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出口管制是针对特定商品或技术出口施加特殊许可证要求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集合。当前学术界对出口管制中出口的范围、概念、立法目的、利益平衡等研究还有明显不足,运用比较分析法,横向对比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印度的出口管制立法,探讨出口的范围,厘清出口管制的概念,明确出口管制的立法目的,论证出口管制的利益冲突和平衡。研究认为,出口管制是为了实现特定目的,利用法律手段,对特定出口贸易设置条件并进行审查的法律制度,这里的出口概念包括贸易性出口、视同出口、再出口、经纪等行为;出口管制适用对象是出口活动,实施手段是管制行为,出口和管制构成了出口管制立法的两大核心要素,二者既是立法的出发点,又是利益冲突的本质原因;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是出口管制立法的基本目的,在不同利用集团产生不同利益需求时,应当以国家安全为优先,兼顾经济利益,通过加紧或放松出口管制达到调节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日益加剧,中国出口管制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相关企业出口合规的搭建标准从接受美国出口管制制度制约变为接受中美出口管制制度双重指引。现阶段,我国出口管制法律已逐步从单一指导性条款向拥有实体清单、阻断办法和反外国制裁法等配套制度的完整体系发展。处于这一过渡时期的我国企业出口合规正面临着职能履行、成本投入和商业判断上的困境。通过完善立法的方式来细化标准、健全体系和落实效力,不仅对解决我国企业的合规困境、促进其健康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亦对我国出口管制立法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法律监督的本质精神是控权.中国控权型检察制度形成的直接渊源是大陆法系控权型检察制度经前苏联转换的以法律监督为特点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间接根源是中国古代的法典化传统和御史制度所包含的控权精神.现实渊源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选择.控权型检察制度经历了两次发展.第一次发展发生在德国.通过这次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大陆法系特点的以控权为本质的检察制度.第二次发展发生在前苏联和我国.我国法律监督制度不仅全面汲收了控权型检察制度中的合理因素,而且通过法律监督制度,实现了对控权型检察制度的又一次发展.在中国,通过这次发展,以法律监督为本质特点的检察制度不仅全部包含了大陆法系国家检察制度中"国家权力的双重控制"和"客观公正义务",而且正在形成一种更为全面、更为多元的权力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当人类将行为地点从现实空间搬迁到信息空间后,建构在物理时空中的文化习惯不得不随之改变,行为规范也需要做相应改变。研究信息空间的法律特征对建立虚拟规范至关重要。与信息空间是现实空间的映射一样,社会管制映射到网络上就是信息控制。从与传统空间法律关系的区别来研究信息空间法律关系的特征,为信息空间管制奠定了基础。信息空间的三个主要法律特征是:法律主体的去中心化、法律关系的虚拟化、信息财产权的阶层化和多样化。与这三个特征对应,在构建相应的法律制度时应当考虑多元主体的利益平衡、完善信息责任追究机制、建立信息普遍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5.
试论博客网站的法律管制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博客现象“这一新生事物,本文首先分析了博客网站的运营特点,提出博客网站法律管制的对象应该是网站的托管商和博客本人。在详细讨论了博客网站及网络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区别之后,设想了适合于博客网站运营特点的法律管制机制。最后对我国的博客网站管制的立法现状作了考察,提出了立法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既有的三类法律推理概念失之过狭,这是由于它们对法律推理本质的认识不够准确。法律推理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而非权威性的制度实践;它包含法律事实的发现和认定、法律规范的获取和证立以及根据法律事实和法律规范对法律结论的推导等内容。故而,法律推理是人们在解决法律问题时,根据证据等信息并在与法律规范的调适中发现和认定法律事实、获取并论证法律规范,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和论证法律结论的一种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7.
从法经济学角度,政府管制是对法律的替代或补充。管制与法律的替代或补充理论包括政府直接管制与普通法体系效率论、控制社会无序的公共管制与法律理论以及法律的不完全性与政府管制理论三种,他们从处理市场失灵和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的角度出发,认为管制和法律都是社会控制的方式,当法律不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时,管制和管制机构就被引入发挥作用。显然,这种政府管制理论在促使人们从更微观的原子层面理解政府管制的意义、作用和存在范围方面提供了新的洞见。这对于转轨期的中国反思法律体系的局限性、认识政府管制的正面作用、审视管制改革的方向和力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法律正义是法律制度设计、执行应该遵循的核心伦理价值观念,法律正义观是人们关于法律制度正义的总体认识。马克思从劳动哲学出发,在批判西方传统法律正义观特别是资产阶级法律正义观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正义观。马克思认为,法律正义建构在物质生产劳动基础上,超越社会物质生产发展阶段的抽象的法律正义在现实社会中不能真正实现,法律正义是抽象与具体的对立统一;资产阶级法律正义的本质是论证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合法性,社会主义法律正义的本质就是维护劳动权益最大化的合法性;维护以按劳分配为核心的社会物质利益分配方式是社会主义法律正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法律上反思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主要表现为:鼓吹金融自由化,拒斥政府管制所导致的金融监管理念的偏差;错把放松管制等同于放弃监管的金融监管权力的虚置;现有监管制度的内在缺陷导致信贷市场法律规制的失败;货币政策的失误给危机的爆发以可乘之机。因此,必须正确处理金融自由、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使金融监管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从法律上防止和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风潮愈演愈烈,将危害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进而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然而一向标榜“自由贸易”、“自由投资”的美国对外资并购却进行严格的管制,本文在介绍美国外资并购管制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应当借鉴其经验,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管制法律体系,设立外资并购管制机榭,建立外资并购听证制度,建立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防范体系并加强国家协调与合作以确保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乃至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1.
油田企业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企业的风险管理,其归宿是法律风险管理。这种风险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顽疾,对企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企业应当正视和重视对法律风险的有效防控,为自身发展提供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我国油田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工作由于起步较晚,国际化程度不高,要构建现代化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必须使这一体系具备风险识别的系统化、风险分析的定量化、风险控制的全面化和体系运行的持续化。  相似文献   

12.
日本现代法哲学思潮源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当代日本法哲学中的新康德主义法哲学、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和法社会学思潮源流的考察 ,可以揭示出当代日本法哲学三大流派的渊源和相互关系。当代日本法哲学的三大思潮在诞生时具有同根同源和相互影响的特点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将法哲学作为一门科学而从不同角度、侧面对法的本质问题和法的现实功能所做的不同方法的研究。日本的现代法哲学虽然充满了国际色彩 ,但缺乏体系性和对本国法律文化的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论习惯法的法源地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法源在原始含义、基本构成等方面不排斥习惯法成为一国法制的渊源。从制度史上看,习惯法始终是人类法制上一个生动的渊源。习惯法在当代各国法制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无论从理论还是从规范上分析,习惯法在我国法制上至少应占据次位法源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儒家法律思想以"礼治、德治、人治"的主张贯穿于中国法律文化思想的整个过程中,不但影响了中国社会文化生活领域,更深刻地体现于法律制度当中。在推进和完善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对儒家法律思想,要认真研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成为我国法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法人制度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公司法人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主体要素,法人的独立人格又是法人制度存在的灵魂要素。法人制度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也大量存在着假借公司法人之名的侵害公共和他人利益等行为。当法人格被滥用时,对法人格的否定就成为必要。文章以关于法人本质的实在说和拟制说为分析的双重视角,通过剖析法人拟制的法技术操作的“分”与“合”的过程,以法益平衡的要求来阐明法人格的否定的法理,以及适用法人格的否定在我国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列宁从不同角度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进行了阐述,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新经济政策实质观。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从不同角度看具有不同的内涵,探究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应在多角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同时新经济政策还包含着丰富的法律思想。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法律思想对当今社会主义经济和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法定代表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法定代表人制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法人代表权制度 ,它与传统民法中的董事代表制不同。本文对法定代表人这一概念的由来、法定代表人与法人机关之关系、法定代表人制在我国的发展 ,作了理论上的梳理 ,进而分析了法定代表人制对法人治理机制的冲击 ,提出了废弃法定代表人制 ,恢复董事会代表制 ,完善法人代表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生存哲学通过对实践的解读,揭示了现实的人是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理想社会的终极目标。人本法律观作为一个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法律服务于整个社会和全体人民的理论体系,是法律价值论、本质论、方法论的有机统一。西方人本法律观表现出一定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而人本法律观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并超越西方人本法律观。人本法律观要求我们在法律实践中应当确立人本立法观、人本执法观和人本司法观。  相似文献   

19.
法律文化冲突是一个客观的普遍的社会现象。法律文化冲突是法律文化内外因子的冲突,就其实质而言,是法律文化内在特质的冲突,是法律文化价值的冲突、法律精神的冲突、法律功能的冲突。在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通过法律文化的整合、涵化来消解法律文化冲突,而且要建构法律化、社会化、理性化、全球化、多元化的机制和途径来控制、协调和化解法律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