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其在为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数据隐私泄露与算法偏见、责任主体冲击与边界模糊、主客体异化与信任危机、软法缺陷与硬法缺失等伦理风险。规制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须优化人工智能技术设计,注重隐私保护与社会公正;赋予人工智能以社会角色,划定人与智能的责任边界;构筑人工智能伦理规约,强化人的主体地位与诚信品质;加快人工智能的法制化进程,健全智能伦理制度体系,从而促使“人—机”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深入千家万户,其伦理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然而,人工智能伦理的伪命题倾向、符号漂移倾向与责任泛化倾向等凸显了当前人工智能伦理的价值表象之困境,主要原因是其人伦本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遮蔽。保护隐私,本质上是保护人工智能对象人的隐私;防止偏见歧视,本质上是防止人工智能当事人的偏见歧视;促进公平,本质上是促进人工智能所涉及的弱势人群的公平,等等。这都确证了人工智能伦理的人伦本质。因此,在实践中着眼于人,尤其是提升人工智能当事人的伦理认知、促进其伦理行为之改善、矫正其严重伦理错误等,方可实现人工智能伦理的人伦复归。加强人工智能伦理的人伦本质探析,在理论上对于揭示人工智能伦理的本质规律,推进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系统深化,在实践上对于强化人工智能当事人的责任担当、实现社会善治、满足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等,均具有必要的、积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互联网的大发展,网络正把人类带入一个以信息网络为核心资源的信息网络时代.网络如同一柄“双刃剑”,在促进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现实道德难以应付的伦理问题,其中“人肉搜索”导致的伦理问题尤为突出.首先分析了“人肉搜索”的发展及成因;根据当前出现的网络热点事件,阐述了“人肉搜索”带来的一系列伦理困境;进而对“人肉搜索”的利弊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人肉搜索”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内在动力源自于现实社会伦理道德的失范、其存在强化了人们对社会的认同等观点,促使人们对“人肉搜索”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关于网络社会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分析网格时代对社会伦理的影响 ,探讨网络社会面对的伦理难题 :知识产权与个人隐私 ;信息安全与信息垄断 ;信息污染与信息欺诈 ;信息滥用与信用危机。对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作了对策思考 :尽快建立信息伦理准则 ,形成网上道德舆论氛围 ,推动个体的道德自律 ;防止符号世界的异化 ,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正确对待异质性伦理和同质性伦理 ,形成全球伦理价值观 ;坚持信息伦理发展的多元化和一元化的统一 ;以科学的态度、全新的观念和有效的方法推进我国的网络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个体进入数字化的"圆形监狱"中,每一个个体都处于被"凝视"的状态,个人隐私保护因此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一个挑战。与传统隐私保护不同,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处于一个拟态的数字空间当中,隐私保护范围更大、难度更高,同时隐私侵权行为也更难以认定。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伦理也出现一些新趋势,被遗忘权为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用户必须调整隐私观念,市场也需要提供更优质的内容服务。最终从用户、互联网企业以及司法管理三个不同角度建构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6.
伴随算法应用的全面普及,算法在社会运行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一个算法社会正在到来。算法应用给社会发展和个体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也埋下了各种隐忧。算法监控肆意将引发一系列伦理风险,包括算法歧视隐忧、过滤气泡陷阱、隐私侵犯困境、劳动伦理侵蚀等。解决算法监控问题,要着眼于制度的规范与防范、技术的纠偏与破解、企业的自律与他律和个体的维权与抵抗,以推动算法向善。  相似文献   

7.
保护艾滋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公共卫生健康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前提.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艾滋患者的信息公开往往会遇到隐私权与知情权、保密原则和不伤害原则、信息公开与资源获取正义性冲突等伦理困境.基于社会工作的伦理决定和考量,综合公共卫生伦理、康德义务论以及赫尔的功利主义的分析,以不伤害原则证成艾滋患者的部分隐私权在公众的公共卫生安全冲突下需要有所退让,而采取信息的有限度公开方式,目的在于促进社会接纳和艾滋防治.但这同样需要社会工作的后续支持,包括基本人权的保障、社会融合的促进、信任的医患关系的建立以及多层面人本服务的提供等.  相似文献   

8.
传媒工作者经常会面临这样的伦理困境,得在新闻职责和作为公共伦理的社会道德之间、知情与隐私之间、传播先进文化与商业化运作之间、遵循客观公正原则与有偿虚假新闻之间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9.
数据挖掘作为大数据技术,是信息增值的必要条件、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引擎以及政府数据开放的内在要求,具有正当性.但其同时产生隐私侵权、社会歧视、利益分配等个人自治以及社会治理难题,引发正当性困境.对此,应构建数据挖掘的法律规制路径,确立"鼓励挖掘—安全保护—平衡协调"相统一的规制目标,完善数据立法以明确数据挖掘规制的规则,选择个人数据主体、数据挖掘主体、政府合作规制的规制方式及规制手段,赋予个人数据主体事后选择权,明确数据挖掘主体的保护义务并落实政府的数据推进和监管职责,以期实现技术与法律规制的互动融合,促进我国数据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秦国际 《理论界》2011,(7):70-71
在隐私权保护的相关研究中,相对于如何保护隐私权,隐私伦理及其价值的研究相对比较少。本文将对隐私伦理及其价值进行研究,从与身体和性相关的隐私、与亲密关系相关的隐私、与私密情感相关的隐私以及与人格属性不可剥离的隐私的样态和价值进行分析,探讨隐私伦理存在的价值,为隐私权的保护提供伦理层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隐私权是公民一项基本的人格权利。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公民的隐私数据不可避免地进入公共领域,随时存在被他人"知晓"的状态,成为一个"透明人"。社会治理者在实施社会治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监控手段收集公民包括隐私数据在内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同时,电商企业也在开展商业活动的过程中,收集到了公民大量的隐私数据以求谋取商业利益。在隐私数据不可避免被收集的大数据时代,公民并非束手无策,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寻找有效保护自己隐私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数据的出现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人类社会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改造世界的行为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也呈现出契机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从大数据的内涵和大数据时代的特征研究出发,以把握厘清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变革为牵引,以研究剖析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为导向,提出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建立大数据专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合作共建机制、加强高校运用大数据的法律风险防控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约束四个方面,探索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个人数字身份是大数据时代经济盈收与数字国家构建的先决条件,按应用领域、提供主体意愿等不同而有多种分类。目前伦理与法律对数字身份权如何确定、保存、使用,是否"下海"和如何"下海"都缺乏适度考量。其外向增量而非存量内卷的生态系统及多样性和流变性特征,不断引发出身份认定难、安全与隐私权交叠、自由意志受制约等伦理困境,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大数据时代数字身份的规模发展,从伦理规制的角度涉及个人数字身份的开发、管理、保存和使用四个环节主体。规范大数据技术应用中的个人数字身份,应加强开发主体确立身份标准、管理主体进行产权规范、保存主体提供数字保险柜、使用主体确定控制权这一系统伦理链条的规制建设,从而形成正向反馈的良性生态和创造最大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与雇主为维护公司利益对雇员进行监控具有道德正当性一样,雇员的隐私利益也具有道德正当性.作为雇员的工作空间,工作场所往往是体现公司监控与雇员隐私之间伦理张力的重要领域;雇员数据的采集与利用,体现的是雇主对雇员隐私、雇员尊严、雇员利益等方面的尊重与权衡;必须正确认识中西方伦理文化在雇员隐私问题上的差异,提升雇员个人价值和个人尊严,开启当代中国雇员隐私问题的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5.
科技伦理--科技发展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产生了大量复杂的自然和社会问题,使现代人面临新的困境.人们反思科技的社会作用,提出了科技伦理.科技伦理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我们可以从科技伦理的特点、原则和内容,看到科技伦理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数据信息时代下,为适应社会实践需要和契合国际化发展趋势,应对以保护信息主体权利为目的的被遗忘权予以确立.通过研究国外相关学理、案例和考察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现状,对被遗忘权宜采取广义的理解.被遗忘权具体是指在网络数据领域,为保护信息主体的信息安全,促进信息主体更好的发展而赋予信息主体在不违背例外规定的条件下所拥有的一项删除其网络数据信息的权利,是一种具有人格权属性、关乎隐私数据与其他信息数据的权利,是个人信息权在大数据时代的一种特殊表现.该权利行使方式主要为在特定条件下,信息主体有权向相关网络信息控制者申请屏蔽或删除属于信息主体的网络数据.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加快被遗忘权的本土化研究,探索有本土特色的被遗忘权制度,以解决网络数据信息所带来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黑格尔的“伦理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世界”概念源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它既表达了德意志民族国家内在统一与复兴的时代要求,也是基于启蒙思想及现代社会意义世界缺失的反思.伦理世界是个人作为单一性存在与其公共本质或普遍本质相统一的世界,它由人的社会本性及其文化属性决定.伦理世界透过伦理精神,通过道德行为实现个体与类、特殊与普遍的辩证统一,由此寻找到人类生活共同体的价值源泉,建立个体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赋予有限人生以终极关怀.黑格尔的“伦理世界”为现代多元化社会建构精神家园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公民的隐私权益问题正日益凸显。我国现有法律中关于隐私权益保护的规定,使我国公民的隐私权益保护现况有了比较明显的改进。但我国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益的保护,依然还是不够充分、不够完善,因为我国公民隐私权益的法律保护需要有相应的伦理辩护的配合和支持。只有在我国的伦理学研究为我国公民隐私权益的保护提供了充分的、坚实的伦理根据之后,保护中国公民隐私权益的法律才可能获得不容置疑的合理性基础,法律对于公民隐私权益的保护才可能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19.
生命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一方面给予不孕不育家庭带来福音,另一方面冲击着传统的家庭伦理、社会伦理等,还引发了社会代孕现象,这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去反思应用生命伦理原则来维护患者及其家庭的利益,确保患者最终受益多于弊端.具体建议从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保护患者隐私权,重视心理咨询和关怀,做好术后随访工作,发挥伦理审查委员会作用,促进健康宣传和教育,强化自身法制、伦理观念,完善相应的法规等8个方面来确保生殖技术的良性发展和实施,最终伦理与生殖技术共赢发展,实现建设"健康中国"的宏伟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网络隐私权保护伦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对信息技术的滥用与网络道德的败坏 ,使网络隐私侵权行为日益泛滥 ,这不仅侵害了人的基本权利 ,而且阻碍了我国信息化的进程 ,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伦理分析 ,给网络隐私权保护予以道德力量的支持。在保护网络隐私权过程当中应当遵循伦理原则 ,以给网络隐私权立法提供理论依据 ,并对现实生活中的网络隐私权保护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