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计算机软件在线许可包括计算机软件作品的在线许可与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在线许可.计算机软件作品在线许可是指软件著作权人通过计算机网络以电子许可合同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和期限内许可他人使用其软件的行为.文章认为,计算机软件作品在线许可在理论上可以进一步分为“中心授权平台”机制与“第三方开放平台”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将著作权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不能全面概括所有著作权权能的性质归属.复制等权利不具有财产利益的内容,不属于著作财产权,而属于著作利用权.著作利用权自身所具有的特殊属性,使其能够也应当被列为一种独立的著作权.在整合著作权分类制度时,应当采用四分法,即将著作权分为著作人身权、著作利用权、著作财产权、其他著作权,并分别明确各种权利的权能构成.  相似文献   

3.
国际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在很多领域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互联网络对传统著作权的影响和冲击是比较明显的。科技日新月异快速发展除了造成著作物的散布方式变得更为便捷之外,也降低了重制著作物的成本,但也考验著作物的保护措施是否足够,对于著作权利人的利益来说实在是一大挑战。本文通过列举互联网络对传统著作权的影响和冲击的方面,互联网中著作权侵权行为表现,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各类作品类型的重新界定,并对修订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提出了应处理的若干关系。  相似文献   

4.
杨志祥 《学术论坛》2007,30(7):106-108
著作权许可使用制度是著作权流转制度的核心,著作权贸易应当以著作权的转让、许可使用和担保等财产流转制度为其研究方向.对著作权许可使用制度的经济学基础、产生发展的经济背景及其商业价值等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有助于人们加深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生俱来的经济学属性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英美法系的著作权法以洛克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将著作权归结为单纯的财产权.大陆法系的著作权法则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人格价值论"为基础,将著作权区分为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身权两部分.著作财产权的功能具有单一性,即保护作者的财产利益;而著作人身权的功能则具有双重性,存在着一个如何使作者利益和读者利益平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特网的发明及飞速发展为现今世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此前所没有的新课题。在著作权法领域 ,对于如何将原有的规范有形著作物的著作权法适用于新的网络上传输的无体著作内容的问题 ,各国甚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都在积极寻求对策。本文拟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法理和制度两个角度入手,研讨著作权限制的立法完善,对著作权法的发展不无裨益。著作权的限制是其社会功能所要求的合理成分,也是其目标价值的有机组成。著作权限制可以划分为合理使用、非自愿许可和权利穷竭三大类。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著作权限制的立法亦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要解决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所创作的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必须厘清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明确与作者相对应的"单位"所指,在此基础上才能依据著作权法律规范确定该类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主体。在介绍职务作品构成要件、劳务派遣法律关系、职务作品修法内容等基础上,认为对劳务派遣中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认定应指向职务作品有密切联系的用工单位。  相似文献   

9.
著作权公示制度是维护著作权人利益和著作权交易安全的重要制度.我国著作权法在规定著作财产权自由转让的同时,缺乏著作权公示的相关规定,导致著作权交易中"一权多卖"现象时有发生,影响著作权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借鉴物权公示理论和外国的立法例,结合著作权自身的特点,构建我国的著作权公示制度.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权利结构重构——以物权法第39条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延超 《学术研究》2007,2(6):80-87
在传统著作权理论指导下,著作权由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共同组成。然而这一结构设计既违反民事权利的划分原则,同时又与科技、经贸发展不相协调。基于著作权与所有权作为支配权的共性,可依据物权法第39条所确定的所有权权利结构模型,重新构建著作权权利结构,将著作权诸多权能分别归属于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重构后的著作权结构较原有结构更为科学,但应注意它与所有权结构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著作人格权在著作权理论和实践中是困惑最多、争议最大的问题。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关于著作人格权的哲学基础和价值取向不同,对著作人格权与著作权的关系存在着根本分歧。面对理论与实践中对著作人格权的众多困惑与不协调,应立足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著作权的立法成因及其模式的相关比较,深入剖析著作人格权进入著作权立法的机缘,进而分辨出著作人格权与著作权应然分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激励理论是著作权实用主义者论证著作权正当性的传统理论。然而,实践中演绎权在激励原作创作的同时,也会抑制演绎创作,激励理论能否解释演绎权的正当性,受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一些著作权实用主义者由此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来论证演绎权的正当性。这些"新实用主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审视演绎权的新视角,但不足以取代激励理论支撑起整个演绎权大厦。实践中之所以出现演绎权抑制创作的现象,根源在于演绎许可的交易成本过高。这种现象应当、并且也能够通过科学设置法定许可制度消除,而不应反过来成为舍弃激励理论的理由。  相似文献   

13.
著作的保障,系由两个关系密切的法律所构成,一个是著作权法,另一个则通称为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前者立法目的在于藉由保护创作,来保障著作权人之著作权益,调和社会之公共利益,促进文化发展;后者则将前者之立法目的加以具体化,规范著作财产权人行使权利、收受及分配使用报酬及保护创作人权益。而法律条例的制定,亦有其背后的理论背景渊源,透过说明著作权集体管理之起源、著作权集体管理之相关定义、著作权集体管理之类型、著作权集体管理之功能,能有助于理解著作权集体管理的理论概况。  相似文献   

14.
罗莉 《学术研究》2024,(2):61-68
作者的经济和精神利益的实现建立在著作权得到充分行使的基础上。作者将其著作权转让或者许可后,如受让人或者独占被许可人怠于行使权利,则将造成著作权闲置、作者利益受损,社会文化繁荣亦受影响。因此,我国《著作权法》第34条赋予作者以收回权。但该收回权使用范围过于狭窄,忽略了复制发行权外的其他著作权闲置情况,也未给予图书作者外的其他作者提供救济。英国和美国的收回权行使简便,但必须在较长的等待期后才能行使,被证明其既非解决著作权闲置问题的最佳选择,也无助于增加作者的收益。德国模式下,著作权人在独占被许可人怠于行使权利时可及时行使收回权,更有助于解决著作权闲置问题,且较好地平衡了作者和著作权受让人及独占被许可人的利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著作权人对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仅与作者的创作以及作品的表现形式有关,而与作品是否出现在媒介上、出现在何种媒介上无关。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作为一项既展示著作权的私权利性质,又展示著作权客体的公共性的制度,对于网络作品与纸质媒体上作品的保护形式不一致,显然不符合著作权保护立法的初衷,也难以在理论上自圆其说。报刊转载法定许可制度在实现权利人报酬方面的效果不佳并不是制度本身有缺陷所致,而是配套机制孱弱导致制度未被切实执行的结果。强化执法环境与条件、完善配套制度,是任何一种著作权许可制度得到贯彻的必要条件。应当通过具体措施完善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如赋予网络转载、摘编主体著作权法定许可权,加快互联网转载付酬机制建设,利用大数据优势加强互联网监管,建立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网络造成公众与著作权人之间新的利益冲突,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成为网络环境下的利益平衡砝码。网络环境下,公众对著作权的合理使用范围应有所扩张,表现为公众对网上版权作品应有更大的合理复制权,但公众对版权作品在网上的合理传播权则应当相对缩小。通过对法定许可制度的批判,认为网络环境下应谨慎设置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  相似文献   

17.
受<罗马公约>所确立的著作权与邻接权之间的等级关系立场的影响,各国著作权立法与国际著作权法条约在权利配置方面多采取偏重著作权而歧视邻接权的立场.然而‘罗马公约>在协调著作权与邻接权冲突关系中所持等级关系的理论,以及所涉三个忧虑,即可能出现保护邻接权人而不保护作者、可能剥夺作者获取许可费的权利和使用者向作者所支付的表演权的使用费可能减少,在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基础之后被证伪.著作权与邻接权的真实关系应为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业态出现的游戏直播,冲击着传统司法认定规则。要回答游戏直播者与游戏直播平台是否实施了著作权侵权行为并承担相应侵权责任这一问题,在对直播行为进行定性后,认定是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合理使用就成为关键。著作权存在的本意并非要将对于作品形成作出贡献的所有因素进行全面保护,而是保持一定边界。在当前新型游戏直播市场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正确选择保护因素及其适用权重,回归以市场为中心的判断路径,经由判断潜在市场损失程度以及形成相关许可市场的难易程度,妥善地适用合理使用规则,是著作权制度在当前新业态中快速成长并保持活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软件与著作权的其它客体相比有其特殊性,对软件的侵权很容易发生,认定软件侵权却很困难,因此,研究探讨计算机软件侵权认定的特殊性,对于保护软件权利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济改革前后,中国城市户口迁移许可制呈现不同的形态与模式:经济改革前,中国城市户口迁移许可制是一种强制许可的模式,改革后,该模式逐渐演变为条件许可制。在城市户口迁移强制许可制下,许可条件是正式劳动关系;许可方式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指标为中心的行政审批;许可结构是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单位—个人"组成的四级单向度模式。在城市户口迁移条件许可制下,许可条件具有市场交易性;许可方式是地方政府主导的、以政策为中心的行政审批;许可结构是由"地方政府—企业—个人"组成的三级相互反馈的结构模式。城市户口强制许可制形成的历史与逻辑根源在于全能主义模式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能量输入与能量输出过程所产生的制度需求;城市户口迁移从强制许可到条件许可的原因在于组合主义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新型结构关系的出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