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洁最擅长塑造知识女性形象,表现她们的思想、情感、意绪及心灵追求。在她笔下,女性形象很少逸出知识女性群落,这也是她最用心刻画的一类形象。张洁笔下女性,都无法逃出悲剧性命运的结局。而这种悲剧性又总是体现在她们对爱情存在理想化希冀,而这种理想的幻灭构成了她们共同的悲剧。她们虽各具特色,但可以非常容易地根据其精神内核进行分类并探索她们精神的变异。从柏拉图式的精神苦恋者到两性冲突中雄化的知识女性,再到以自焚方式复仇的恶之花,直至在焦虑中走向疯癫的知识女性。这都是与作家内心情感和审美理想的演进相统一的,也是与她心中的郁结密不可分的。这种情感和审美理想的演进是作家创作这些形象的强大内驱力,作家心中的郁结也通过创作的形象来消解、吸收。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剧本计有五百多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这些作品提出了与传统道德截然不同的新的婚姻爱情标准,并塑造了许多极富个性的具有反叛意识的女性形象。本文分析了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并与唐传奇同类作品中女性形象作了对比,最后从元代作家的世俗化和元代思想统治的相对宽松两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3.
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以描写知识阶层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为主要内容,并塑造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理想女性形象。这些完美的佳人,不但容貌美丽,性情温柔贤淑,而且才智、胆识过人,对爱情和婚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可以说,佳人形象是封建社会后期女性美的高峰,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女性形象美学风貌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历览中国文坛,由于社会、传统对女性的束缚,女作家廖若晨星。当历史进入思想解放的新时期,从长期的压抑中解放出来的一批知识女性纷纷拿起笔写出了一部部轰动文坛的优秀作品,凭着她们非凡的才华几度夺走茅盾文学奖。本文揭示了新时期女作家从探讨女性的婚姻、家庭、社会价值发展到对文学本体以及历史风云、民族文化的审识这一日渐开阔的探索之路,并着重分析了张洁、刘索拉、凌力三位有代表性作家的艺术成就,以此证明新时期女作家在当代文坛上是足以能够顶起半边天的中帼英雄。谨以此文献给今年在我国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  相似文献   

5.
女作家张洁自新时期以来关于女性和爱情婚姻的书写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作家书写的先导和典范,但通过详细的文本阅读,文章认为张洁的创作并没有真正实现对传统男性话语的突围。其女性形象的塑造仍然采用了传统的男性审美视角,不仅没有强调女性的主体性地位,也没有构成对传统男性中心文化的颠覆与解构。批评界对张洁“女性主义文学”和“女权主义者”的定位,只是一种盲目运用西方理论因概念混淆而产生的误读。  相似文献   

6.
当代知识女性在追求婚姻爱情时,面对社会、家庭、工作的多重压力,往往容易陷入对自我的不确定,甚至是否定,她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爱情和人生。赵玫在《秋天死于冬季》中借青冈和虹等一系列女性形象,表达了她内心对于婚恋爱情的深刻认识,爱情中不仅有激情、性爱、情感交融,女性一味的付出真心和牺牲并不能彻底拯救爱情,还需要理性的调节与包融,需要强大精神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中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文言小说的经典著作,它以大量篇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生活和生存状况,涉及了许多有关女性意识的问题,部分作品体现了女子追求美满爱情和幸福婚姻的主动性和反抗封建落后思想观念的自主精神,同时通过对这些女性在生活、爱情和婚姻及家庭中种种际遇的描写,肯定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了作家具有了初步的女性主义观念,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女性婚恋意识、反传统意识和经济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8.
试论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洁把她创作的焦点放在中国当代女性的生存境况上,努力探寻当代妇女不幸的多种原因,她的小说透露出浓郁的女性意识。本文从张洁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和所揭示的阻碍女性发展的历史、社会痼疾,探析张洁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内涵、特点及其形成的自身原因和社会文化背景,从而确认张洁的小说在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9.
乡土小说作家沈从文和马尔克斯·哈代,通过其代表作品《边城》和《德伯家的苔丝》中女性的描写,展示了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女性在对待自我、男性、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同价值观.小说中翠翠和苔丝形象的塑造,承载着两位作家对于女性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是元代戏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其中爱情婚姻戏数量最多,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丰富、鲜明,个性突出。元杂剧爱情婚姻戏剧本继承了文学抒写爱情婚姻的传统,其女性形象书写的成功,得益于元代宽松的社会环境,也是大量文人投入杂剧创作的结果,承载了元代文人仕途和婚姻的幻想。这些爱情婚姻戏中的女性形象符合女性善良、勤劳、包容的传统理念,元杂剧爱情婚姻戏塑造的女性形象,对后世明清戏曲发展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是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第一篇探讨女性对婚姻、爱情认识的小说。在此,分别从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以及扼杀爱情的因素的透视,来探讨《爱,是不能忘记的》中所反映出来的爱情与道德。  相似文献   

12.
<傲慢与偏见>历来被认为是作者奥斯丁为讴歌女性追求幸福婚姻的不懈努力而作,而伊丽莎白是全书的中心人物,通过对她的形象剖析,展示其爱情婚姻历程,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奥斯丁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13.
张洁的作品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其笔下的女性都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憧憬。然而,面对强大的男权社会,她们处于理想与现实、精神与行为的矛盾之中。作家的爱情理想由建构到解构的心路历程,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女性自我解放的艰难与悲壮。  相似文献   

14.
《爱玛》中的人物融入社会现实,依循社会规则,他们的婚姻并不意味着纯粹的爱情而是双方的契约。本文根据18、19世纪英国女性的社会、家庭地位,分析《爱玛》中的婚姻类型,以爱玛的婚姻为基础解读简·奥斯汀的婚姻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人类文学史上一代大师,他以独特的创作风格与视角给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贫苦人民生活的画卷.在他的底层画廊里女性人物更是作家关注的焦点,她们生活在贫困、压抑和恐惧中.作家通过自己犀利的笔给我们刻画了底层女性的形象,但是这些女性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她们是具有流动性.在作家的前期作品中女性形象大多是被动的,后期的作品中女性形象是主动的.  相似文献   

16.
契诃夫在他的小说及戏剧中 ,创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 ,形成了一个女性人物长廊。作家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生存状态的描绘 ,鲜明而尖锐地提出了一系列的妇女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妇女问题的分类分析 ,观照契诃夫的妇女观 ,再现其历史价值 ,并挖掘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读张贤亮的作品感触最深的是他笔下那些质朴善良的妇性形象,其中尤以西部那些劳动妇女形象最为生动。如马缨花(《绿化树》)、乔安萍(《土牢情话》)等等。这些妇女或粗矿或柔腻、或卑俗或圣洁。她们的情感时而象黄土高原上铺天盖地的大风强劲粗蛮,时而象着雨一样甘美柔和。这些妇形象大都是作家依据生活结构自然地附带写出来的人物,而不是观念化的产物,正因为如此,她们在反映社会生活,揭示人物命运方面更贴近现实,也更能显示生活的多侧面和历史的绵延感。她们在婚姻爱情生活中的命运不是孤立地呈现出来,而是与社会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家张洁的<无字>和澳大利亚作家克里斯蒂娜·斯特德的<热爱孩子的男人>这两部作品都运用了女性描写来颠覆传统的父亲和母亲形象,消解爱情神话,通过这些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传统意义上的"家"这一概念进行了解读,从而在反抗父权制的同时传达了女性主义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期,婚姻关系中出现了婚姻伦理取向混乱、家庭暴力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以爱情为基础、强化婚姻关系中义务与责任等正确的婚姻道德观,这对于构建家庭伦理关系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时期文学在挖掘生活深度和广度、展示时代风采与面貌、反映社会发展及其趋势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塑造了一大批不同身份与职业、不同教养与情趣、不同遭际与命运的女性形象。然而,这一系列形象不论是经男性作家深沉睿智的目光审视过的,还是由女性作家空灵独特的笔触描绘出来的,在人类两性之间、在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所应占有的位置和承担的角色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本文将以男女两性应分别代表对立两极的“平等者”,以各自的主体存在价值支撑人类共同的天空为立足点,对照新时期文学发展进程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突兀出她们各自的失误和偏差,并试图从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及生理学等方面对真正的理想的女性形象作一个大致的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