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所有制偏见、法制不健全、市场体系发育落后以及政企不分等因素是我国产业进入与退出壁垒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 ,寻求切实有效的降低或打破产业壁垒的措施 ,为经济结构调整扫清障碍 ,这对于入关在即的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在界定恶性价格竞争的基础上 ,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经营战略理论和市场营销理论 ,分析得出恶性价格竞争是在特定的宏观条件下 ,由于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不到位、大多数行业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以及市场营销管理不科学造成的。最后提出恶性价格竞争的解决要依赖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政企分开以及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加强  相似文献   

3.
分别从中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与退出壁垒三个方面对中国煤炭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在文章结尾对目前中国煤炭产业市场结构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中国保险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保险业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的关联性分析了完善我国保险市场退出机制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实行开放政策、降低保险业进入壁垒的同时,形成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才能有助于我国保险市场竞争机制的充分发挥与保险业市场结构的优化,并论述了建立退出机制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制度性进入壁垒导致产业人为垄断的形成 ,而过度进入与制度性退出壁垒则造成了我国许多产业的过度竞争格局 ,从而导致厂商 (大多数是国有企业 )的高产量和低价格及亏损。只有尽快从根本上破除制度性壁垒 ,才有可能真正使国有企业摆脱亏损的困境 ,国有企业才能具有自生能力 ,而其他由于缺乏自生能力诱发出来的金融预算软约束、政企不分、激励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将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微波炉行业为例,分析竞争性行业中企业竞争行为──价格战对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的动态作用。作者在实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阐明市场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的不对称性是发生持续价格战的原因;指出在市场不存在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时,价格竞争行为可以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和资产的优化配置,优化市场结构并提高经济绩效,从而解决'马歇尔冲突',实现有效竞争。  相似文献   

7.
指出转轨时期社会主义政府之所以有必要“退出”,主要是因为政府如不“退出”,首先要承担很高的监督成本,其次难以避免因维持与国有企业的隐合约而承受的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和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当“退出成本”低于监督成本和维持合约关系带来的长期利益损失时,社会主义政府的“退出”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在转轨时期,政府高退出障碍直接导致产业市场高退出壁垒,结果是加剧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退出的壁垒  相似文献   

8.
存续企业是国有集团公司中未上市部分.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存续企业的改革至关重要.依据非自由退出模型分析,存续企业的退出选择面临层层壁垒,负外部性大、退出成本高.因此着眼于存续企业的存续,谋求整个集团公司的协调发展才是改革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战略集团理论是近年来在国际管理科学界兴起的一个研究热点。在理论和实践上,它对产业战略重组、企业竞争战略的选取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我国石材业为例,具体分析了石材业内战略集团间的竞争。通过移动壁垒和退出壁垒分析,为管理者进行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电信行业的垄断是由于存在制度性进入壁垒而形成的人为垄断.这种制度性进入壁垒在经济全球化、全球电信趋势一体化的今天,将成为电信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桎梏.因此,中国电信业要走向竞争,首先必须破除制度性进入壁垒.  相似文献   

11.
实行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根本标志,宪政事实上是一种平衡机制。成熟的宪政不仅是各种对立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发展结果,而且本身就是使各种对立要素达成某种程度均衡的制度机制。宪政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平衡。而要实现这种平衡,分权制衡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文章对分权和制衡这一制度的历史沿革作简要介绍,并剖析其对近代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极大地推动了双边各层次宽领域的经贸交流。然而,“国家年”活动的举办可能不会很快给两国贸易带来任何具体的效果。针对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全面分析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态势,提出了日益凸显的两国贸易不平衡与贸易摩擦问题将具有长期性等观点,并对维护我国对俄贸易产业经济安全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学报编校一体之得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校对的工作量、编辑的文化素质、编校联系、学报编校的特殊性、减少编辑工作失误、校对工作的发展等方面来看,高校学报编校一体,是可能而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有利的。但也存在有忽视校对工作的学科和术科价值之嫌,编辑校对知识与技能缺乏、因熟悉校对内容而导致校对失误,对编辑工作的负面影响等一些问题和缺憾。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扬长避短,使编校一体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4.
在以牛粪为原料的堆肥试验过程中,加入生物活性水,具有消除臭味、缩短发酵时间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①从温度变化的角度来看,牛粪、鸡粪、猪粪以7:2:1配料比例搭配,加入生物活性水进行堆肥效果最好.②生物活性水的加入使堆肥过程的pH值稍有下降,减少了NH4 -N的挥发损失,使养分得到保持.③加入生物活性水后的堆肥产品,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理论分析框架的整合不仅是比较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基础路径,也是当代比较教育研究不断完善自身体系的价值追求。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两大理论分析框架——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前者强调运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般普遍规律,后者侧重采用本土化的研究方法为特定教育对象的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二者的比较加强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包容、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不断促进比较教育研究体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环境权在国际上普遍定义为人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我国学术研究及地方立法基本也是这种观点。这一定义是西方"主―客"两分思维方式和片面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物,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思想。"环境中心主义"倡导的自然的权利、动物的权利,也不可取。环境权应定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权利,包括人享有良好环境、享有损害赔偿等请求权的财产性权利和通风、采光、瞭望、享有清洁空气、安宁等具体人格权,也包括对环境和生态文明的建议、监督、参与环境管理的政治权利及后代人视为享有的环境权。在环境权反思重构视阈下,我国应实行旅游兴国、自然再生、促进生物多样化的绿色化政策,制定景观法、自然再生促进法、产品包装回收利用法等绿色化法律。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进行了回顾 ,以示其辉煌 ,分析了中国古代科技由盛转衰的原因 ,提出我们应该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社会道德的兴衰与罗马帝国的兴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马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世代相袭的传统美德。这种传统美德不仅是罗马民族崛起的精神动力,而且对于当时城邦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海外霸权的确立和大量的财富流入罗马,导致罗马社会道德沦丧,传统美德逐渐消失,并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可见,罗马帝国的兴衰与社会道德的变化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19.
以专业课程教育为载体,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蕴含的人文道德精神,将专业教育与人文道德教育有机地融合与内化,增强人文道德教育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分析高校学生的教育现状,研究专业教育与人文道德教育融合的方法与途径。结合《机床数控技术》课程,实践专业精神与人文道德精神教育融合内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制。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表现在对文化、情感和喻体等感知方面的不同,也表现在对时间、空间、色彩和方位等取向上的不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比较翻译时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