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唐朝诗人王之涣写下的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在甘肃玉门关遗址东边的玉门市,这座曾经的"石油城"超低房价一度在朋友圈刷屏。在老城区,2000多元就可以买一套房,不到10万就可以买一幢楼。玉门市房产萧条,源  相似文献   

2.
不可不知     
玉门关遗址:又称小方盘城。位于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的戈壁滩上。平面呈方形,东西横距24米,南北纵距26.4米,面积634平方米,残高9.7米。相传古时西域等地的美玉经此输入中原,故名。始建于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与阳关遥相呼应,气势非常雄伟,古往今来无数戍边良将和文人墨客曾为之折腰。大诗人李白有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赞美它的无限风光。著名诗人王之涣又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来咏叹它的苍凉。自汉魏以来,一直是西边锁钥、“丝绸之路”的中路关口。晋代之后,战争频繁,始渐衰败。现存…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清代西域诗的天山意象,提出新解:天山为中华名山,清人对天山的赞美,更是对天山与中原山脉相连,西域与中原密不可分的高度认同;天山无论在自然与人文方面,都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清代西域诗的纪实性特点较为突出地反映在萧雄的西域诗创作中。萧雄西域诗诗题的纪实性、内容的纪实性、自注的纪实性以及手法的纪实性,不仅成为清代西域诗纪实性特点的形象内涵,也由此形成其诗歌在民俗学和史学上的重要价值,并以其质朴浓郁的地方特色而在清代西域诗坛显露头角。  相似文献   

5.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羌笛何须怨杨柳③,春风不度玉门关④。作者简介王之涣(688年一742年),字季陵,绛郡(今山西省新绛县)人,盛唐时期重要诗人之一。导读DAODU这首七言绝句描绘了我国古代西北的边塞雄伟壮观而又荒凉萧瑟的景象。黄河在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一座孤城耸立于高山峻岭之间。羌笛吹着悲伤的《折杨柳》曲,好像是在怨恨这荒凉严寒的边地春光来得迟,其实又何必呢?因为春风是不到玉门关来的,借以抒发驻守边关将士的思乡之情。诗的构思十分精巧,用杨柳、春风写出语意双关的佳句,流传千古。①凉州词:为乐府诗题…  相似文献   

6.
闺怨诗,即反映闺中思妇离愁别怨的诗,是闺妇对丈夫的相思怨恨之词。它是诗歌中的古老题材,发展到唐代更盛,因唐代闺怨诗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唐代闺怨诗中大量出现月、衣、柳、梦这些意象,成为令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它以其承载的丰富文化含义与诗歌融为一体。唐代闺怨诗中常见的月、衣、柳、梦等意象,为认识唐代闺怨诗的艺术特性和了解诗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提供一扇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7.
清代吴嵩梁人品高洁,诗才纵横,但境遇坎坷,壮志难酬,一生载浮载沉。此人生经历影响其性情,进而影响其诗歌风貌,使诗歌呈现"哀艳"之色。但吴诗虽有"哀艳"之色,实富"清壮"之气。其诗之气韵主要借助"鹤"意象来达成,"鹤"意象既象征羽化成仙之境,又象征诗人难酬的凌云志,也象征诗人洁身自好的品行,还象征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意蕴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8.
唐代大诗人王之涣,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题谓之词,实则是一首七绝诗。这首诗委婉蕴藉,营造出了一个悲壮苍凉的意境,大有盛唐气魄,是千古传颂的名篇。相传,有一天,纪晓岚和乾隆皇帝谈及王之涣这首《凉州词》时,  相似文献   

9.
"人日"起源于创世神话.唐代宴会﹑登高﹑"剪彩"等"人日"节俗或为诗歌创作提供材料,或直接激发文人创作的灵感.唐代"人日"诗主要有歌春颂新﹑思人怀乡﹑感叹身世三大主题."人日"诗中的意象主要有梅花、"彩胜"、柳、雪等.  相似文献   

10.
清代西域屯垦戍边诗有着鲜明的纪实性特点。其艺术表征体现在制题、小序、作者自注等方面,而深层则反映了地域文学在创作观念上对主流文化的趋同性。清代西域屯垦戍边诗纪实性现象的产生,是地域性题材与时代共通性以及作者创作意图交融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沈德潜在遴选清代前期诗歌时,十分强调“诗中有人,诗外有事”。得到其特别重视的“贰臣”诗人的入选作品尤其体现了这一原则。通过这些诗人及其作品,也可见清代诗歌创作与时势人心的密切关系,而诗史互证、以诗见史、因史明诗,则为清诗研究中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龙启瑞是清代道光年间广西著名的文人,他在《谌云帆诗序》中通过对唐宋时期某些诗人与清代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的比较,认为欧阳修提出的"诗穷而后工"并不适用于清代,诗歌创作在存在着"穷而后工"的同时,也存在着"诗能穷人"的现象."诗能穷人"的根本原因是"学"的结果.龙启瑞的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清词》的编纂是一项长期、浩大的工程,因清代词人词作数量巨大,除去别集外,多有词作散布于各类文献,为编纂带来很大难度,难免有所遗漏。今从词选、词话、家乘、方志等各类文献中辑得词作94首,及残句5句,为《全清词·顺康卷》及《补编》和各类辑佚文章所未收。  相似文献   

14.
刘丽 《南都学坛》2008,28(2):77-80
清初的"贰臣诗人"为由明入清的一批明朝官员,他们虽然在政治上认可了清朝,但在文化上还有一定的隔膜;又由于受正统儒家忠节观念的影响,对自己的身仕两朝的行为有一种愧悔的心态,这种心态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多有表现,龚鼎孳、周亮工、曹溶3人的诗歌可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5.
清代福建宁化伊氏人才辈出,以伊恒聪为首的八位诗人创作有《耕道堂诗钞》。但该集流传稀少,作者生平情况都不大清楚。对该集以及有关作者群体进行考证介绍,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该集及其作者乃至清代家族文化的了解,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代女诗人汪韫玉的诗端庄沉厚、温雅婉丽、自道真性情,既继承了传统闺阁诗人的怀夫思远主题,同时又有所超越,反映了一种通澈达观的人生态度。汪韫玉的诗能被刊刻流传至今,反映了徽州地区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对诗人的影响,也反映了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士人对女性诗人的关注与宽容。  相似文献   

17.
宋元以降",稼轩风"对明代词坛的影响持久而深远。在明初",稼轩风"是词坛主要的生态特征之一;在弘、嘉时期",稼轩风"又深刻影响了明词的中兴姿态;在晚明及明清交替时期,"稼轩风"成为词人的一种精神身份,使明词品位与境界有了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士作为一个并非固止的阶层历来有着士大夫与寒士的朝野分流,这种朝野分流决定了士人社会职事的“志于道”与“游于艺”的分工。诗“穷者而后工”,寒士以其生活际遇的隐幽沉沦而创作了更具生活真实性、更富现实包容量、也更具艺术感染力的诗歌,因而寒士诗歌有着相当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本文为清代嘉道时期江南寒士诗群研究系列论文之一,主要从文学生态地理学的角度,论列寒士诗群的地域特征及清代江南寒士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9.
宋遗民词人的交游唱和词是宋元易代之际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反映,是特殊文化形态下民族心灵历程的记录,是词体文学由传统“应歌”向“应社”转型的产物。所以,宋遗民词人的交游唱和活动,不同于以往诗人词客的风流雅集、诗酒唱和而带有亡国遗民隐逸生活实践的性质,对遗民词人群体的形成、群体人格精神的建构和创作范式的改变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宋遗民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成因中,可以看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某些时代风气、文人心理、生活观念、地域特点、社会审美习俗、文学创作倾向等,具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宫泉久 《东方论坛》2012,(4):121-126
高密诗派是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一个地域性很强的诗歌流派。它以"高密三李"李怀民、李宪暠、李宪乔为代表,趋步中唐诗人张籍、贾岛的"苦吟"。其诗学理论则乖离盛世文化主流,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为整体认识和了解清初诗学开辟了另一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