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阶段。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创新不断深化推进,不仅彰显脱贫攻坚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也预示贫困研究与贫困干预模式的转型。在习近平扶贫思想引导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推进扶贫体制、机制、路径的改革创新。顶层设计日益完善,实践领域不断破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减贫成效。基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经验与现实需要,贫困研究和反贫困实践的互动愈加频繁,新理论引导实践不断创新发展,实践发展又为理论创新拓展经验基础。脱贫攻坚“理论[CD*2]政策[CD*2]实践”互动转换,建构了意识形态话语与政策科学研究的互动空间,避免了学术研究成果与现实发展需求的割裂,也激发了学术与政策领域的研究活力。推进这一模式的发展与完善不仅有助于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也有助于为世界减贫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也形成了习近平扶贫攻坚战略思想。在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十八大以来有关扶贫攻坚系列讲话,特别是在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的基础上,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扶贫实践,对习近平扶贫攻坚战略思想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总结。认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扶贫攻坚战略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五个基本点。一个核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下的精准扶贫,五个基本点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相似文献   

3.
《源流》2016,(4):10-11
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  相似文献   

4.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全面完成“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如何完成“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展开了系列论述,始终指导着新时代八年(2012—2020)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方略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逻辑,其理论创新集中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领导、国家政权、以人民为中心、国家治理优势、基于新型举国体制的行动方略、内生动力、脱贫攻坚精神等方面,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视域。新时代脱贫攻坚历史性胜利的实践经验和习近平精准扶贫方略的系列论述,在当前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仍然适用,有利于促进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共同富裕理论和乡村振兴理论的孕育和发展,是全球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的减贫事业的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我国在致力于脱贫的道路上开创性地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从“输血式”的直接干预式救济扶贫 模式,到根据需要实施针对性措施的扶贫举措,再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 路。扶贫实践的进程也是扶贫理论形成、完善的发展过程,理论的发展指导着扶贫实践的调整改进。扶贫攻坚阶段系统梳理 我国扶贫开发进程,探究扶贫实践路径选择,对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来抓。2013年他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科学的精准扶贫方略。他阐述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提出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指明了精准扶贫的关键和根本途径。习近平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是指导我国扶贫攻坚的强大指针。  相似文献   

7.
防贫工作是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迈入后脱贫时期,乡村治理与防贫工作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影响因素.后脱贫时期乡村治理要妥善处理好"后两年"和"两年后"的关系,增强防贫工作的针对性,防止出现一边脱贫、一边返贫现象,强化脱贫工作的实效性和持续性,夯实防贫工作的基础,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自从确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来,中国扶贫体制机制经历了快速创新和转型,2016年以来大范围地进入实践操作。目前,精准扶贫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坚持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体制和各级政府合力攻坚、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以及广泛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精准扶贫机制被概括为六个方面,分别致力于解决精准性问题和(或)攻坚克难问题。对照脱贫攻坚需要,精准扶贫体制机制与现实需要还有诸多脱节、不适和不完善之处,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论文进而从修补现行贫困识别机制、落实和强化县为主体的脱贫责任制、理顺和完善脱贫机制、保障直接扶贫开发人力投入、补偿相对贫困群体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必须深化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研究。围绕研究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参照系、理论逻辑和实践方略三大方面,可以为深化这一研究构筑理论图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环境、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贫困标准提供了研究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参照坐标,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理论源头、形成过程、丰富内涵揭示了其发展全貌,精准识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布展了其实践策略。从对世界减贫事业发展的意义上审视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可以获致这些论述之所以能在当下中国语境中凝聚各种思想资源、贡献"中国方案"的密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时代脱贫攻坚实践的不断推进,所取得的成果举世瞩目,成为了世界各国研究和讨论的热点。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重要前提,其中分配问题是化解新时代脱贫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考察对象。脱贫攻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创新发展,关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时代脱贫攻坚之间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分配理论中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试从马克思分配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新时代脱贫攻坚展开政治经济学分析,理清马克思分配理论视角下我国脱贫攻坚实践的理论内涵,阐明新时代脱贫攻坚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技术消费是技术品、技术服务进入消费领域的主体经济行为和个性创造过程。如果把工业遗产看作是工业文明的历史凝固物,那末工业遗产的技术消费遗存编码就构成了他的精神内核和遗存标志符号化系统。从技术消费角度解读工业文明的孑遗,从技术消费价值认知过程探索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将是一个有学术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