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电影《无人区》里,牢笼这一意象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成为影片暗示和隐喻主旨的所在。本文通过这一影片中的意象,分析其在展现情节、表达人物心理以及推动故事发展、揭示主题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人物通过自身抗争并获取胜利是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叙事模式。从历史宏大叙事到聚焦个体叙事的过程中,小人物意象的建构在影片基调铺垫、故事叙述推动、主题内核表达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艺谋执导的《影》和《满江红》皆讲述了小人物与皇室强权抗争的故事。两部电影中强权下的“刺杀”母题、小人物悲剧命运特征以及人物本体蜕变过程的共同点,以小见大地体现出古装题材电影中小人物意象建构所运用的叙事模式和独特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保卫人祖山》是由山西作家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拍摄的大型抗战题材电影,作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影片,它不仅继承了抗战电影的优良传统,同时还进行了大胆的突破与创新。这部电影一改过去同类影片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立足山西本土特色,在叙事方式、人物形象塑造和影像表达等多方面都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审美崇尚,意境已深深地积淀于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心理之中,并渐渐成为一种‘无意识’状态而随时可能渗透于艺术作品之中。中国电影求其神似,求其意境,追求影片内涵的抒情写意性和镜头画面的诗化意境。我们知道,意境的形成是从“情景交融”开始,通过“虚实相生”接通有限与无限的,所以,意境具有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象外之象”等三方面审美特质,它们相互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意境的本质和内涵。意境在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里占据着“中心位置”。因此,无论是哪一代中国电影导演在创作中都不同程度地追求意象和意境的审美体现,注重通过意象的组合,感物兴情,情与物融,营造出浑合无垠以至两忘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5.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充满精湛的象征主义手法和丰富象征意蕴的经典影片。象征主义是贯穿这部影片的中心与灵魂,不论其主题还是结构或细节等,都渗透着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从影片中的主人公播放歌剧音乐《费加罗的婚礼》这一场景入手,运用象征主义理论,从行为象征、背景象征、人物象征3个方面深入探讨其多重象征主义手法和凝重的象征意蕴;将利于更好地把握象征主义手法在该片中的巧妙运用,以及其重要作用背后深刻的理性内涵与深层主题。  相似文献   

6.
影片《唐山大地震》以其真实而撼人心魄的生命镜像,演绎了地震灾难造成的普通家庭生死离别悲恸的三十二年,现实主义地表现了女儿无法直面的人生,回避中始终无法完成的自我认同和母亲惨痛的废墟记忆。通过心灵转换生成中的意象、苦难废墟记忆的光与色及日常生活写意话语的背后三方面从影视本体论的层面上,分析影片如何探寻并成功地营构了震后幸存者心灵伤痕及日常生活中难以抚慰的心理空间的"余震"。创作者用饱含"生命温度"的光线刻划出生存者背影中沉重的灵魂,以生命镜像完成了召唤结构中个体生命"疼"与"痛"的人类内在生命体验的哲性思考,以源于生活真实的深厚民族底蕴,诉说出北方古老的土地上绝望而不屈地存在着的生命力量。与同类灾难影片比较分析,该剧显出独特的摄影造型观念,更加注重灾难之于人心灵的强烈震颤与难以愈合的伤痕,层层捕捉震后心理干预的心灵维度。  相似文献   

7.
韩国导演金基德电影中的悲剧色彩,与韩国的历史渊源、社会背景、民族文化传统以及人生经历息息相关。金基德将韩国的社会环境、战争背景与历史文化相融合,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段,用镜头代替文字,以其个性鲜明的视听语言,向我们讲述韩国社会底层边缘人的爱恨情仇。从题材选择到人性反思、从充满隐喻色彩的意象表达到深厚的韩国文化底蕴,使我们从影片中看到人生悲剧、人性扭曲的同时,也会引起深深的思考,这种思考可以洗涤人的精神,给人以力量、鼓舞和勇气。这正是金基德电影悲剧色彩的魅力所在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影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缺损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意象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相对固定、独特的文化含义。文化意象所包含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决定了影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缺损是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现为漏译和译不到位。但译者可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和尊重影视翻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选用译语观众熟悉和易于理解的词语从三个方面进行文化意象的重构:一是传递文化意象的联想意义;二是传递文化意象的象征意义;三是传递文化意象的相关意义。文化意象的重构有助于观众从影片中解读丰富的内涵,破译影片包含的深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从中西文化意象的重构与转换视角解析电影片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片名是影片能否成功走向国际商业市场,打开观众心灵之门的一把金钥匙。不同的民族由于其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传统,往往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意象。片名翻译不仅传递了影名所蕴含的主题和信息,还体现着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意象的重构与转换。  相似文献   

10.
电影《白鹿原》中反复出现的麦田画面,暗示了影片原乡特质的农耕文化背景。而其持续地凸显"麦田"背景下诸色人等的"身体"的规训和惩戒、反抗和革命,更是意图以直观但深邃的方式表达个体与宗族文化的深层互动。"麦田中的身体"则因承载了传统文化与历史发展的内在冲突,经由电影简化、剥离的美学实践而转化为一种革命和被革命的意象。  相似文献   

11.
如何正确理解辩证法的矛盾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正确理解辩证法的矛盾范畴,就必须分清语言矛盾与实在矛盾、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广义矛盾与狭义矛盾的不同意义,并辨明矛盾与对立、否定、辩证法和系统论的关系.辩证矛盾在广义上讲,是任何系统内部或系统之间存在的否定或"自我背反"的性质及其表现,并由此造成系统的运动与变化,使同一变成不同一,对立变成不对立,一切皆向其反面转化.矛盾不是现成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而是由否定造就对立与统一的运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的整体思想必然源出于他的源发思想,因此,探究其源发思想成为理解海德格尔的关键所在。海德格尔的源发思想主要体现在相反相成的思维方式和现象学解释学方法,向本源的溯求以及"让成其所是"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美与和谐     
和谐是各因素之间的协调一致,是美的基元。相反相成,对立统一,是形成和谐的根本原因。和谐美是形象的、有魅力的、具有生活的肯定性的。自然美的和谐偏于形式;社会美的和谐偏于内容,以人与人的关系为中心。和谐社会囊括并超越了社会美,且辐射到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等领域。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伟大的美学工程。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的诗坛上,云南诗人于坚的诗歌写作与诗学观念都是非常重要而独特的存在,而他的诗歌写作与其诗学观念之间也有着紧密的关系。本文在发掘出于坚诗学中一系列二元对立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于坚二元对立的诗学观念对其诗歌写作的深刻影响,同时也指出了其诗学观念存在着的先天缺陷和危险的偏执倾向,以及其诗学观念难以回避的一种尴尬。  相似文献   

15.
董斯张写作《西游补》,意在挑战《西游记》,试探自己的艺术才力。这决定了《西游补》的两个特点一是尊重《西游记》的影响,自觉做出艺术让步;二是费尽周折地改变已经由《西游记》确立的悟空形象,浮显自己的才情。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基于对"人的认识错误难免"的明确认知,始终坚持通过实践"证伪"与主体"纠错"逐步加深对客观政治事物的认识,此即形成邓小平政治认识方式的特色。该特色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逻辑推理方式(从否证中引申出内在肯定结论)上,而且体现在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目标定位(建构完善的防错、控错与纠错机制)与路径选择(通过不断"除弊"或"抑恶"而逐步"兴利"或"扬善")上。邓小平与卡尔·波普尔的政治认识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7.
包括丘词在内的全真道教词 ,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关注 ,在文学史、诗歌史、词史中也没有它们的一席之地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 ,对丘处机道教词所表现的苦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 ,认为其词作主要表现了全真道内修心性、外修真功等宗教思想 ,其外修真功部分主要反映了丘氏的交游和斋醮活动。表现丘氏苦修的词作反映了全真道森严的教制教规  相似文献   

18.
丘处机在青年时期曾自行阉割,断绝情根,进行内外双修,同时也进行其他宗教活动,把其师王的宗教思想付诸实践。本文对其道教词所表现的内外双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其词作主要表现了全真道内修心性、外修功行等宗教思想,其外修功行部分主要反映了丘氏的交游和斋醮活动和全真道森严的教制教规。  相似文献   

19.
行政第三人是从广义的行政相对人中分离出来的概念,与狭义的行政相对人和行政诉讼第三人都存在明显的区别。行政第三人的主要类型包括相邻权人、竞争权人、受害人、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等。对行政第三人的事前救济,就是通过通知、听证、回避、说明理由等行政程序制度来保护其权利;事后救济则包括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以及要求行政赔偿或行政补偿。  相似文献   

20.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是指在他人的商品上擅自使用自己商标的行为.该行为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情节严重的,应认定为犯罪.基于罪刑法定原则,反向假冒不能定假冒注册商标罪,实属立法之缺陷.鉴此,应完善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立法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或在他人的商品上擅自使用自己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