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性恋是电影表现的一个边缘题材,但是在西方电影创作和理论研究中它已成为一种话语方式和批评方法。华语电影中的同性恋话语总体上是较薄弱的。在华语电影发展史中,其言说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前是“语塞与暧昧”;20世纪90年代是“走出衣柜”;21世纪初是“时尚元素”。从90年代以来的发展态势和言说深度分析,同性恋作为一种话语方式已经在华语电影中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2.
同性恋电影是当今华语影坛势头强劲的一种类型电影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人们对同性恋认同程度的改变 ,涉及这一题材的导演其叙事方式也出现变化 ,表现为三个阶段 :初涉时多主题变奏中的迂回尝试 ;酷儿理论影响下的正面呐喊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抗 ;世纪初具有超现实色彩的宽容的、柔和的人性化表现  相似文献   

3.
酷儿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个新的性理论。酷儿包含了所有在性倾向方面与主流文化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性别规范或性规范不相符的人。酷儿理论的出现,对于解构异性恋/同性恋、男性/女性的二元对立,以及传统同性恋理论,具有相当的意义。随着一批学者的主动接受与译介,酷儿理论传入中国并开始出现在华语电影的批评和实践当中。对于这一在西方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理论成果,中国大陆学术界要克服文化和语境的差异,克服研究中存在的简单化和妖魔化倾向,对其进行认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关锦鹏从女性电影跨入同性恋题材的同性恋电影创作。通过对他同,陆恋电影的研究,从本我的思想构架和本真的电影风格入手,阐述了关锦鹏同性恋电影的艺术成果。关锦鹏完结了视点由铺展同性情感到抒写爱之真谛的提升,在创作理念上建立了自身对同性情感变化的认知过程。在艺术风格上,将特有属性的艺术形式延续到同性恋题材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同性恋群体是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具有同性恋倾向的大学生.他们属于大学生中的边缘人群.本文以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的方式,从自我、亲情、友情和爱情四个方面分别阐释这一群体生存的现状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当代澳大利亚妇女同性恋小说进行综合解读的基础上提出,妇女同性恋文学首先是女权主义文学,它在反对男权压迫的问题上体现了一种极端的策略,这种策略鼓励女性勇敢地抛弃对于异性主义的幻想转而接受一种独立的同性交往模式,主张以激进的分离主义达到彻底解决女权主义运动提出的众多问题.同时指出,阅读当代澳大利亚妇女同性恋文学时,应注意把妇女同性恋从当代澳大利亚同性恋运动中区分出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传统的贞节观念为基础,从女性生存的外在环境与她们的内心世界两方面,分析了五四时期"女性同性恋"产生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呈现中国现代女作家文本中的"女性同性恋"现象.  相似文献   

8.
女性同性恋现象在新时期小说中有三种改写策略:以姐妹情谊替代肉身出席;以妖魔式建构铺陈有欲无灵的纠缠;以贵族式自恋把同性恋风景虚悬.三种改写策略揭示出女性同性恋现象在当代中国独特的社会处境.  相似文献   

9.
由于利益表达渠道缺失、社会歧视、文化偏见与制度压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同性恋族群内部缺乏集体认同感,自我分化和“碎片化”现象严重,从而导致主体的不可见性和族群认同感薄弱,进而无法共享统一的集体身份与文化。身份隐匿和族群分化状况下的同性恋运动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非抗争性的同性恋运动;另一种是同性恋消费主义,即“粉红经济”,它彰显了同性恋运动的政治-经济场域转换。同性恋族群所处的生态环境和自我特征决定了其社会运动状态,非抗争性的符号表达和文化介入、表现方式的日常生活化(如家庭出柜)以及同性恋消费主义的渗透等,都可以被视作本土性的同性恋认同方式和运动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伦理角度出发,以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为根本准则,剖析当代中国的同性恋现象的分类及成因,具体表现为:精神性同性恋和实质性同性恋,主动性同性恋和被动性同性恋,相对性同性恋和绝对性同性恋,代偿性同性恋、暂时性同性恋和境遇性同性恋。这些分析为我国同性恋者的生活环境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伦理环境,旨在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