案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选取黔南民族地区、湖北恩施民族地区和吉林延边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比三者"教育发展与农户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教育致贫"的原因和"教育治贫"的对策,推动民族地区走向教育致富道路.  相似文献   

2.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地区地处偏僻的鄂西南,与邻近的渝东、湘西及其它少数民族地区一样,在100年前的辛亥革命中饱经洗礼,经历了比其它民族地区更多的艰难曲折才走向共和,其间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的中坚分子,为辛亥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应该说,辛亥革命对包括恩施在内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风民俗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归纳法,根据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特点,结合鄂西南恩施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实际,对恩施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恩施州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优势,提出恩施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的思路与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民族山区财源结构调整问题初探郑东风一个地区的财源结构是影响该地区财政收人、社会生产的重要因素,就民族山区来说,优化财源结构是实现脱贫致富、经济增长必须要做的工作。本文通过对湖北恩施大家族苗族自治州财源结构调整问题的实证分析,就民族山区财源结构调整办法...  相似文献   

5.
民族互嵌虽是一个现代概念,却有着深刻的历史渊缘,恩施地区的民族互嵌格局可以追溯至明清时期。在明清中央政策的推动下,民族互嵌格局以人口迁移、土司从征、朝贡、建立学校和书院等途径得以形成。在此背景下,恩施本土文人不局限于其少数民族身份,主动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恩施地域涌现出一大批封建文人与文学家族,其文学创作体现出多民族的双向接受与认同,彰显了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明显,西部民族地区特别是像恩施少数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等基数低,因偏远而落后,因此,加快发展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突破偏远的劣势,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树立注重实现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观,使民族工业化、产业化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树立与时俱进开放性的发展观,把民族经济资源优势发展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  相似文献   

7.
构建欠发达民族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是实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有效整合、提高民族地区旅游竞争力、实现民族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区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例,针对恩施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与问题,探讨欠发达民族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构建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民族认同,作为民族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客观现象.本文首先提出自己有关民族认同的定义,并根据民族和族群的不同层次对认同进行了层次上的划分,即分为族群认同和民族认同.其次,通过对实证调查资料的分析,证实了恩施地区族群认同的形成.在此基础上,针对恩施土家族、苗族的需求,提出族群具体政策上的对策和建议,以达到增强民族认同,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是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区,各民族关系的发展历来是国家兴衰的晴雨表。近年来,随着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与和平崛起,各民族的关系日趋多样化,因此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处理这一关系,尤其是要加大跨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使我国各族人民共同走向小康社会、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诚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主持湖北军政事务,在恩施推行《新湖北建设计划大纲》,从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全面治理偏僻落后的鄂西民族地区。处于日寇前锋所逼的鄂西民族地区,既不同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也不同于大后方其他地区和边疆民族地区,他能处理好"抗战与建国"、"安定与进步"等关系,为治理鄂西、建设新湖北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不凡的政绩,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地区保存的一种原始婚俗和传统民俗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作为政府部门要善于利用女儿会这个节日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将女儿会的形象定位为“东方相亲节,土家女儿会”,推进女儿会的品牌建设。使之成为彰显民族个性,传承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繁荣民族经济,推进社会和谐的大众载体。  相似文献   

12.
以中西部结合地带的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为样本,在深入分析恩施州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基础之上,提出创建“恩施生态特区”的战略构想,建议实施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战略措施,以期籍此探索民族地区生态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因地区、国家和民族的具体情况不同,表现出五彩缤纷错综杂陈的种种特点。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是沿着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基本规律,即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水主义社会,最后必然共同走向共产主义社会这个方  相似文献   

14.
制度创新、民族心理、民族文化、法律及民族宗教和伦理等是制约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只有继续拆除影响创新和发展的体制上的藩篱、优化社会资本、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健全的法治体系和伦理基础、充分激发少数民族的创造力和精神动力 ,西部地区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各民族经济与文化才能走向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5.
恩施地区由于受多方面制约因素的限制,新农村建设更具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如何加快推进恩施地区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是恩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探讨财政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对恩施自治州财政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评价 ,并由此提出恩施民族地区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17.
恩施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规律及特点探索徐长扬,鲁恩宁一、问题的提出恩施州是老少边穷地区.与湖南、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相毗邻.是武陵土家、苗、侗等少数民族居住的中心地带。该地区文化、教育落后.经济不发达.中学外语教学质量一直未走出低谷.长此下去.势必影响...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相对于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在文化建设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比较滞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显得极其迫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注重培育地方民族精神。恩施各族人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艰苦奋斗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培育了独特的心理性格,形成了优秀的民族精神。它是恩施各族人民自身特色的集中展示,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尺,也是加快恩施发展的精神动力。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既是增强新时期恩施凝聚力的需要,又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恩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湖北恩施州烟草业外向型经济发展初探陈武林,李光龙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烟草业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现已成为对该地区经济和财政收入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支柱产业。为进一步加速民族山区的资源开发,必须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充分发挥该州烟草产业优势,并将其纳入国...  相似文献   

20.
实践表明,民族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除客观条件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转变观念。通过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自觉地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那些教条主义的理解中解放出来,才能使西部民族地区从传统走向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