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英国病人》的出版奠定了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杰作为国际知名作家的地位。本文通过对《英国病人》书名、结构及水火意义的探讨,揭示作者正是通过象征巧妙地传达了不同群体在多元文化中和谐共处的艰难及其对前途的困惑与迷茫。  相似文献   

2.
影片《英国病人》获得第69届奥斯卡9项大奖,同时获得了英国演艺学院6项大奖。由于电影的极大成功,人们才把注意力集中在本片作者——加拿大著名作家迈克尔.翁达杰身上。迈克尔.翁达杰是一位以诗闻名的加拿大作家,他的寓言体小说《英国病人》荣获1992年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和《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冠军。小说的视点和结构多元而复杂,作者试图通过多个视角和两个时空揭示人类应如何处理自身与历史的关系,如何打破国界概念,从而实现真正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哈代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赫赫有名、举足轻重的作家,而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首屈一指、影响颇深的作家。两位作家一直以来都是文学评论界中的“宠儿”,“褒贬不一”、“饱受争议”成了评价两位作家作品经常使用的词汇,而哈代1895年出版的《无名的裘德》与劳伦斯1913年出版的《儿子与情人》更是成为众矢之的。通过分析两部作品中裘德与保罗追寻的精神之爱与欲望之爱,可以更好地理解哈代与劳伦斯两位作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集体无意识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在神话原型批评中意义重大。文章以英国当代著名女性作家拜厄特代表作《占有》中的一则童话《水晶棺》为例,以集体无意识为理论基础,通过与其他文本的对比以及对《水晶棺》新视角的探讨,分析集体无意识对作者创作的影响。可以看出,作家在作品中有意识地赋予作品新的时代内涵,一方面集体无意识使经典得以延续;另一方面,个人有意识又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简·奥斯丁与夏洛蒂·勃朗特都是英国十九世纪重要的女性作家。奥斯丁在其作品中首次表现出女性主义思想.并对于英国女性文学的产生起了开创性的作用;而夏·勃朗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奥斯丁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通过分析两人的代表作品《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的女性形象,揭示了两位作家女性主义思想的异同,并阐述了其间的继承与勃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英国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在《征西大将军》中通过对女主人公昂纳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心理活动的刻画,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女性意识和反战意识。通过分析昂纳的个人形象及其对战争的态度,可进一步了解杜穆里埃其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英国著名政治讽喻作家乔治·奥威尔的长篇小说《1984》与中国最具创造性的作家王小波的中篇小说《2010》进行了比较研究.《1984》作为《2010》的前文本,无疑为《2010》的解读提供了参照;但与此同时,《2010》的出现也丰富了读者对《1984》的理解.文章从反鸟托邦小说、黑色幽默风格和所蕴含的身体政治理论三个方面解读了两部作品的异同,通过多元共生的文本观及文学增值的现象,对比两个文本并弘扬文本所蕴藏的对自由的渴望及对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小说(披上一块狮子皮》用历史的眼光从多民族移民的角度展现了加拿大人独特的自我意识。与他的另一小说《英国病人》相比,《披上一块狮子皮》同样具有史诗般恢宏的气势,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加拿大无名建设者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移民、语言、身份等后殖民理论颇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纵观19世纪伟大的英国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的作品,从其早期小说《养老院院长》到后期小说《菲尼斯·芬恩》,女主人公无不有着悲惨的境遇。本文基于作家特罗洛普的女性观来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悲剧性命运的原因,作家自身的反叛精神赋予了笔下的女主人公强势的一面,然而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一员,作家的女性观必然受到19世界英国社会对女性总体价值观的局限,因而小说中女性主人公最终仍然无法逃离远离幸福、走进人生"坟墓"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爱默生和亨利·詹姆斯的游记《英国特色》、《英国风情》中的英国或似物质荒原,或如残阳悲歌,形象各不相同,可以用形象学和阐释学的方法从写作的受众、时代背景、作家自身的气质性情以及生活经历等方面对两者的异同进行比较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