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尔雅》的性质,学术界有多说,这里,我们仅提出一个新观点,《尔雅》是儒家的一部“语言经典”。《尔雅》作为一部内容丰富的语言文献,曾在相关和相近的学科中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有多学科的性质是无疑义的。本文仅对《尔雅》的多学科性质从“语言经典”的角度再作一次论证,并以此填补经学和经学史研究中有关《尔雅》研究的一个大空白。 (一)《尔雅》列入经典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尔雅》列入儒家经典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早在汉代它就受到推崇。汉孝文帝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2.
《五经正义》是唐代初年孔颖达等人奉敕编撰的一部经学训诂著作,《尔雅》是汉代以前出现的一部以今语、通语解释古语、方言的辞书。孔颖达等人在疏通训解“五经”时,不仅广泛地征引了《尔雅》及其汉魏旧注,而且还论及《尔雅》学的诸多相关问题。本文对《五经正义》在征引《尔雅》及其旧注时的训释特点作了总结;对《五经正义》关于《尔雅》撰人、序篇、篇名含义及《尔雅》声训法的运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五经正义》征引上的失误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汉武帝独尊儒术原因、汉代崇经原则、汉代经学学派、汉代经学作用、董仲舒思想、王莽改制与经学关系、《白虎通义》等几个方面,对建国以来汉代经学研究做一概略总结,旨在为学者们研究汉代经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郑玄笺《毛诗》,《毛诗》存而汉代今文三家诗遂亡。郑玄《诗》学,融汇了汉代今古文经学之精华,是汉代《诗》学的总结,又是魏、晋、唐代以及清代《诗》学的滥觞,因此郑玄的《毛诗传笺》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对郑学研讨不够,对郑玄《诗》学的贡献论述也较少,实为憾事。本文是在学习《毛氏诗传笺》的基础上,浅谈几点体会,以就教于大家。一、汉末经学的衰微与郑学的兴起欲论郑玄《诗》学的贡献,首先需明瞭两汉经学演变的趋势。经学盛于两汉,但汉末经学亦趋于衰微。皮锡瑞《经学历史》说:“经学盛于汉,汉亡而经学衰”。汉代经学衰微,其原因如下: 第一,汉代的经学是汉代的官方哲学,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与汉代经学之间有着复杂关系。汉代经学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天人政治观、经学历史观、经学伦理观等层面。“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著述动机,集中反映出司马迁对汉代经学的整体性超越。  相似文献   

6.
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涛博士新近出版的专著《经学与汉代社会》(河北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12月版 )是《中国传统学术与社会丛书》中的一种。该书从学术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角度 ,对经学与汉代社会的相互关系及其演进历程 ,进行了系统的成功梳理。前三章论述了儒家经学的产生和早期发展的情况 ,考察了《易》、《书》、《诗》、《礼》(《仪礼》、《周礼》、《礼记》)、《春秋》(及其三传 )和《论语》、《孝经》等经典在汉代授受、流传的情况 ,分析了汉代经学各主要学派的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因 ;后三章研究经学与汉代政治制…  相似文献   

7.
经学的兴起对汉代诗歌发展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自汉武帝以后取得独尊地位 ,在汉代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发展过程 ,由于统治阶级通经致仕的政策 ,以及统治者出于润色鸿业、好大喜功的需要而偏好辞赋 ,使绝大多数文人把主要精力投向经学和辞赋。《诗经》经学化 ,既使文人丢失了诗歌的本质 ,又使文人失去了从民歌中吸取营养的机会。经学对诗歌的负面影响 ,是造成汉代诗歌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王逸的赋论是汉代赋论的一个重镇,成就主要表现在对屈原骚赋文本的论与评。受汉代赋学与经学互动的影响,王逸赋论充满经学色彩,这最集中地表现在他的三个赋论命题上,即"依托五经以立义"依《诗》取兴"独依诗人之义"。王逸的这三个命题共同说明王逸是依《诗》说赋的,《诗》乃赋的范本,赋的意义之源,是衡裁赋文价值的尺度。王逸赋论所依托之《诗》是《诗经》经学,故其依《诗》论赋本质上是用经学来绳律骚赋文本。王逸论赋的经学角度导致他对屈原其人其文的读解基本上都是错误的,但对中国经学对审美的文艺现象的思与说,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7年8月27日至30日,“第二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学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主要有以下七个议题。(一)关于经学史西北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方光华教授的《从〈白虎通义〉有关“孝”的解释看皇权观念在经学研究中的渗透》,以《白虎通义》为出发点,考察了古代孝、皇权与经学研究的关系,对历来有关《白虎通义》一书性质的说法作了检讨。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杨天宇教授的《略论许慎在汉代今古文经学融合中的作用》,条列了汉代古文经学大师许慎《说文解字》和《五经异义》援引今古文经说之例,提出早在郑玄之前许慎即已融合今古文,进而明确…  相似文献   

10.
先秦史传文学叙事传统与汉代今文诗学的经学叙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秦史传文学作为中国早期的叙事文学代表,对后世叙事文学影响巨大。汉代今文诗学著作《韩诗外传》中的某些叙事篇章,与《左传》、《晏子春秋》等先秦史传文学有着明显的直接承袭痕迹。今文诗学的经学叙事中继承了杂史类叙事传统,而对《左传》中的故实,或不加采信,或加以改编、敷衍。这种出于经学目的的文学化叙事,客观上促进了叙事文学的发展,对后世的子部小说及杂史类传记文学都有直接的影响。汉代经学叙事对早期史传叙事传统的继承、发展和新变,是中国早期叙事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在先秦留给汉代的文化典籍中,有两部纯文学作品:北方的《诗经》与南国的《楚辞》。《诗经》为先儒所传的“六艺”之一,在经学昌盛的汉代,它理所当然地被奉为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圭臬。而围绕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评价,却经历了一场几乎贯穿两汉的长期论争。论争大体可分三个阶段,代表人物分别是司马迁、班固和王逸。汉人对屈原评价的分歧实质上反映了在经学一统的特定背景下,汉代文学思想曲折发展的轨迹,成为汉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后代文学创作和理论发生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儒藏》“经部尔雅类”选目的问题,提出收入著述要遵循几个原则,一个是收入的著作要很重要,它的影响很大,对经学研究的贡献难以忽略;二是要紧随《尔雅》传承下来的解经释经的训诂著作,而不该过分涉及到文字学和音韵学范畴的其它训诂之书;三是要在经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并且能够反映释经解经发展源流的,而不是见雅书就收;四是应该以古为尊,越古越要收,哪怕刘歆的《尔雅注》现存三条,也要收入而不是忽略。  相似文献   

13.
汉代是经学繁盛时期,又是封建正统史学形成时期。经学的发展对司马迁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而影响又是多方面的。经学的发展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目的、观念和《史记》创新体例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一部按照词义系统或事物类别编排的具有百科性质的词典。从汉代至今,研读《尔雅》的学者不计其数,仅现存的研究、注释《尔雅》的著作就多达120余种。由朱祖延教授组织湖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编纂,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尔雅诂林》,将历代研究《尔雅》的成果汇为一编,集《尔雅》学之大成。该书的编纂始于1986年,历时十余年,于1998年全部出齐。全书皇皇6巨册,前5册为“正编”,后一册为“叙录”。综观《尔雅诂林》一书,具有如下特点。1-资料完备 《尔雅诂…  相似文献   

15.
汉代经学的井田思想秦学颀汉代的儒学大师们立足于大汉帝国的现实,全向总结了当时“汉家法周”的社会思潮,为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汉帝国提供了一个“奉天法古”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就是经学。所谓经学,就是汉代经师们通过训诂章句,对先秦儒家经典中所体现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16.
《尔雅》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诂专著。自汉代以来,多少通儒硕学,束发潜心,笔耕舌耨,为之探幽索隐,拾遗补阙。至今已是著述如林、硕果累累,乃至自成门户,美称“雅学”。据粗略统计,古今《尔雅》研究专著现存者约一百六十余种,论文约八十余篇。然而,书山文海,津涉何在?众说纷纭,是非焉辩?委实令人茫茫然不知其所以。故笔者借参加《尔雅诂林》工作之便,谨就《尔雅》研究中几个聚讼不决的问题,作一个比较系统而扼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17.
东汉经学家郑玄提出了《尚书》有"三科之条,五家之教"的主旨,清儒段玉裁等认为这是汉代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的不同学说,影响甚大。但自清代、民国以来,也有学者表示反对,诸家的考辨和结论体现出不同的学术方法和学术视角。综合汉代经学史料与诸家之说,郑玄之说当为汉代今文学派,即博士经学的观点,体现了董仲舒《公羊春秋》的学说,而以清代魏源的考释最为准确。  相似文献   

18.
“班马”的辞赋观与汉代赋学思想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赋学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支配其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是汉代的经学思想,一是辞赋的创作实践。司马迁引入汉儒《诗》学标准,首创辞赋“讽谏说”,开启了汉代赋学以政治实用性价值为标准的核心精神;班固则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充,提出“讽谕”与“颂美”并重的辞赋观,并且透过《诗》与赋之间的关系,对辞赋发展进行了史的勾勒和风格流派的划分,具有总汉代赋学之大成的意义。通过他们的辞赋观可以看出,汉代赋学思想的演进历程即表现为经学致用观和辞赋艺术精神由对立隔膜到渗透融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经学辞典》指瑕丁鼎经学自汉代以来就一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主干地位。历史上,它曾对我国古代的哲学、文学、史学、语言学、美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发生过多方位的深刻影响。本世纪初叶,随着封建王权的被推翻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经学被逐出了我国意识形态的正...  相似文献   

20.
经学历史悠久,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到清末废科举为止历经两千多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汉代又是经学最昌盛的时代,今文经古文经交相辉映,朝野内外诵读经书蔚然成风。《汉书》曰:"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在随后的历朝历代,经学始终是封建社会的思想支柱,不论其如何被表述,理论基础始终是汉代经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