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儒家伦理的自然主义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奠基因其所归依的本体论前提性质的不同而呈现伦理自然主义、伦理直觉主义、伦理宗教主义三大谱系。儒家伦理学“德基”的结构和要素的自然主义性质决定了其整体上的自然主义品质。而这种自然主义又不同于西方伦理学的自然主义,因为儒家伦理在其自然主义的德基之上开出了直觉主义的实践伦理学。德基体系与奠基其上的法则体系的异构,恰是儒家伦理的悖论和困境所在,也是儒家伦理的亲和力、包容力和同化力之源泉所在。  相似文献   

2.
美德与规则的统一——兼评儒家伦理是美德伦理的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儒家伦理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强调了品格的塑造和个体美德的培养,但是儒家伦理并不像一些西方儒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美德伦理学的类型。相反,儒家伦理是一种整合了美德与规则于一体的伦理学说。这不仅可以显示出儒家伦理对道德理解的独特方式,也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儒家伦理对当代西方道德哲学在建构一种完善道德理论上可能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原则与西方伦理精神进行探讨,揭示出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西方表现,即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与西方伦理所共同具有的伦理精神,从而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作出当代的阐述。通过研究表明西方文化精神有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传统的影子,中国传统儒家伦理同样包含着西方的秩序、民主、法治、科学精神及平等、个性等内容,两者不存在绝然的对立,而是相互融通的。我们应大力挖掘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西方精神,而不是盲目引进西方的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家法的内涵、性质及其伦理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法思想是中国传统儒家法的理论源头与文化基因.在理论内涵上,先秦儒家法是"礼"与"刑"的统一体;在性质定位上,先秦儒家法是一种"伦理法";在伦理价值上,宗法伦理是先秦儒家法的伦理精神.深入理解先秦儒家法思想的理论内涵、性质定位及其所蕴含的法伦理精神,无疑是我们把握秦汉以后儒家法思想和法律制度体系的关键,同时也是构建现代法律伦理学体系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5.
作为示范伦理的儒家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自20世纪50年代西方伦理德性维度之日益凸显以来中西伦理对话发展过程的简单梳理,本文认为以从安乐哲的"儒家角色伦理学"到温海明的"儒家实意伦理学"为典型,当前学界对儒家伦理的解读与重构在德性伦理学兴起的契机下,已逐渐摆脱"规则伦理学"或"德性伦理学"的既定框架而得到新的发展。本文以西方伦理道德规则的外在性困境为问题意识,遵循"儒家实意伦理学"的建构逻辑,对"儒家实意伦理"如何解决规则伦理学割裂行为主体与行为本身这一困境作出尝试性说明,以期明确"意"在儒家伦理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儒家伦理关注道德行为之真实性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8.
儒家伦理的研究方法有思想史法、伦理学法、结构解读三种。单纯以思想史法或者以伦理学法研究儒家伦理都是不够的,必须以思想史法、伦理学法为基础,以结构解读为工具对儒家伦理进行研究,这更有助于把握儒家伦理之原义,彰显其生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环境伦理学是一门新的伦理学。它的主要特征是人类道德对象从人与社会领域扩展到生命和自然界;它的基本问题是:确认生命和自然界的价值,确认生命和自然界的权利,从而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以确保人类对自然的持续利用。中国环境伦理学从介绍西方环境伦理学起步。现在要在中国学术文化传统、中国哲学和思维方式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确立自己的环境伦理学理论模式、概念框架和话语体系,以超越西方环境伦理学,通过不同学派的理论整合,创建中国环境伦理学,使它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为中国人民服务,为建设生态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生态伦理学中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主要流派--大地伦理学理论逻辑的梳理,对进化论伦理学何以可能在大地伦理学理论中被运用,并成为其建构自身理论的基点之一作出论证,进而证明大地伦理学在理论多元化的生态伦理学中,通过运用进化论模式对道德对象范围的拓展而开创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刘长明  苏宝梅 《文史哲》2005,3(4):123-132
基于增长性发展观而构建的林林总总的传统伦理观归根结底是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上的单向“霸王伦理”,在人类拥有征服自然的巨大力量之后,这种曾经在人类发展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单向伦理观已将人类文明导入死胡同;基于可持续发展观而构建的环境伦理、大地伦理等新兴生态伦理观,虽然实现了由单向伦理到双向不对称伦理的升级,但是,深深地打着人类中心主义烙印的双向不对称伦理,无助于人类从根本上摆脱危机四伏的困境;基于和谐发展观而构建的和谐伦理观将促使伦理学实现由双向不对称伦理到双向和谐伦理的升级,彻底摈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樊篱,实现所有存在的和谐互动。建立在万有价值定律基础上的和谐伦理观既承认万有存在对人类的服务功能,又关注人类对万有存在应负有的责任,认为万有存在拥有与生俱来的、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伦理资质,人类与万有存在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的双向度伦理关系。从传统的单向伦理到双向不对称伦理再到双向和谐伦理,无疑将引发伦理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伦理委员会是将企业伦理贯彻到企业活动中去的一种组织化形式。在当代企业的伦理实践中,伦理委员会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既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活动所面临的诸种道德困境所决定的。企业伦理委员会具有咨询建议、审查监督、教育培训和规则制定功能等四种功能。伦理委员会的运作过程既是一个不同知识进行交涉和得以运用的过程,也是一个价值选择的过程。因此,组成伦理委员会的成员,不但需要具有不同的专业技能和经验知识,也能够代表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立场,更需要具备一般的道德能力。唯其如此,一个合理的道德决策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16.
人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存在,关系作为人难以摆脱的一种存在境遇,已经受到当代哲学家的高度重视,因此,“关系本体论”渐渐浮出水面。在我国的学术研究中,一些著名学者提出了伦理关系的本体论意义,以强调伦理关系的基础存在性,旨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在以政府为核心的社会治理领域中,行政伦理关系是一种实体性的关系。理论研究的三维视角,可以解析出这一实体性关系的十种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17.
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德性伦理学在近现代的边缘化有逻辑和历史的必然性,对于德性形成的行为的道德性未加界定,德性规定的主观性与相对性,以及德性伦理学赖以生存的社会历史境况的变迁,是造成这种边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复兴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将其创建成现代德性伦理学,就必须吸收规范伦理学的优点来克服德性伦理学本身的缺陷,达到二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叙事伦理学属于应用伦理学,是对文学叙事做出价值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至少涉及伦理学、叙事学、文学批评学、比较文学、哲学、文化学等学科,因此应归属跨学科研究。文学叙事伦理学对叙事所蕴含的伦理主题、内容、时代伦理声音,尤其重要的是在现代性语境中,对叙事过程中经由叙事各要素的互动而生发的境遇伦理做出阐释和总结,它最大的目的是在叙事虚构和想象中,探索伦理的各种可能性。与现实理性伦理相比,文学叙事伦理是一种虚构伦理,拥有自己的秩序和规则,因此二者不能随意越界。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道德管理概念的恰当界定,有赖于对"道德"与"管理"两个概念的本质涵义的正确把握。道德管理是通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成员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制定组织希望达到的道德目标,并尽可能以好的效果和高的效率实现组织道德目标的过程。无论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还是追求企业利益,客观上都要求企业认真对待道德问题。而企业道德与管理息息相关,因此,对企业而言,道德管理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问题。可以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方面构建企业道德管理的框架体系,其内容包括:企业道德层次定位,选择企业道德管理策略,制订企业伦理规范,进行决策的伦理分析;设置必要的部门和岗位,在人员招聘和任用时注重道德素质的考察,开展伦理培训;管理者以身作则,开展道德测评,实行伦理控制等。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重视现代中国商业伦理的重构。而任何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伦理建设都与其所在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和联系,并深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为此,我们在深刻阐述儒家伦理对于现代中国商业伦理重构所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追究了现代中国商业伦理的缺失及其原因,并对此提出了中国商业伦理的重构必须从"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和为贵"的视角,借鉴儒家伦理中的文化精髓,以此重构中国商业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