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清代管庭芬日记记载了其几十年的文学阅读、写作和交往状况,展示了一个江南底层文人文学生活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失败的科举生涯,让管庭芬的求功名的心态转向求归隐,深刻地塑造了管庭芬的文学生活,让其回归到生活的本真,文学表现出志趣下移和超越日常的趋向,走向生活世界与艺术世界的融合。管庭芬文学生活并非仅为个体性的活动,也是江南文人文学生活世界的组成部分,代表了清代中后期文人的一种生活形态。  相似文献   

2.
渗透在蒲松龄狐鬼世界中的文人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的创作经常是被抑制的心理需求的升华。蒲松龄笔下这个包孕着其一生的血泪沧桑和审美理想的狐鬼世界蕴涵着蒲松龄和他那个时代的文人士子的复杂文化心态。文章从蒲松龄狐鬼世界中所呈现出的尊儒情结、知己情结、空幻情结等文人情结来深入探讨清代文人在对待人生理想、精神追求、价值取向上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3.
清代两浙文学世家的区域分布极为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杭嘉湖宁绍五府,其中浙西地区远多于浙东;其时代演变总体上呈现历时递减态势,从清前期到中期世家数量骤然剧减,清后期依然衰减.清代两浙文学世家的文学传承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即家族、地域与流派唱和有着高度的融合性.文学世家一方面致力于本家族的文学建设,另一方面又是乡邦文学的引领者和建设者.同时,文学流派和文人结社也往往由家族文人群体组成和参与,建立在家族文化圈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清代阳羡姻娅家族,是互有联姻的文学家族集群。文学家族联姻,有利于衍生、聚集、培育文学人才,加强家族间文化联系。在以血缘和亲缘为纽带的新的人文空间中,家族文人激发兴味,产生相近的文学兴趣,展开群体性文学活动,家族间的文学优势,或互补或强化,形成多样性、集群式的姻娅家族文学生态。阳羡姻娅家族文学在清代地域文化中别具一格,在一定程度上,这一现象反映出清代地域文学兴盛的家族助力。  相似文献   

5.
晚明江南文人的园林美学思想富有浓郁的文人色彩,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实用理性主义园林思想新特点。其摆脱了传统园林美学思想之束缚,勾勒和创建了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方式,并对清代人们的造园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代宗族类总集的编纂高度繁荣,可谓当时一种引人瞩目的文学、文化现象。通过对清代宗族类总集的概貌和特征初步梳理可以看出,清代宗族类总集不仅数量惊人、分布范围辽阔,而且在亲属关系、作者身份、著述形式等方面也复杂多样,从一个侧面显示出清代宗族文学的高度繁荣,以及宗族文人群体的大量兴起与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7.
试论朴齐家对清代文学的批评金哲著德铭译朴齐家(号楚亭,1750———1805年)是朝鲜18世纪后期著名的实学派思想家和诗人。他曾4次赴燕京(北京)。在滞留中国期间和回国后,曾同清代文人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人数达100多人),其中有翁方纲、罗聘等著...  相似文献   

8.
北学派文学是朝鲜18世纪后期出现的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顾名思议,北学派是以主张北学而著称的。在北学思想旗帜下,他们积极主张学习清代文化(包括文学)及传播到清代社会的西方文化。北学派的主要成员即洪大容、朴趾源、朴齐家、李德懋、柳得恭、金在行、柳琏等,曾先后来到燕京同清代文人、作家进行了广泛的思想文化交流。北学派文学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与清代文学有着密切关联。北学派通过入燕文学交流活动对清代文学有了比较全面、比较具体的认识。他们根  相似文献   

9.
清代前期文坛上若干文人群落应运而起,有的衍变为流派。这些文学集群的存在,再次印证了"文可以群"的古义。在显示清代文运的发足与繁盛的文人群落中,遗民社群、鸿博词人、毗陵四家、清初三大家和桐城三祖因依相应的时代人才条件,鼓荡声气,各有作为。尽管挽奇入正是这个阶段的大趋势,但在这些集群的挺生及前后衔接联系等方面,布衣精神作为聚合元素与文学素质隐然跃动。由此可以构成对清代前期文章史的一个别样观察。  相似文献   

10.
中朝文化交流可溯及先秦两汉,而文学交流至唐代始蔚为大观,后经宋、元、明到清代发展到前所未有的规模。根据笔者所见资料,本文拟就清代中朝文学交流试作一评价。(一)众所周知,古代亚洲国家如朝鲜、日本、安南都曾接受汉语言作为传播、吸收中国文化的媒介。汉语作为表达的工具,在朝鲜始终没有丧失它的地位。朝鲜从五世纪以来直到李氏王朝末叶,正式的文书记载大都用汉文书写。①因此,朝鲜文人对汉语有很高  相似文献   

11.
莫里哀喜剧伴随着晚清文人"睁眼看世界"的过程逐渐进入中国文化视域。作为晚清外交官,陈季同著述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寻找莫里哀喜剧与中国戏剧传统的文化共通性,引导西方读者相对宽容地理解中国文化。曾朴对于莫里哀喜剧的评价,一方面受到其法国文学启蒙导师陈季同的影响,另一方面兼有历史考据和文学想象的成分。  相似文献   

12.
《南园纪事》是清时贵州务川县民间自发编的地方志手稿,里面选载有大量仡佬族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为我们研究仡佬族文学发展史提供了宝贵资料。本文以《南园纪事》选载的仡佬族文学作品为资料,探讨仡佬族文人在清代的文学创作情况。  相似文献   

13.
清代苏州著名文人顾嗣立,广交四方名士,文酒风流,扬风雅,实为康熙间苏城文坛之主盟。在顾嗣立周围聚集了一批重要文人,相与切磋唱酬,其诗学观以及《元诗选》的编纂都与这一文学群体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清代王士稹的"神韵说"在朝鲜,特别是在18世纪后期的北学派文人中有着广泛的影响.但北学派文人之于王士稹的神韵说绝非消极地接受,而是对其进行了"主体间性"式的阐释与批评.这生动地凸显了中朝文人在文学理念上的亲密互动.  相似文献   

15.
《东华笔话集》辑录了清代文人李调元的三篇轶文,其内容涉及李调元与朝鲜文人交流时的积极心态和他贬官后的生活境遇与情感发泄方式,以及他个人著作的流传与出版情况。  相似文献   

16.
自宋即有的宋诗选本是文人对宋代有一定影响力诗人的资料及其诗歌作品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整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人及后人对宋诗的文学接受。清代宋诗选本不少选取了王安石的诗歌,研究清代宋诗选本对王安石诗歌的接受情况,既能对比不同选本所录王诗的篇目,大体还原王安石名诗在清代的形成过程,又能通过一些在清代影响深远的编选者对王诗的评价,了解清人对王诗进行取舍的依据和要求,从而明确清时期宋诗选本对王安石诗歌的接受概况。  相似文献   

17.
纳兰性德是我国清初著名的满族词人。他象一颗明亮的彗星出现于清初词坛,在他那短暂的三十一岁生命中,曾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词,从而使他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他还为后人留下了多方面的著述,对保留我国文化遗产曾作了不少工作,而且在促进民族团结和满汉文化交流方面也作出过重大贡献。在整个清代众多的文人中间,他无疑是值得我们很好研究的一个人物。  相似文献   

18.
清代文学史上,钱谦益是个颇为复杂的人物。政治上,他“以中朝大老,身事二姓”,入了没有骨气的文人之列,但在诗歌创作上,却写出了数百首“系心宗国,不忘欲返”的悼明诗。如何解释这种矛盾的现象?进而言之,钱氏之作究竟是“以人情恩宗国”,象游国恩等先生评价的“企图掩饰覥颜事敌的耻辱”,还是真出本怀,“惨怛而思反本者”?本文旨在对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9.
论宋玉及其作品的接受在六朝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六朝是关于宋玉研究的重要时期,自晋至陈,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逐步走高,论者对他的评价经历了一个由批评到揄扬的流变过程,并最终在刘勰的大力肯定下奠定了辞赋宗师的地位。随着文人对宋玉的推崇,其形象首次由楚襄王的文学侍从转变为绝世才子,而他所开创的经典文学意象在六朝文人笔下,也客观存在着一个由晋代悲秋到向梁陈女性题材创作集中的现象。导致这种流变产生的深层原因应是文学自觉向纵深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时人后人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而他对文学的论述,人们关注极少。文人创作,大凡有自己的原则可循。因而了解谢灵运的文论,对我们认识他的创作有一定的意义。谢灵运对于文学的见解没有系统的论述,散见于他的作品中。下面试就他的文论作粗浅地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