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包括巨大的生态赤字、文化和社会的断层、城乡之间的不协调性,以及安全性和稳定性等,为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城市发展模式应体现以下重要导向:可再生能源导向、地区化导向、内生型导向、社会、经济、生态融合性导向,以及阳光城市的发展图景.目前,中国城市化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应高度重视城市集聚区的空间规划,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重视中小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模式要实现由外生型向内生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化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重要话题。从世界城市发展的视角,分析世界城市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和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点。一是中国城市化正面临着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步入快车道;二是改革开放催生多种发展新模式;三是信息化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同时,也面临着其城市空间结构不太合理、过度消耗资源环境、产业转型任务依然艰巨、可持续发展缺乏动力源、数字鸿沟与社会分层、综合实力在世界排名靠后等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论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正严重制约着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摒弃传统的城市化模式,走建设生态城市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本文综述了中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现状以及生态城市的涵义和特点,提出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生态城市 的对策和设想。  相似文献   

4.
城市新区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新区开发建设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城市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归纳总结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认为城市新区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能够破解城市化发展中的"城市病"及"土地财政"等难题,指出"大开大合"的开发理念、立体式开发模式、新型城市化道路、城市新区动态运营模式是城市新区促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邹勇刚 《金陵瞭望》2011,(30):56-57
美国城市的发展在20世纪经历了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城市化的进程经历了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几个阶段,城市空间空前扩展。尤其是二次大战以后,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全国重复着一种低密度、分散型向郊区扩展的开发模式,即被称之为“蔓延”的土地开发模式。郊区化及城市蔓延不仅没有解决旧城区传统的犯罪、失业、萧条萎缩以及低质量住房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在城市郊区催生了诸如城市化地区蔓延、开敞空间、生态湿地和原始农地的消失、交通拥挤、大量使用汽车带来的空气污染等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下我国的城市化产生了人口急剧过度聚集、资源能源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系列问题,"城市病"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政绩观的误导和偏颇、传统发展模式缺乏预见性以及缺乏全国性的统筹规划和先进的规划理念。未来我国的城市化要从追求GDP向追求幸福指数转变,发展方式要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方向转变,城市产业布局要从高耗能高污染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转变,交通要从私人汽车普及向复合公共交通推广转变,大城市要从单一城市聚集向多中心组合城市转变,城市空间要从平面、稀疏向立体、紧凑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城市化和城市文化互动提升路径,在厘定城市化与城市文化互动关系的基础上,以伦敦、东京为例分析了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化战略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认为,城市文化是历史和现实的产物,是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的生动体现;在新媒体时代,城市文化逐步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第一力量,应通过规划规定、政策跟进、项目推动来促进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简论城市与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状况,可将其分为古代城市、中世纪城市、近代城市和现代城市.随着工业革命浪潮的到来,有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城市化现象.认识城市的发展规律,总结其他国家和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将有利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的城市化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是城市社会学的理论核心,城市的缘起、城市的模式和格局的形成以及城市社会问题都是城市人的问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化理念,才能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选择优化的城市模式和科学的城市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支柱,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也是大力培育城市精神,用城市精神引领人民群众奋发图强的过程.城市理想、市民的公共理性和法制道德观念等,从意识形态的层面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上一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东盟四国的城市化呈超常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城市在质与量的发展上出现严重背离的二元化趋势,其结果由金融危机演绎放大,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城市化,仅有城市是不够的,城市化必须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内容和科学要求。作为道路与手段的新型城镇化和作为状态与过程的健康城镇化紧密相连,所以亟须在理论层面对健康城镇化的内涵与实现路径进行研究。健康城镇化是城市化速度、质量与效能的有机协调下的均衡、规整与可持续的过程与状态;新型城镇化走向健康城镇化理想状态的过程中,存在三个层次、九个阶段;健康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来源于四化同步框架下内在稳定机制形成与五大要素的条件驱动。为推进健康城镇化的实现,需要以全域一体整合推进发展提质扩容、以产城联动互融促进城市变性换壳、以双创协调同进加快城镇转制综改、以生态文脉同承实现人文宜居梦想。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聚落从产生之时就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它的形成与发展都与聚落主体的需求密切相关。聚落形式的复杂化呈现出超循环的状态,即从人类早期的聚落点到今天的高度城市化过程,都是由于亘古不变的人类需求所推动并日臻完善的。目前,高度的城市化成为人居聚落发展的高端模式,但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城市问题。解决城市化困境成为学界共同面对的问题,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城市对乡村的消解的方式与途径。事实上,城市化问题的解决,仅仅从城市雏度寻求解决的方法是难以得到满意的题解。以超循环理论为基点,为摆脱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两难抉择,实现城市与乡村在城市化语境下共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赵秀玲 《南都学坛》2002,22(6):112-112,114
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代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向。文化经济对城镇化的推进作用亦不可替代。城镇化进程中必须认真盘点区域文化经济 ,以准确定位城镇性质、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共生空间” ;同时还应合理利用区域文化资源 ,创造景观文化、发掘旅游文化、注重名牌文化等 ,以增强城镇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对山东省1978-2008年的城市化与能源消费进行综合评价,再利用熵变方程法和状态协调度函数分别分析山东省城市化与能源消费的协调性。研究结论认为:1.山东省城市化和能源消费综合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能源消费的上升则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2.基于熵变法的城市化与能源消费,有14年处于协调发展状态,10年是基本协调状态,另外6年则处于相当不协调状态;3.基于状态函数的两者关系,静态协调性上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而动态协调性方面,以1992年作为转折点,之前处于高度协调状态,之后呈下降趋势。山东省必须在提高能源利用质量的同时,适当控制城市化进程速度,维持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市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市域尺度分析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是精确定位各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关键。基于2010年世界上185个国家与中国337个地级市(州)的城市化率和人均GDP数据,通过GIS等定量方法,可以分析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市域格局,进而探讨二者协调性的空间聚集状态及省内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地级市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虽呈显著相关,但不同城市二者的协调性却不一致,337个地级市中仅有36个处于协调状态,且协调性呈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各省份内部二者协调性的分布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即位于省份中心位置的城市大多城市化超前,处于省份边缘的城市大多城市化滞后。而西北、东北地区的省内差异较大,中部地区的省内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据比较考察了开放经济格局下中印两国产业结构变迁对城市化的影响,并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验证了1978-2011年两国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之间的动态关系。主要结论是:不同的改革开放策略导致了两国不同的产业结构演变,中国城市化得益于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印度城市化更依赖于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而前者在城市化发展初期有着明显优势。因此,对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必经之路;在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上,发展高技术含量的服务业,是提高城市化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有助于加速产业结构转型,提高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对于城市化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以及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城市化的道路如何选择,以什么样的思路解决这个问题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经济环境、历史、技术、地理、地域、民族都是形成城市文化的基础,城市文化是城市个性和特色形成的条件,是城市经济品位提升的基础,是西部地区城市化道路如何选择应注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从中国的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路径,以及上述两种城市化进程推进速度偏差的角度,分析城市化进程的能耗效应。研究发现,在5%水平下,土地城市化整体上能够显著增加能耗,而人口城市化整体上则没有显著性的影响,同时土地城市化相对于人口城市化的过快推进也能显著推动能耗的上升。相对于人口城市化而言,土地城市化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能耗增加的主导力量,土地城市化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到能耗,而人口城市化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影响到能耗。认为,应当优化人口城市化的空间布局,提升土地城市化效率,推动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协同以及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框架,将能源消费、环境污染引入生产函数,把环境质量引入消费函数,建立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构建一个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讨论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内生增长模型,以此探讨分析实现绿色城市化发展的路径。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内地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城镇化发展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能源消费、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上述分析,认为:加大新能源、环境治理人力资本创新研发投入,促进生产技术革新、生产方式绿色化,是绿色城镇化的必由之路;鼓励多元参与,构建多中心治理体系,培育居民节能环保生活方式,是绿色城镇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