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中国近代“商战”思想的发展脉络欧阳礼泉“商战”是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所特有的一个范畴。其实质是要求发展中国自己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尽管“商战”一同直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才正式提出来,但是,“商战”的思想却是随着中国...  相似文献   

2.
近代四川市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问题是近代资本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市场的发展程度,就是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近年已有学者对近代全国市场作了有益的探索。但是,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极不一致,进行分省区研究十分必要。本文试对近代四川市场结构的发展、演变和特点作一简略考察。  相似文献   

3.
18 4 0年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外国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取得了种种特权 ,对中国展开以商品输出为中心的侵略活动 ,形成了以通商口岸为中心的中国近代市场体系的新格局。随着沿海和内地城市的相继开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向内地渗透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和影响下 ,华北传统的市场逐步由自给自足的内贸型经济开始向近代外向型经济转变 ,走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本文旨在通过对华北近代的典型商品市场棉花棉布、市场和小麦市场的研究 (由于 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 ,战争破坏了正常的经济发展规律 ,中国转入战时经济 ,所以本文讨论的时间范围是 19世纪 70年代到抗日战争爆发前这一时期 ) ,探讨其中反映出来的近代华北市场发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首倡“商战”,后发展成中国近代中叶的经济纲领,其时代内涵包括正确处理“商战”与“耕战”、“商战”与“兵战”、“商战”与“学战”三大关系,既标志着中国人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已接近到本质的层面,又标志着中国人对中国近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思路已基本弄清。  相似文献   

5.
郑观应是晚清“商战”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商战”思想的要旨就是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以实现“富强救国”。本文拟对郑观应“商战”思想中的市场意识和市场观作一透视。一、在中外通商时代,必须“以商立国”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外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面临一场亘古未有之变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进一步扩大和深入,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与此同时,中国兴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借法自强,成为一种广泛的历史潮流。但是,究竟怎样使中国富强,各种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6.
自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最先在近代西欧崛起以来,在人类社会就开始分化为“主导”资本主义与“从属”资本主义的区别。近代中国是被西方列强强行拽入由其设定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去的,走上的是一条“从属”资本主义道路,而“半殖民地半封建”,则是这种独特的“从属”资本主义制度类型的一种特质表征。近代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遭遇到了发展路径上前所未有的“后发劣势”困境,为此,改变“从属”、扭转“劣势”,就成为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主要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种种特权,对中国加紧进行以商品输出为中心的侵略活动。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取得了在中国投资设厂的权利,使中国不仅成为帝国主义的商品市场、原料基地,而且也成为他们的投资场所。他们的侵略魔爪深入到广大边远农村地区,直接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本文拟简介近代扬州地区蛋粉工业兴衰的概况,并由此来看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村的经济掠夺。  相似文献   

8.
在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中,清代商品经济不甚发展的假说,经常成为人们各种立论的出发点。以此理论假说构建起的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问题的传统研究,不仅产生出严重的理论错位,而且有悖于历史事实。它致使许多人在考察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列强入侵与中国经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上,普遍地以所谓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对立作为分析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变的基本标志,而忽略了对社会经济结构变革的本质要素的分析。于是,凡见“商品”、“资本”或“雇佣”等字样,立即冠以“资本主义”之称  相似文献   

9.
作为传统的大宗贸易商品之一的茶叶,一直是清代对外行销的主要产品。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逐渐从东南沿海向内地渗透,近代中国立足于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国内市场,一步一步地陷入资本主义殖民地经济的轨道。本来十分脆弱的茶叶市场,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垄断经营,以及民办商营的先天性缺陷,使中国茶叶的生产与行销处于畸形发展状态。湖北茶叶市场是近代中国茶叶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对近代湖北茶叶商品生产、加工、行销以及外国资本多方渗透的区域性研究,能够比较深入地认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而导致的近代中国经济停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即使最发达、最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形态也存在许多混合和过渡性症状。所谓东方社会 ,更是一种混合形态 ,其内部总是不断地产生资本主义因素 ,为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创造条件。在对中国近代社会形态进行概括时 ,有的学者把中国近代社会正常的发展状态看成“畸形”、“怪胎” ,这种看法难以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的真实面目 ;有的则把资本主义因素混同于封建因素 ,不利于认清封建主义的本质。其实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种混合型的、多层次的、发展而不发达的社会 ,近代社会的三大阶级结构同样是混合型的 ,这种混合形式正是中国近代社会向前发展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早期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首先是“以农为经”,全面发展中国的农业,并指明了改良农业的切实方案;其次是。以商为纬”,谋国家之富强,体现出与传统“重本抑末”观的显著不同;再次是民生主义,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同时对劳苦大众给予了深厚的同情.孙中山早期经济思想的文化渊源,一方面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包括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有关学说.他对待中国和西方的文化,都是采取历史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态度,而不是盲目排斥或承袭.  相似文献   

12.
变专制和不独立为民主独立,变贫穷落后为文明富强,实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任务。从这个角度观察问题,民初那些进步知识分子“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的实践活动,有力地推进了教科文事业和经济、政治、社会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总进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民初进步知识分子在推进教育改革、留学教育、华侨教育、科学研究和培养科学、教育、文化人才以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方面建树的功绩,他们在教科文领域的奋斗,是弥足珍贵的  相似文献   

13.
近代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近代城市在其产生与发展中,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开埠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开埠前,即使是较发达的汉口、天津、上海等城市,也仅仅是国内货物的集散地,但开埠却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城市近代化拉开了帷幕;“因商而兴”是中国城市向近代化发展的基础,由开埠通商而产生的巨大商业力量,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发展中的新动力,商业功能日益成为近代城市的主要功能;由于兴办近代企业,使城市发展有了独立的经济保障和经济依托,从而加快了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从明代后期产生以后,直到近代以前仍然处于萌芽状态,导致中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很多,本文从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入手,论述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中国地主制经济的不断复制和再生又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仍很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主要是西方侵略影响的结果。但西方的侵略又导致中国社会长期处于战争和动荡之中,经济近代化的缺乏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巨额资金的外流又造成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发展所需资金的严重短缺,因此,西方侵略又对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买办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为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他们的出现早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自从中国与西方接触以来,无论在政治与经济、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几乎在各个重要领域和地区都有买办的活动.特别是在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进程中,买办最先投资近代新式企业.买办对传统工商行会的改造、使广大农村融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以及他们对封建官员的影响,促使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各阶层明显地资产阶级化.在瓦解中国古老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买办的作用从沿海城市直至穷乡僻壤,对中国社会影响的深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陈启源、张謇、盛宣怀分别以华侨商人、状元和买办官僚的身份走上创办近代企业的道路,成为近代中国3位很有代表性的企业家。对他们3人的身份及资本来源、企业经营成效等方面进行比较,有利于探讨他们在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几年来,理论界少数人鼓吹“资本主义补课论”,说什么“中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要求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补课,并认为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灵丹妙药.这种观点从理论上看是反动的,从实践上看也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他们回避了各种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及在中国长达一百多年时间的实验都彻底破产的历史事实,不愿承认这些铁的历史事实所揭露的中国社会的规律——近代中国没有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土壤,资本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它既救不了国,也行不通.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社会“半封建”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还表现在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总起来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渐露头角,资本主义军事技术产生壮大,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全面兴起。考察一种社会形态,不可仅从某一方面,而要全面。这是一种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殖民侵略把落后国家和地区带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虽然在客观上有一定进步作用.但把一切进步、发展都归功于它显然是错误的。就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来说.殖民侵略的阻碍作用要比促进作用大得多,“世界历史”及“全人类”等概念不能抹去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所有是非,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应该永远受到谴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