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联合劳动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特有方式。对这个联合劳动的深入分析,不仅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课题,也是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基础的重要课题。本文想就此进行些探索性的分析,以求抛砖引玉之效。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起主导作用的基本形式,分析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联合劳动应以全民所有制为基本对象。  相似文献   

2.
正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了进一步概括,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问题的两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不能离开公有制来谈论社会主义。用分配政策来界定社会主义是错误的。公有制建立以后,最重要的是管理问题。毛泽东对公有制企业的管理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4.
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的劳务市场 ,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三大提出 :必须加快建立和培育包括劳务市场在内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然而 ,要在实践中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首先解决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 :即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 ,劳动力究竟是不是商品 ?近几年来 ,我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 ,进行了许多探讨 ,观点各异。我认为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本文所述均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 ) ,劳动力仍然具备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仍然是商品。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 ,劳动力仍然具备成为商品的基本…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定位论的最好阐述,也是与马克思所说的克服三大差别的共产主义目标一致的,"三个代表"中所指的先进生产力就是指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社会主义财政作为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巩固和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份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财政必须要为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服务.必须同时发挥财政直接分配和间接分配的作用,"税收中性论"、税制从间接税向直接税过渡的观点,不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6.
1.消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是标志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在马克思主义“消灭私有制”的基本理论指导下,先是剥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继之又引导个体农民走上  相似文献   

7.
对"经济民主"的强调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自由主义者最为突出的思想特征。所谓"经济民主",就是实现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主张公有制与计划经济结合的学者,颇受拉斯基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和英国工党社会实践的影响,而主张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学者,则受到哈耶克思想的重要影响。同时,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普遍向往也源自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的一个重要思想,具有非常丰富的人权内涵:经济权利不仅是人权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最基本的权利;对中国来说,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人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人权的本质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人权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思想,既是解放思想的产物,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实践产物。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思想,一定要把它放在历史的场景中:一是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相促进;二是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与重新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相交织;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我国初级阶段的特定国情相适应;四是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相伴随。  相似文献   

10.
十五大报告继承了社会主义经典作家的公有制理论,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思想,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而“社会主义经济”则属经济制度,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而社会主义社会则既有公有制又有非公有制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不能用前者理解后者,也不能用后者理解前者;同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还有商品生产也并非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就有不同的社会属性。所有这些,都应当辨析清楚,才不致思想和理论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2.
苏联社会主义大厦倾覆同公有制基石的动摇密切相关.意识形态和思想信念危机, 向西方民主化寻找出路,则加速了苏俄联盟的崩溃.苏联改革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1.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2.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在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传统实现形式及所有制关系,不是要搞私有化;3.政治改革不能脱离国情,照搬西方的"民主自由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关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思想,认为它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理论观点。指出我们必须注意各种忽视、否定甚至反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观点,并采取坚决的措施对其加以制止。充分认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保证我国的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审视,公有制有其深厚的人性基础和伦理根源,是人的社会本质和公平追求的体现.传统社会主义公有制没有合理地体现现代公有制应有的伦理品格,使得它不仅效率偏低,也缺乏伦理的优越性.现代社会主义公有制应该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权利,使每一个人的财产权利得到公平的实现,并为人的自觉自由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城 《中华魂》2010,(3):33-3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划清四条界限,即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划清重大原则是非的界限,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以来,农村广泛推行了农村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在进一步深化各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却常常遇到一些思想障碍。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区分公有制实现形式,没有认识到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也可以有同样的实现形式。本文重点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完善农村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对农村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进行了分析。提出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经济生活中,是否承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客观性质,不仅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十分重要的实践问题,对我们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当我们说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范畴时,实际上不仅是指它所反映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必然联系;而且也包括:(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之间的必然联系;(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其他经济规律之间的必然联系;(三)社会主义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时,必须做到“两个毫不动摇,一个统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带动力量;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虽然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高级和低级两个发展阶段,但是他们对这两个阶段全社会范围的公有制是否有区别的问题,基本没有进行探讨。他们通过批判资本主义所提出的关于建立全社会范围的公有制的设想,长期被人们误认为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结果造成严重制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左”的做法。本文认为,作为社会主义低级形态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是以社会主义国家为媒介的间接公有制。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间接公有制性质,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实践中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国内外发展经济学理论对公有制优越性的质疑,同时也来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公有制的理论推导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公有制的实际效果之间出现的反差。因此,在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公有制究竟有没有优越性,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争论的焦点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能够创造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还是公有制必然导致低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