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来自内蒙古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学院、西北第二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广东民族学院、广西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等民族高校文科学报编辑部的汉、满、蒙古、回、藏、苗、土家等7个民族的16位学报编辑,湖北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的院领导彭振坤、王金华、李步海、彭英明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长刘作森以及州委宣传部、州教委、州地税局、中国农业银行恩施州分行、州建筑设计院、州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共40余人,于8月10—15日在中南民族学院和恩施市举行了“把民族高校文科学报办出特色来”的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民族系统联系中心1995年学术研讨会综述敦屏来自内蒙古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学院、西北第二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广东民族学院、广西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等民族高校文科学报编辑部的汉、满、蒙古、...  相似文献   

3.
努力提高文科学报水平服务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民族系统联络中心1994年年会纪要敦屏7月11日—15日,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北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学院、广东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和青海师范专科学校等民族高校...  相似文献   

4.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民族系统联络中心1994年年会简讯敦屏7月11-15日,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北民族学院、中南厂族学院、青海民族学院、广东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和青海师范专科学校等民族高校文科学报编辑部的代表近30人在西北民族学院召开...  相似文献   

5.
来自内蒙古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学院、西北第二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广东民族李院、广西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等民族高校文科学报编辑部的汉、满、蒙古、回、藏、苗、土家等七个民族的16位学报编辑,湖北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的院领导彭振坤、王金华、李步海、彭某明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长刘作森以及州委宣传部、州教委、州地税局、中国农业银行恩施州分行、州建筑设计院、州人民广括电台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共40余人,干8月10-15日在中南民族学院和恩施市举行了“把民族高技文科学报办…  相似文献   

6.
盛夏的武汉,气候炎热。但地处武昌南湖岸边的中南民族学院里却温和宜人,来自全国近二十所民族高校文科学报的代表,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商民族高校文科学报的大事——成立“民族院校暨民族地区高校文科学报联络中心。”这次大会是在国家民委教育司、国家教委民教司、中南民族学院以及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的关怀和支持下召开的,湖北省民委、湖北省新闻出版局、中南民族学院的有关领导以及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潘国琪教授、湖北省期刊研究会负责人之一肖汉森教授等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来自中央、西北、西南、西藏、青海、广东、广西、贵州、湖北、中南等民族学院和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吉首大学、楚雄师范专科学校文科学报编辑部8个民族的20名代表,于5月28~31日欢聚中南民族学院,讨论并通过了《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民族高校文科学报联络中心工作条例》,决定成立民族高校文科学报联络中心。经过民主协商,与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和赤峰学院主办,赤峰学院蒙古文史学院承办的第八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于2011年7月28日至29日在我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央民族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全国30多所高校的各民族专家学者近8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民族文学研究》主编汤晓青女士,学院副院长德力格尔教授、崔其福教授,学院巡视员席永杰教授出席论坛开幕式。  相似文献   

9.
以民族高校教研室建设的现状分析为基础,探讨民族高校构建教研室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并以贵州民族学院为例,构建民族高校教研室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全国民族高校图书情报协调工作研讨会于10月10日至14日在我院图书馆隆重召开。全国12所民族高校图书馆和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等10个民族的25个单位派4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图书等资料30余种,计100余万字。 开幕式上,西南民族学院院长孟铸群同志致开幕词,四川省高校图工委秘书长刘绍平同志等出席开幕式并讲了话。国家民委、四川省委副书记冯元蔚同志、国家教委民族地区教育司、全国高校图工委秘书处、北京国家图书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学院等单位和个人发来贺信、贺电。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民族系统联络中心 2 0 0 1年学术年会 ,于 6月 2 4日至 2 7日在大连民族学院召开。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院、西南民院、西北民院、西北第二民院、大连民院、云南民院、青海民院、西藏民院、湖北民院、延边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等民族高校的领导和学报编辑部代表 ,共 30多人出席了会议。大连民族学院副院长范圣第博士致开幕词。中南民族学院原院长、民院系统联络中心主任彭英明教授作了《努力提高学术质量 ,促进学报全面发展》的专题报告。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顾问、大连理工大…  相似文献   

12.
文萃与信息     
民族学院应办成综合性高校安德培在《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著文说:“历史事实证明,当民族学院被重视並得到健康发展时,它对改善民族关系和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当民族学院被轻视甚至被取消时,就会给民族关系的改善和民族地区的建设带来消极的影响。这个历史的教训我们应该永远记取。”关于民族学院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民族系统联络中心2005年学术年会暨高校学报编辑学研讨会于2005年7月17日到20日在贵阳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民族系统联络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办,贵州民族学院承办,贵州省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协办。与以往历次人文社科学报民族系统学报年会不同的是,以前的年会都是由人文社科学报民族系统联络中心召集,由各个民族高校单独承办,而今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作为主办单位之一,预示着人文社科学报民族系统联络中心工作的蓬勃开展。此次学报年会邀请了一些非民族系统的学报同仁参加,以此加强民族系统学报与全国高校学报的联系与交流,从而提高了民族系统学报界的影响力。此次年会参会人数达到了50多人,超过了以往的历次年会的代表人数。新华社贵州分社、贵州日报、贵州商报、贵州都市报等新闻媒体对会议的报道,也使此次年会倍受瞩目。17日上午9时大会开幕,会议由人文社科学报民族系统联络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期刊社社长覃录辉主持,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覃社长热情洋溢地介绍了与会的领导与嘉宾。贵州民族学院院长吴大华教授首先致开幕词,对各位代表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体现贵州民族学院领导对此次会议的高度重视和学报工作的支持。吴院长结合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的实际,就高校学报的发展做了精彩的发言。吴院长指出:一个学报要想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以及追求高层次的学术质量,有稳定的学者队伍,强大、优秀的作者群是非常关键的。而作为学报主体的编辑们,一定要具备神圣的使命感与高度的责任感,除了做好基本的编辑、校对工作,还必须充分了解本人所负责栏目的前沿问题以及最新的科研动态,要有主动精神,积极向专家、学者约稿、请教。高校学报作为严肃的学术刊物,持之以恒的学术追求不容忽视,应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探求广泛性、一致性的基础上,努力挖掘自身的优势与有利条件,发扬各学报的独特精神与风格特色。接着贵州民族学院副院长、贵州民族学院学报主编刘胜康教授对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的整体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对高校学报的重要作用给予了积极评价。刘副院长指出:高校学报对一个学校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水平的提高、科研能力的发掘等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贵州民族学院学报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学院领导对学报工作大力支持、充分配合的结果。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在关注综合研究的同时,结合贵州省特殊的民族性、地域性等优势,多年来始终如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与栏目体系。  相似文献   

14.
民族学 民族学学科信托于学校民族研究所和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建有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民族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5.
贵州民族学院民族研究中心,前身是贵州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该所是贵州民族学院唯一独立的处级教学科研单位,也是贵州省高校中唯一的民族研究所。2 0 0 0年10月,根据教学、科研的需要,学院在民研所的基础上组建民族研究中心,整合系属科研机构,团拢全院科研队伍,形成研究合力,致力民族问题研究,构建民族特色学科,大大加强了贵州民族学院的科研实力,扩大了社会影响,为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突出民族特色,打造民族品牌贵州有17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37 8% ,享有民族自治区的特殊待遇。这是贵州民族学院赖以生存…  相似文献   

16.
简讯     
全国民族学院文科学报工作研讨会第一次会议于1990年5月3日至8日在成都举行。 这次会议是由西南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学院和贵州民族学院三家学报编辑部联合发起召开的。西南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学院、贵州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广西民族学院、广东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学院等全国12所民族学院的文科学报编辑部,都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与会代表共24人。  相似文献   

17.
二次文献率与民族学院学报──关于民族学院学报质量的思考李世臣作为展示民族学院教学和科研成果窗口的各家民族学院学报.同其他类型的高校学报相比其办刊的历史短.办刊条件差.编辑力量薄弱.特别是从创刊时间上看.多数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创办.少数在“文革”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高校专业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多方面阐述,并结合湖北民族学院的专业建设实践对民族高校专业建设的目标与方向作了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19.
由中南民族学院主办,湖北省广播电视大学、湖北大学、中南政法学院、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江汉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大学、鄂州大学、湖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湖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协办的“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编辑学研讨会”于1996年11月4——8日在中南民族学院召开。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156所高校文科学报编辑部的代表、论文作者以及新华社湖北分社、光明日报社、湖北日报社、长江日报社、楚天广播电台、武汉电视台、武汉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的记者共230余人,出席了11月4日上午在中南民族学院举行的隆重开幕式。出席会议祝贺的有新闻出版署培训中心副主任尤广巽、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出版处处长焦仁里、湖北省教委副主任陶醒世、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熊明轩、全国高校理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陈浩元和副理事长钱文霖、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陈彦生、中南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危国华、鄂州大学副校长吴名顺、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的倡议,在国家民委教育司和国家教委民族教育司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民族高校文科学报联络中心成立大会于1993年5月28日~31日在武汉市中南民族学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4所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文科学报的蒙古、藏、回、壮、土家、苗、瑶、汉等民族的代表20人。与会代表就联络中心的工作条例和如何提高学报质量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