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我们有着五十四个民族的祖国大家庭,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原“基诺人”已经国务院正式承认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基诺,过去称为“攸乐”,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县的基诺洛克公社。虽有一万多人,但却有着与其他民族完全不同的语言、习俗、经济结构和心理素质。关于基诺族的来源,没有文字记载,在它本民族中有这样一个传说:在三国时候,  相似文献   

2.
基诺洛克,汉意为基诺山,在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县内,是基诺族聚居地区。一九五八年以来,笔者曾多次到这里进行民族调查和民族识别工作,目睹了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基诺族农村公社向社会主义跨时代的飞跃。这里所记述的就是其中的某些片断。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景洪县基诺公社卫生所所长自腊营,是基诺族第一位医科大学毕业生。一九七五年她从昆明医学院毕业后,要求回家乡  相似文献   

4.
旧称攸乐山的基诺山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的东部,呈王冠状,曾是一片迷人的原始林区,这是18000多基诺族人的家乡,也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6大茶山之一.1958年,基诺人民公社成立,从此,分布在40多个村寨的基诺人走出了大家族公社,从原始社会形态一下子过渡到社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生的大家庭.基诺人只有基诺山有,乡长和书记当然地就是一山之"主"了.乡长叫白腊腮,书记叫  相似文献   

5.
基诺族没有文字,却有本民族丰富的语汇.汉语已被基诺族接受.除部分老年人外,大多数基诺族群众都能听说汉语.基诺语中没有方言之分,这使每个基诺族成员从开始学习语言就接触到通行于整个民族中的语言,为日后在民族内部的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诺语作为基诺族的一个重要特征,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生活中,既是其内部的重要交际工具,又是维护基诺族内部团结统一的纽带.因此,基诺人对本民族的语言倾注了无  相似文献   

6.
基诺族是1979年6月正式确认的民族,人口11966人(1982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区,此外,散居在周围的勐养区、橄榄坝区,勐腊县的勐仑区、象明区。基诺族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基诺族除使用本族语言外,还普遍兼通汉语,日常生活中,这两种语言都是不可缺少的实际工具。基诺族的双语现象在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现象中颇有特色,这种现象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边疆地区双语使用的类型和特点。基诺区位于景洪县东部,是一个纯山区,全区有7个乡、45个村寨、1670户人家,人口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的基诺族有一种有趣的婚礼习俗,由于习俗独特,所以往往给人一种不期而来的新鲜之感。 基诺族青年成婚前,先请媒人说亲,然后,小伙子的阿舅和媒人带着酒到姑娘家,征得姑娘家长同意后,就再次持酒去具体商定婚期,若定不下来,就还有第三次、第四次。结婚日期商定后按期举行婚礼。基诺族不少村寨中女子在成婚前夕要  相似文献   

8.
基诺族不是“游耕”“游居”民族周新文,陶联明本文作者根据实地考察和亲身见闻,指出某些著作将基诺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山地农业概括为“地跟山转,人跟地走,寨跟山跑。广种薄收”以及“无法再进行轮歇耕作时,基诺人便举族而迁,整个村寨迁往他处”等,是不符...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2008,(11):14-14
1979年仲夏的一天,在云南省凸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族群众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是我国第55个少数民族——基诺族被确认后,该民族群众欢天喜地的场景。1979年6月,国务院确认云南省的基诺人为单一少数民族。至此,在我国被正式确认的单一少数民族为55个。  相似文献   

10.
在祖国西南边陲西双版纳的基诺山中,居住着我国最后一个确认的民族——基诺族。为了改变基诺山的贫困面貌,基诺族的几代领导干部为民族的发展艰辛探索,其中有一位叫白文学的基诺族干部,他在基诺乡工作期间,时时把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到州里工作后,仍然情注基诺山的发展,他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人生的价值,把一片丹心留在了基诺山乡。白文学是个从基诺山寨走出的基诺族汉子。1980年9月,初中毕业的他收到了中央民族学院附中的录取通知书,“白文学要到北京读书”的消息使基诺山沸腾了。他就这样在同龄人的羡慕中,带着家乡父老的希望到北京求学,先…  相似文献   

11.
<正>基诺族是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朵奇葩,是国务院1978年6月正式确认的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人口在56个民族中排名第55位。 一、民族概况 基诺,汉族史书记为“攸乐”,这是对基诺族自称的音译异字,傣族人民称基诺为“卡诺”。基诺族是云南境内的古老的土著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市的基诺乡,以及周边的勐旺乡、普文镇、勐养镇、橄榄坝  相似文献   

12.
基诺族民居的变迁,是当代基诺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也是基诺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生产生活方式改变、适应能力增强、社会交往扩大、生活条件改善、传统文化式微的集中体现,还是协调人与自然冲突的结果。由是之故,基诺族民居变迁便成为研究当代基诺族经济社会发展、传统文化变迁和民族政策得失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学、民族学的文献中,刀耕火种也称游耕、山田烧垦、初耕农业、园艺式农业、降雨农业等。游耕是刀耕火种的一种指称,它强调的只是耕地变动性较大这一特征,而与游居无必然联系。周新文、陶联明同志既然承认基诺族过去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活动,那么就无法否认基诺族是从事游耕农业的事实。因此,基诺族是游耕民族的说法并没有错。但是,游耕并非游居,把基诺族视为游居民族则不妥,应该说解放前的基诺族是游耕民族而不是游居民族。  相似文献   

14.
基诺族主要居往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乡,其余分布于基诺乡四邻山区。这里森林密布,秀竹婆娑,河溪纵横,气候温和湿润。丰饶的土地哺育了勤劳勇敢的基诺族人民,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出多姿多彩传统文化的才能。古朴别致的男女头饰和日月花饰就是基诺族人民审美心理的历史积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韩忠太、傅金芝合著的《民族心理调查与研究——基诺族》一书于1992年3月由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公开出版的单个民族心理研究的第一部专著。该著作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基诺族心理调查”的最终成果,作为该项目推荐人之一,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同时认为该书值得向学术界推荐。  相似文献   

16.
二十多年来,基诺山上的基诺族人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如果说,二十多年的风火给基诺山留下某些痕迹和带来某些变化,那么,二十多年的实践则使基  相似文献   

17.
夏石群英公社在广西僮族自治区宁明县境内,是一个以僮族为主的公社,在全社的六千一百五十一人中,僮族社员有四千五百六十四人,占总人数的74.2%,其余为汉族。群英公社誕生于1958年9月5日,迄今历时一年,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中,已显示出人民公社无比的优越性。首先是公社化后第一个夏季的大丰收。  相似文献   

18.
金坑公社是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一个瑶族聚居的公社。这个公社所在的地区山高坡陡,林多田少,以经营林业为主。全社山林面积共二十五万多亩,其中森林十八万多亩,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二,水田只有一千五百多亩,占百分之○点六。全社共有社员七百八十八户,三千二百多人,其中劳动力一千四百六十九人。解放十四年来,这个公社共营造杉木林七万多亩。其中采伐迹地及时更新的有三万  相似文献   

19.
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青海省蒙古族有50546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占全国蒙古族总人数(341万余)的1.48%。主要聚居在海西州的都兰县、乌兰县和德令哈镇(海西州蒙古族18664人)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18076人),其余居住在海北州(3701人)的海晏县(托勒公社等)、祁连县(多隆和野牛沟公社)、刚察县(哈尔盖公社)和海东地区的湟源县(1059人)。在清代划分为左右两翼盟29旗,黄河以南有4旗(在今河南县3旗,在今同德县1旗),今海西州有8旗,今海北州有12旗,海南有5旗。解放后成立了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54年1月),河南蒙古族自治县(1954年10  相似文献   

20.
古老的基诺山是我的故乡.在我童年天真的梦幻里,它曾是个五彩缤纷、千奇百态的神秘世界.留在我记忆深处最难忘的却是山地农业的"刀耕火种"、"串山狩猎"及采集野菜(果)的生活.那时听父老讲,自创世主——阿嫫肖鳖开天造地的那阵子起,基诺人便聚居于基诺山.然而,祖先留下的"刻竹(木)记事(数)"工具,也没能记下基诺族古老的历史源流.解放前夕,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基诺族,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